APP下载

认知识解视角下的女性形象英译研究
——以戴乃迭《沉重的翅膀》英译本为例

2020-05-14汪晓莉张来运

关键词:英译本英译译者

汪晓莉, 张来运

(合肥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合肥 230601)

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被赞誉为反映中国工业改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于1985年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它在歌颂四化建设和民族振兴的同时,也塑造了众多生动的女性人物形象,并对爱情、家庭、男女两性权力关系等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思考,因而深受大众喜爱。1987年,著名翻译家戴乃迭将作品翻译成英文,由英国维拉戈出版社出版,在国外也颇受好评。无论是创作还是翻译,都是人类的认识活动,即认知识解行为,作为原作者的张洁和作为译者的戴乃迭如果从不同的识解维度出发,识解过程不同必然会导致识解结果不同。对于张洁原作中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译者戴乃迭的识解是否会影响其翻译效果,再现出来的女性人物形象与原文相比又会呈现出怎样的不同?基于此种考虑,本文选取作品中的六位女性人物:叶知秋、何婷、刘玉英、郁丽文、万群、夏竹筠,从认知识解视角考察戴乃迭英译过程中对上述女性形象的具体处理,总结英译本中女性形象的变化之处,并结合译者主体性理论进行原因阐释。

一、理论背景

认知识解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起于结构主义语言学。Langacker最早以“意象”(Imagery)命名,后改为“识解”(Construal)一词,指的是“人们具有用不同方式处理同一场景的能力”[1]5。对识解行为可以从五个维度进行描写,即突显(prominence)、视角(perspective)、详略度(specificity)、辖域(scope)和背景(background)。考虑到《沉重的翅膀》英译本涉及的辖域和背景两个维度较少,本文主要从突显、视角和详略度三个维度进行考察。

Langacker认为,“突显”是认知识解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其认知基础是我们有确定注意力方向和焦点的认知能力,指概念框架中的某一部分较之其他部分得到更多的注意的认知活动。“视角”指的是观察力的分配:当不同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个场景时,他们会选择不同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因此视角可以反映观察者和被观察场景的整体关系[2]。“详略度”是指认知主体在描述某一信息或场景过程中采用或详或略的表达方式,“不同识解的形成与外界观察的详略度密切相关,人们可以从不同精确程度和详略程度来认识或描写一个事体”[3]23。

二、认知识解视角下《沉重的翅膀》中女性形象英译

戴乃迭作为认知活动和翻译活动的主体,基于自己的识解方式,在翻译过程中会对《沉重的翅膀》中女性人物的再塑造作出自己的阐释。本文从突显、视角和详略度三个维度具体分析戴乃迭的识解过程,并对《沉重的翅膀》英译本中女性形象进行探讨。

1.突显与《沉重的翅膀》中女性形象英译

突显原则的基础是我们有确定注意力方向和焦点的认知能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射体与界标(trajector-landmark),另一类是基体与侧面(base-profile)。在射体和界标中,反映首要突显关系的参与者叫作射体,这是人们最先注意并着重描述的事物;反映次要突显关系的参与者叫作界标。在基体与侧面中,基体是述义所参照的辖域;而侧面是基体被突显的部分和成为注意焦点的部分[4]35。

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的识解行为主体,往往会采用多种处理方式,以达到突出某一主题的目的。具体到《沉重的翅膀》中女性人物的英译时,戴乃迭基于自己的识解,将符合其期望值的部分进行了突显,其具体处理方式如下所述。

(1) 通过主语变换实现射体的转化 射体与界标应用到静态场景中,主要体现为单句水平上主语的位置关系。主语作为执行句子行为的动作主体,或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通常处在句子较为显著的位置,用以表现陈述对象的某种状态特征,因而在识解阐释某一事物时,主语即射体的位置往往会引起观察者更多的注意力。在《沉重的翅膀》英译过程中,涉及源语文中的人物形象描述时,戴乃迭对其主语进行了转换,将原文中的男性主语转换为女性主语,把女性放在最为显著的位置,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突显女性形象的作用。

例1:原文:他仍然是个让姑娘一见倾心的人物[5]6。

译文:Girls who didn’t know his history were attracted by his square jaw, full lips, soft hair parted in the middle[6]4.

汉语原文中为了突显莫征年轻帅气的形象,因而将他(莫征)放在主语(射体)位置,而戴乃迭在英译过程中则将“姑娘”放在了主语(射体)的位置,意在说明包括叶知秋在内的女性都会被莫征英俊的形象打动。主语的转换实现了射体的转换,因此弱化了莫征的男性地位,强调了女孩们的主观感受,提升了女性的地位。

(2) 通过人物姓名英译实现由基体到侧面的转化 词语的意象和意义可由侧面和基体来描写。一个述义(语义结构)在相关认知域中所覆盖的范围叫基体,一个词语的基体就是它能在相关的认知域中所包括的范围,即意义基础。而侧面则是基体内被最大突显的某一部分,也就是词语所标示部分的语义结构[4]75。译者如果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中的基体和侧面关系进行调换,必将影响人物形象的再现。戴乃迭对源语文本中人物姓名的英译就体现了这一过程(如表1 所示)。

表1 《沉重的翅膀》中人物姓名英译

表1显示,戴乃迭在翻译男性人物姓名和女性人物姓名时,所采取的处理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在介绍男性人物时,她直接采用汉语拼音,同时以文中主要女性人物为中心,对男性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关系进行阐释;而在介绍女性人物时,戴乃迭则采用意译法,根据其性格特征赋予其寓意较好的名字。由此可见,在翻译女性人物时,戴乃迭将原本可以按照汉语拼音直译的基体转换为强调美好寓意的侧面。值得一提的是,何婷在小说中本为反面人物,但戴乃迭在英译时仍赋予其寓意“优雅”的“Grace”一名,显示出戴乃迭对女性人物的特殊关照。此外,戴乃迭还对主要人物的婚姻状况进行了补充,比如在介绍方文煊时,加入了对其情感生活的描述:“他爱万群,却不愿离开自己的妻子”,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译者对男性虚伪的讽刺与不满,反映出戴乃迭对传统男权主义思想的不认同,更强调凸显女性主体意识。

由上可知,戴乃迭在句子层面对主语进行了转换,并结合意译的翻译策略,将源语文本掩盖下的女性主体挖掘出来,这种处理方式直接提升了女性形象与地位,体现了戴乃迭鲜明的女性主义思想。

2.视角与《沉重的翅膀》中女性形象英译

Langacker认为,在观察某一情景时,视角体现的是认知主体和观察体之间的相对关系,视角由视点、主观和客观、心理扫描组成[4]56。由于视点在文本中体现较少,本文主要考虑心理扫描和主客观视角两个维度。

(1) 由顺序式扫描转化为总结式扫描 心理扫描分为顺序式扫描和总结式扫描:前者将场景和事件切分开来,注重具体步骤,语言表达更加动态,更关注扫描过程;而后者倾向于将一个场景或事件作为整体进行扫描,更关注扫描结果[7]。张洁的源语文本在介绍人物形象时多用顺序式扫描,细致地展现了人物特征,尤其是在描述女性人物某一性格缺点时更为明显。而在英译过程中,戴乃迭将展现女性人物性格弱点的顺序式扫描转换为总结式扫描,用不带有感情色彩的客观语言陈述女性人物的某一性格特征,并未加入个人的主观评价,从而淡化了女性人物的性格缺点,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女性形象。

例2:原文:这种缓慢,绝不是有意地做作出来的,这是那种有个有地位的丈夫,又长年地过着优裕的生活,受惯了人们的逢迎,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哪怕就是掉了一张早已失去兴趣的某种化妆品的使用说明),立刻会使一些别管有多么着急的事在等着办的人,耐着性儿,毕恭毕敬地守候着的,上了年纪的妇女才会有的缓慢[5]17。

译文:Her slowness was not deliberate but second nature. For this middle-aged wife of a highly-placed official had lived in affluence for years, accustomed to being waited on by others[6]10.

原文中运用了“受惯”、“耐着性”、“毕恭毕敬”、“守候”等动词表达夏竹筠为展现自身地位而表现出的做作姿态,运用丰富多彩的动词和副词刻画人物形象,是一种顺序式扫描,对夏竹筠的性格特征起到一定的讽刺作用。但在英译本中,戴乃迭采用的是总结式扫描,只是简单客观陈述事实,并没有对其进行刻意夸张,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女性人物的性格缺点,相对提升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2) 由客观视角转化为主观视角 主观视角和客观视角指的是一个人对情景进行概念化时是否将自己包括进去[8]。主观视角从识解者的角度出发,强调识解者的感知体验及过程;而客观视角则将识解者排除在所观察的场景之外,以被观察的事物为聚焦点。由于这种注意力分配的差别,以客观视角识解的事物比以主观视角识解的事物更具突显性[3]77。在《沉重的翅膀》英译本中,存在大量将客观视角转换为主观视角的现象,相对弱化了女性人物的缺点,从而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女性主体意识。

例3:原文:何婷惯于耍弄小权术政治上不大正派的毛病,方文煊早就听到过一些反映,可是, 没有面对面地看见过, 她竟敢这样放肆地胡搅蛮缠[5]265。

译文:Fang had heard about her manoeuvres, but never yet seen her in action[6]197.

原文从客观视角出发,突显了何婷政治上的渎职失职行为,使得读者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女性人物的人格缺点上;而英译本则运用主观视角,从方文煊的观察视角对何婷的行为作出评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女性人物的身上的消极特征,相对提升了女性形象。

由上可知,在视角维度,戴乃迭运用客观中性的语言,通过间接处理的方式,将源语文本中女性人物身上的负面性格进行弱化,并降低女性人物在男性心中的失望值,从而相对提升了女性形象。

3.详略度与《沉重的翅膀》中女性形象英译

根据Langacker的观点,所谓“详”,是指译文通过添加词语和各类注释(如随文加注、脚注、译者注等)等方式对原文进行更加细化的处理;所谓“略”,指对较为复杂的原文作简化处理,如删减部分词语句子等等[1]13。因此,详略度可以体现作者和译者对于所表述内容的关注度和突显度。研究发现,《沉重的翅膀》英译本在翻译女性人物形象时,在篇章层面和句子层面都采取了大量的缩减和省略手段,省略了与女性主题无关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本中的女性主义色彩(如表2所示)。

表2 《沉重的翅膀》中英译本句级省译统计表(1)《沉重的翅膀》汉英平行语料库由张洁的汉语原文和戴乃迭的英语译文组成,其中汉语原文122 644字,英语译文56 848词。汉语语料利用ICTCLAS 3.0进行了分词赋码处理,英文语料利用Treetagger 2进行了词性赋码处理,汉语原文与英语译文利用Paraconc软件辅以人工处理,在句子层面分别实现了平行对齐,并对省译内容进行了标注。

由表2可知,英译本中存在大量省译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戴乃迭删减了大量贬低女性、展现女性脆弱无助等性格缺点的内容,同时对提升男性形象的内容也进行了省译;其次,她还省略了原文中对次要人物的介绍及一些背景知识。通过省译的处理方式,英译本将读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女性人物的婚姻和家庭情况上,在一定程度上突显了女性人物的情感脉络,提升了小说女性人物的地位。

例4:原文:她不过是一个最简单的人, 简单得像一个只有第一信号系统的低级动物一样[5]1。

译文:She was just the simplest of beings[6]1.

汉语原文中采用比喻手法,将叶知秋比作低级动物,无疑是贬低女性形象的表达;而译文中戴乃迭则直接省译,简单陈述叶知秋单纯的性格特征,因而相对提升了女性形象。

从认知识解的突显、视角、详略度三个维度出发对英译本进行解读可以发现,戴乃迭在处理《沉重的翅膀》中众多女性形象时,采取多种方式,将源语文本中不符合其期望值的内容进行了转换,同时省译了源语文本中体现中国传统男权思想和贬低女性地位的相关内容,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女性地位,从而提升了英译本中的女性形象。

三、戴译本女性形象变化的原因分析

作为认知识解的主体,戴乃迭在英译过程中对《沉重的翅膀》中女性形象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将自己的女性思想和女性主体意识贯穿其中,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其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屠国元、朱献珑认为,译者主体性就是指译者在受到边缘主体或外部环境及自身视域的影响制约下,为满足译入语文化需要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目的性、能动性、受动性等特点[9]。结合文本具体特征,本文将主要从译者主体性的能动性、目的性和受动性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1.译者的能动性

屠国元、朱献珑认为,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策动者,具有许多不依赖于作为客体的原作而存在的独立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并施展其创造性,主要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字、句、段、篇等层面上实现对源语作品的合理改造[9]。

对戴乃迭来说,她在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是英式教育,英国文化背景对其成长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同时西方女性主义的思想对其翻译观和价值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来戴乃迭跟随杨宪益长期居住在中国,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这种经历又赋予了戴乃迭双重的文化身份。因而在翻译过程中,戴乃迭基于自己的双重文化身份,在尊重源语文本的基础上也积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达文在为《沉重的翅膀》作跋时就曾指出:由于张洁被视为强劲坚定的女性作家,我们自然应尤为关注她笔下的女性角色。但是在《沉重的翅膀》汉语原文中,女性人物给人的震动和失望多于鼓舞,其原因值得我们思索[6]。而戴乃迭基于自己双重文化身份的认知识解,加上早期西方教育的影响,采用丰富灵活的翻译策略将张洁原文中隐含的女性主体进行了“显形”,通过提升源语文本中女性人物的地位来突显其女性主体意识,使其英译本中的女性色彩更为浓厚。具体表现在《沉重的翅膀》英译本中,戴乃迭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有:一是通过意译主要女性人物的名字突显其正面形象;二是通过视角转换规避语言中存在的男性中心立场,弱化男性地位;三是通过译者序和友人作跋来突显女性主题;四是通过省译贬低女性和背景内容的手法,增强英译本中女性人物的情感色彩和婚姻状况,淡化社会政治问题。由此可见,戴乃迭在翻译过程中积极地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女性在语言中“显形”,而“使女性在语言中显形意味着让女性在现实世界中被看见或被听见”[10],从而在英译本中凸显了女性地位。

2.译者的目的性

为了顺应译入语文化,符合目标读者的审美要求及阅读期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各显其能,采用多种变通方法,达到自己的翻译目的。因此,一般情况下译者的翻译活动总是伴随着对译入语社会的充分了解,对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诉求的充分关注。

在张洁创作《沉重的翅膀》的20世纪80年代,国内女性文学虽然积极倡导“妇女解放”,但是许多人对女性主义还是懵懂无知的,作家们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的类型,“男性中心”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而此时的西方世界经过女权运动三次浪潮的洗礼,女性主义研究不断深入,女性主义文学翻译活动不断发展,对语言中歧视女性的内容成分也多采取批判态度。由于中西方对女性形象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译者戴乃迭充分考虑到这种因素,为了适应西方女性自由解放的大环境,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期待,达到自己的翻译目的,她积极地突显了汉语原文中的女性主题,以便引起西方读者的共鸣。

3.译者的受动性

屠国元和朱献珑指出,译者的主体性会受到边缘主体或外部环境及自身视域的影响制约,因此译者在解读诠释原作发挥主体性的过程中,必须在一定限度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主体性的发挥与宏观语境相协调,做到“随心所欲不逾规”[9]。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译者会受到不同权力因素的影响,国家通行的翻译规范、翻译策动者(即赞助人、委托人和出版者等)、行业道德等诸多因素都会制约译者的翻译过程。

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宣传政策发生了巨大改变,中宣部提出对外宣传工作应当做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要尽可能及时地宣传新中国[11]。另一方面,戴乃迭的翻译过程还直接受到出版社的影响。出版《沉重的翅膀》英译本的是英国维拉戈出版社(Virago Press),这是一家专门面向女性读者的出版社,并在1978年启动“现代经典”计划,主要出版历史上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在这两股合力的影响下,戴乃迭在英译本中撰写了长约1 700多字的译者序,不仅介绍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家庭情况和情感关系,还重点介绍了张洁其他作品中所共同存在的女性主题,再加上翻译过程中凸显女性形象的各种处理方法,戴乃迭突出了张洁源语文本中的女性维度和女性主题,既让西方世界了解了中国女性的现实状况,又宣传了中国新时期的女性形象,也为宣传新时期的中国形象作出了贡献。

四、结 语

本文基于认知识解理论,从突显、视角、详略度三个维度考察了戴乃迭翻译《沉重的翅膀》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过程和结果。研究发现,英译本中的女性形象与原文相比产生了明显变化,女性地位得到提升,女性主题得以进一步凸显,这些都离不开译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王寅指出:“人们通过选择不同视角、突显不同焦点、权衡不同精细度来观察事态和解释场景的一种认知能力,是形成概念体系、语义结构和进行语言表达的必经之路。”[12]戴乃迭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持续不断地进行认知识解活动,并通过语言层面的合理改动来构建译语作品。为了彰显其女性主义思想,译者采用了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省译等,提升了小说女性人物的正面形象,弱化了男权中心思想,有利于提高英译本在西方的接受和传播,为中国女性文学的译介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英译本英译译者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摘要英译
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