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2020-05-14蔡国强
文/蔡国强
中职体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笔者根据多年中职体育教学经验,通过对中职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讨论如何将分层教学模式运用到中职体育教学中来,使体育课成为中职学生提高体质和健康水平的良好平台。
一、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学校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校更加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往往不足,许多时候体育课沦为其他科任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备用课程时间,尤其在竞赛、考试阶段,各科任老师甚至直接“霸占”体育课,故体育课在中职学校的众多学科当中地位相对较低。
(二)课程结构单一,学生参与度参差不齐
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因为体育项目众多,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但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往往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体育课程的设置相对固定单一,学生不能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例如篮球、足球等,导致学生在每节体育课上的学习参与度参差不齐。
二、分层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
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相对固定单一,极大限制了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能够有效地对不同的学生开展相对应的指导,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导致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无法得到较好的提升。通过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体育教师能够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分层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师的组织及协调能力。
三、分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
由于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这种差异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学习中来,通过分层教学模式,将学生依据其性格及体质划分成A、B、C三层,如表1。如此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对应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最适宜自己的体育知识。
表1 学生水平层次划分表
(二)针对差异,面向全体
教学工作照顾到全体学生是分层教学模式的目标,因此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承认和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适宜的运动标准。从而在授课过程中,对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选择小组教学的形式,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学习。例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由于A层学生活泼好动、学习能力强,经过学习就能掌握各个基本动作,而B、C层的学生掌握速度相对较慢。通过分组的方式,将A、B、C三层次的学生搭配,由A类学生协助教师,充当小老师角色,从而帮助B、C层次的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友谊,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重视差异,分类考核
既然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那么教师在考核时也应当相对应地改变标准。在体育考核时,不仅要将学生平时的表现纳入考核当中,还应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设置梯度,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到最好,这样才能公平公正。例如,跑步项目考试上,一般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要求学生在6分钟内跑完全程。针对C层学生,可以适当延长规定时间;针对A层学生,可适当缩短时间,如此的划分,既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发挥其最大的能力,同时也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之间体质差异性。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
分层教学模式的开展建立在对学生个体的身体素质层次水平不同而进行分组,可能存在学习上特别优秀的学生,但是身体素质较差,被划分到C层,这部分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落差,自认为不如别人,从而失去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在开展分层教学后,教师还应及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加快乐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
四、结语
中职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放养型教学方式,必须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进行相应的改变,通过分层教学模式,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类建组,针对性备课,并加强心理疏导,才能因材施教地照顾到各个学生,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最终达到培育学生热爱运动、锻炼身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