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梅戏创新发展的品质要点和路径选择

2020-05-14钱念孙

黄梅戏艺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黄梅戏剧目戏曲

□ 钱念孙

我不是黄梅戏专家,平常对黄梅戏也没什么研究,就是有时候可能会看一看演出,所以不应该也没有资格在这么一个黄梅戏基金会组织的会场发言。有人跟我讲希望局外的人谈一谈对黄梅戏创新发展的看法,所以可能我讲的以黄梅戏专业的人来看是不上套路的,也是会非常肤浅的。但是因为我在社会科学院工作,对安徽的文化有一点接触,因此只能从这个上面去谈。

因为对以前会议的情况我都不了解,我只是看黄梅戏的雏形发展。关键是谈创新发展,创新发展到底怎么做?实际上刚才前面戴平教授还有韩生老师,特别是时老师,我觉得他们结合了整个黄梅戏的历史和很多成功剧目的创作讲得很深入,通过具体的事件说明了应该继承,同时也要创新。

我一个外行人来看,感觉这上面有一个词叫“品质要点”,就是创新发展要继承传统,也要改变传统,或者从传统剧目当中寻求发展。创新我觉得肯定要当代题材,应该要重视,这是一个点,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呢?因为从之前的戏曲剧目看,基本上都是反映当代社会的,实际上是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

但是我讲的品质要点不仅仅是表现现代品质,我看到一些剧目,最大的感觉就是接触点不强,我总是感到传统戏剧跟现实生活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有比较强的接触感,这种接触感在什么地方?好的戏剧人物的表演一样是程式化的,都给人一种跌宕起伏或者抑扬顿挫的感觉,还有黄梅戏的唱词中情感起伏也非常强烈,但是我看到一些黄梅戏在写词或者表现的时候好像总是想尽力还原生活,编曲在表现从生活到戏剧艺术的跨越感不强。像我们那个时候看的《红灯记》,它本身来源于生活,但是看它的对话,一招一式,一来一去充满着智慧,而且抑扬顿挫,情境跌宕起伏,观众看着能打动人心。我看黄梅戏主要是看对话到情节起伏转变的安排,包括表演。表演是通过灯光等舞台调度给人华丽的感觉,但是那种内在的接触感则感觉不明显。我总是觉得传统戏曲是有层次的,它是超越生活的,它的超越感就体现在它的程式,它的一招一式当中。戏曲跟生活是大不一样的,你怎么样成功地把生活变成艺术,就在于能够恰到好处地掌握这种戏曲的机制,从情节的角度来讲就是矛盾冲突,从对话的角度来讲就要富有张力,这就是我想到的品质要点。 我觉得黄梅戏下一步在这方面要能够有所提升。说到戏曲人物,我就讲《邓稼先》这个戏,邓的爱人是一个大家闺秀,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她这个角色的文化素养怎样从一系列表演中体现,怎么把这种人物更典型地表现出来,我感到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我还有一种看法不知道对不对,我总觉得小说等文学作品写人物要写得越来越有个性,人物越细腻越好,而戏曲人物一定的典型化还是很重要的,这样容易唤起观众的共鸣。包括现代的黄梅戏演员,怎样通过过去的一招一式表现现代人的生活,能不能在传统的方面也有所提升,让人觉得更好。这是品质要点,简单地讲就是整个戏曲机制,从对话到整个表演,甚至于整个戏曲设计,包括锣鼓的一些配置,这些方面我觉得还大有推敲。不要老是考虑生活是不是这样,戏曲就是对生活的再创造。这些方面在现代戏的创作上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路径选择,实际上我想讲的刚才前面都提到了,黄梅戏要在小、轻、快这个路径上面来反映当代生活。现代人的生活,说实话各种各样新鲜的事、好玩的事、让人健谈的事太多太多,但是我总觉得我们要深刻地反映现实,就要研究如何对一系列的现实通过戏曲形式反映。现实中有太多很小的事例,但是它们都是有戏曲的因素的。我们现在戏曲创作赶的都是重大的时间节点,改革开放、建国70周年,要么就是地方上的英雄人物,或者是历史上的模范人物,从生活实践当中汲取戏曲创作素材还不够,但是小的、很短的这些我觉得更加靠近现实。我想戏曲创作可以从这方面进行,这也不仅仅局限于戏曲创作,可能戏曲的生命力正在于此。

再一个路径形式是什么呢?就是互联网平台,大家都习惯看这个东西。所以怎么组织戏剧专门的频道,创造戏剧互联网平台?如果反映的都是现实当中的小事,我想一定会引起观众的兴趣。怎么进入互联网?比如像百度、今日头条、火山视频、西瓜视频等等,你只要有好的,自然会有很好的反馈。

猜你喜欢

黄梅戏剧目戏曲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舞台剧目
戏曲从哪里来
黄梅戏《中国梦》
《广西戏曲》
黄梅戏《祝福》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