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个人眼中的他都是传奇
——贵州文艺界追忆著名艺术家尹光中先生

2020-05-14赵红薇

藏天下 2020年1期

文/赵红薇

◎尹光中肖像 (宋德新/摄)

2020年2月20日——一个特异的日子,带走了一个特异的人。就在这天上午,著名艺术家尹光中先生因病去世,享年78 岁。

在贵州省美协公众号发布的讣告上介绍:尹光中,1942年生于贵阳。先后任士兵、工人、教师,贵阳画院专业画家。1979年8月作为北京星星画会成员参加对后来影响巨大的“星星画展”,是当时在北京西单举办的《贵阳五青年画展》主要画家之一。“他的创造性艺术理念和样式、他对艺术的执着和激情,影响和激励了很多同时代的美术家,为贵州美术事业和贵州美术的影响力做出了不可多得的贡献。”讣告其中一段话对尹光中先生如是评价。

先知先觉的艺术家

还记得2009年岁末,在贵阳美术馆举办的“1966—2009 尹光中油画雕塑作品展”上,当着展览现场艺术界人士和众多观众的面,一向以思想敏锐、言行睿智、无拘无束而著称的尹先生,反复表达的都是感恩的话:感谢大家对艺术的支持,感谢大家前来观展……然后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作为“贵州当代艺术的老前辈”,尹光中的那些风格各异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虔诚的艺术家对艺术永不安于现状的追逐。

在尹光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创作的作品中,表现的大多是那时贵阳的寻常街巷和城边野地的风景。油画《茶店小学》《南明桥》《出生地市北街》《贯城河》《鹿冲关》等色彩浓郁厚重的作品,充满激情的笔触,让人感受到画家对油画语言的锤炼和功力,也唤起了我们对城市的旧时记忆,倍感亲切。其中,画家在1965年创作的自己的第一幅探索性作品《市北街》,借鉴修拉的点彩效果,用点状的色彩表现来描绘阳光阴影相互辉映的街景,据说在当时这样的画法充满对传统的反叛。而他在1979年创作的油画《长城》,视觉效果十分强烈,这幅全部使用刮刀完成的作品,画面充满视觉张力,让观者从堆积的油彩中感受到了作者激动的情绪。

上世纪八十年代,尹光中除继续风景写生外,兴趣更多地转向陶艺雕塑和舞台造型,他创作了一组砂陶雕塑《华夏诸神》,这批作品把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塑造成上百个生动活泼、极富想象力又非常具有民间特色的形象。继《华夏诸神》之后,尹光中又创作了表现当代人命运和生存状态的砂陶雕塑《百家姓》系列作品。“以民间傩戏和底层人文的原始形态,表现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特征,有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性。”

◎ 尹光中肖像(宋德新/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尹光中在艺术上不断的尝试和创造。比如从2002年起开始探索的、他自己称为“逆象绘画”的系列作品,是先画出一张具象作品,然后再据此画出另一张与之对应的负像效果的作品,有些类似于摄影的底片。这种画法有着中国传统阴阳学说中相克相生的意思,但更有意思的是画中相互反观的关系和逆象思维中体现出的睿智,还有画中人物、事物、景物背后隐匿的真相,仿佛是法庭上控辩双方的相互指证,其思维和想象空间是留给观众的。但这又何尝不是艺术家反观自我、反观人生甚至反观艺术的本身呢?正如贵州省美协副主席曹琼德所言:“尹光中是那个特殊年代的先知先觉者,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画出了与时代主流完全不一样的作品,展现出了中国民间潜藏的创造力与巨大活力。从尹光中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从民间生长出来的艺术家所具的特质 :随意、快乐、极富想象力。”

著名美术评论家王林对尹光中的艺术创作予以了极高的赞誉:“尹光中是中国画界的先知先觉者。他和当年贵阳那些画家及其他文化人一起,走在历史的前沿,为中国艺术的未来作了必要的铺垫。是他们打破坚冰,开创了艺术史一个时代的来临。”

著名画家蒲国昌先生说:“尹光中的作品非常有激情,反映了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作品很娴熟、很中国,亲切感人,是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东西。艺术家有一个不安的灵魂,看他的作品让我的心跳加速。”

著名画家向光先生在那天的展览上则以自己即兴创作的诗歌《怪·好》表达了对尹光中的欣赏:“可见妖仙之戏,可闻鬼神之泣。有风光伤痕,有时光足迹。尹光中,为人作画皆称奇。灵魂伴砂陶煅烧,热血随青铜沸腾。逆象使颠倒颠倒,睿思求反正反正。尹光中,创作激情如井喷!他,一丝不挂,心怀天良,朝艺术圣殿裸奔!”

……

画友记忆中的艺术轨迹

尹光中先生的离世在省内外艺术界引起了震动,因为处于疫期,不能前去吊唁,连日来,众多美术家、评论家及作家、诗人纷纷在朋友圈、自媒体上表达对先生离世的感伤、惋惜。

“今天上午得知光中兄在疫情肆虐的日子,因突发脑梗及心梗医治无效,离开了他眷念不已的世界,感到十分突然,难以接受。光中兄在弥留之际,发出‘我要回家、我要画画’这一生命最后的呼声,更是惊天地、泣鬼神。”三辰卡通集团董事、著名艺术策展人王六一沉痛地说。

贵州省美协主席谌宏微在朋友圈上发文表达对尹光中先生的悼念,其中几句概括了先生不同寻常的艺术人生:“一头游荡在城市森林里的雄狮/一个披荆开路不屑回头的拓荒人/一道划过那个时代耀眼的流星/一出启蒙贵州美术现象的不再传奇……”

在尹光中先生众多朋友的追忆中,笔者感到尹光中先生不仅以自己作品的真诚打动了大家,他的才华与真性情,也使他在众人眼里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在尹光中几位老画友的回忆中,上世纪70年代,文学艺术创作仍有很多禁锢,但是在贵阳市的各个角落,仍有一些喜爱学习、向往美好的年轻人自发地聚在一起,自学美术、诗歌、音乐、哲学、外语等,尹光中他们就是这样在艺术上不断摸索,希望寻找到一种更真诚的绘画方式。“那时的日子非常单纯,我们几个画友经常到郊外写生,每年的八月十五,我们都要搞一次展览,请朋友们来观看,那段时光很让人留恋。”作家、画家廖国松先生说。

之后,廖国松与尹光中时有往来,在廖国松的眼里,此人不拘小节,大而化之,有时口无遮拦,得罪了人还摸不着北。而且,他除了画画,穿衣吃饭从不当真,是那类从来不知盐米贵的人物。

“我之所以喜欢尹光中的画,不只是它合我的味口,而是真的觉得,他的画有才情,也画得好。这么说吧,尹光中的画是那种一见就眼前发亮之作,或者说,他的画一旦上墙,会有一种磁力,让人驻足不前,离去后又不得不回首多看几眼……”廖国松说。

诗人哑默回忆:1979年8月下旬,几个贵州青年画家、诗人、文学家尹光中、曹琼德、旷洋、刘建一、王六一五人携带自己的作品上北京。在火车上,因为画太大,只好平放在车厢之间的过道处,上下用板子夹了。在火车上的几昼夜,他们都坐、睡在板子上。

到了北京,几人于8月28日至9月5日举行街头画展,在展出的8 天时间里,大街上围观的人群堵得水泄不通。北京文化界的一些著名人士江枫、王琦、袁运生等闻讯到现场观看。诗人北岛、芒克、杨炼、顾城等亦纷纷前往,还有钟阿城、黄锐、马德生、王克平等对此举大为赞叹。“那次具巨大轰动效应的街头画展,是尹光中赤膊上阵、破土而出的第一炮。”哑默说。

说起“五青年画展”,参与者之一王六一说,当时,中外观众对尹光中的画作发出由衷的惊叹。“作为‘贵州美术现象’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的作品就以其画面的张力、宏大的气势,自然纯朴的格调、奇妙的构思响誉京华。”

几位画友回忆起尹光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北京办画展和雕塑展的的影响力:尹光中的一组砂陶雕塑《华夏诸神》在北京展出时引起轰动,一时间国际电影大师伊文思、著名画家黄永玉、著名作家阿城、著名话剧导演林兆华等都因此与尹光中相识,后来成为朋友后还进行了许多合作。

◎ 尹光中肖像(潘小山/摄)

1985年,尹光中收到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林兆华导演的邀请,让尹光中加入他的《野人》剧组,担任背景的制作。话剧创作结束后,尹光中在京举办了砂陶作品展。展览吸引了如潮的观众,其中就有电影纪录片之父伊文思。伊文思找到尹光中,对他说:“我今天看了你的作品,希望你能够帮助我,我的最后一部电影《风》需要你做一个风神的砂陶作品,绝对是要你心里那个风神的形象,中国的风神。”

于是,尹光中为一个风神的面具忙碌了整个夏天,最后终于做出自己最满意的“风神”,伊文思在看到“风神”以后,感动得热泪盈眶:“我终于看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品,这个风神是活的,有生命的,我感到了风神的那股力量。”

尹光中与林兆华、伊文思等人的合作,成为那个时代的佳话。特别是与伊文思的合作,让尹光中在1986年获得了布拉格国际舞台艺术荣誉奖。据国内美术界人士说,这是中国前卫艺术家最早的国际接轨活动之一。

◎ 创作(宋德新/摄)

他是众人眼中的传奇

诗人兼纪录片导演唐亚平,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了纪录片《尹光中和他的砂陶雕塑》,片子当时在贵州台中央台播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她对于当年大家在尹光中家的那些聚会印象很深:“尹光中有时是把自己的画从床脚下拿出来给大家看,但一般不给人多看几眼的时间,更多的时候,是听他自己谈画的构思及他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多次看他给不同的人讲解他的画:他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肢体夸张,很有感染力,唾沫星子飞溅……”

诗人陈绍陟还记得与尹光中1985年相识的情景,那时候正是尹光中在中国美术界乃至逾越了美术界名声大振之时。

“那天晚上诗人顾城夫妇和我、诗人叶笛去到他家,在龙井路小学,他没在家。他夫人说他在人民剧场布置画展,我就到人民剧场去找他。”

在陈绍陟的叙述中,那个晚上,尹光中正在一个约两米高的木制脚手架上,听说顾城在他家等他,他一边口中高呼“大诗人顾城!”,一边从高高的木质脚手架上跳下来,凌乱的长发向上飞扬,下蹲后起身的动作有些趔趄。“那一刹那间我看到他满脸的汗渍和灰土,眼睛极亮。他奔向门边,夹上自行车就冲,我正惊异之间,已冲向人民剧场大门口的他突然一个急刹车,又转向向我冲过来,咧嘴一笑,露出大半口的牙,大手一挥:‘嚇嚇……兄弟,把你搞忘了,快,上车上车!’”

在尹先生朋友的回忆中,还提到不少尹先生的经典趣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大多数人还在以自行车代步时,尹光中不知从哪弄来一辆摩托,骑着它一家伙冲到大十字,结果违反了交规被交警扣下。交警一看工作证上“尹光中”的大名,忙问:“你是不是画毛主席像的那个尹光中?”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立刻恭敬地放行。

还有,尹光中曾捣腾出获国家科技发明专利的“没有烟的炉子”,在著名的文学杂志《花溪》月刊上发表的小说还获得了一等奖……

“尹光中是一奇才、怪才、鬼才。他在艺术这一自由的王国天马行空、纵横驰骋,用贵阳话来说,搞哪样,像哪样……他游刃于各个不同的艺术门类,往往出人意料,而又出奇制胜。他的叙事能力很强,很会讲故事,当他绘声绘色地讲起他当兵、当老师的经历时,十分引人入胜。他又有表演的天赋,能活灵活现地扮演从乞丐到士兵等各种角色,令人忍俊不禁。他还能歌唱,当他用略带沙哑的嗓子唱起四川号子和贵州民歌时,使人回到了那遥远的过去……”王六一说。

太多太多的故事,每个人眼中的尹光中都是传奇……

◎ 尹光中肖像(潘小山/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