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冷轧及深加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0-05-14刘琦马东旭
刘琦 马东旭
近年来,受益于规模庞大的国内钢材消费市场,我国钢铁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在房地产、制造业等下游用钢产业带动下,粗钢产量和钢材消费量不断创出新高。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单位GDP钢材消费强度呈持续下降趋势,钢材消费量已处于峰值平台区,未来震荡下行趋势不可避免。冷轧及深加工属于钢铁产业链末端最终产品环节,产出附加值较高的薄板带,如冷轧板、镀层板、彩涂板和硅钢等,直接对接下游建筑、机械和轻工等行业用钢需求。当前,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冷轧及深加工企业能否顺利实现调整升级与竞争力提升,对钢铁行业长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态势
1.面临的挑战
(1)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当前,我国冷轧及主要涂镀层钢材品种产能都处于严重过剩状态。据中国冶金网数据,2018年冷轧薄板带、镀层板、涂层板和电工钢板产量分别为8314.9万吨、4950.9万吨、732.5万吨和981.1万吨,考虑进出口数据全部折合为冷轧板卷,大约消费11300万吨冷轧板卷。但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投产冷轧宽带钢轧机生产能力达到17650万吨,远大于市场需求。冷轧产能过剩,不可避免带来产品同质化。随着大量高水平冷轧及配套处理机组建成投产,大部分高端品种如汽车板、家电板、电工钢和马口铁等供应能力增速远超市场需求。企业间产品和产线趋同,同质化竞争或将导致价格战,最终陷入微利或亏损局面。
(2)产品及配套服务能力不足。与热轧长材相比,冷轧品种更加丰富,广泛应用于汽车、轻工家电、建筑装饰和装备制造等下游领域。冷轧产品一般还需要经过选材、加工和装配等各项复杂工序才最终成为下游产品。目前,冷轧产品结构调整难点是产品性能、质量与下游需求不完全匹配,产品配套服务还有待提高,企业对下游产业升级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支撑不够。如何提高冷轧及涂镀层板材高强度、耐腐蚀和易成型等性能来满足下游行业轻量化、节能减排发展趋势,如何改变“以我为主”的生产模式,来提高技术营销水平,有效拓展产品延伸加工能力,实现与客户联合研发等都是企业面临的挑战。
(3)增长动力不足。近年来,随着制造业增速放缓,冷轧企业依靠增量市场和扩大规模的发展方式面临困难。2016年以来,国内钢材出口难度逐渐增大,尤其对海外市场依赖较大的彩涂板影响更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未来还会长期存在,寄希望于出口拉动冷轧增长的道路将行不通。“十三五”时期,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但去产能主要针对冶炼和配套热轧工序,冷轧没有受到波及。纵观近几年钢材价格行情,常常会出现“长材强板材弱”的局面,说明供给侧改革以来冷轧长期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市场机遇
(1)冷轧及深加工支持力度大。冷轧作为轧钢中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以及产品附加值高的工序,一直受到企业重视,并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最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用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用钢、低铁损高磁感取向电工钢、高性能不锈钢以及汽车等机械行业用高强钢等冷轧产品列入鼓励类产品;将在线性能控制、节能高效轧制及后续处理等冷轧技术列为鼓励类技术。国外新日铁、浦项和蒂森等高水平企业在冷轧产品品种开发、先进材料加工技术及新材料研发等领域引领行业发展,通过先进产品和技术带动市场、创造需求。国内宝武、太钢和首钢等钢铁企业在汽车板、硅钢和高性能不锈钢等领域也达到较高水平。相比国外,国内庞大钢材消费市场更具潜力,下游用钢产业转型升级更需要冷轧产品作为支撑。
(2)市场需求相对稳定。预计“十四五”期间,投资结构更加优化,消费成为经济增长首要动能,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升,钢材消费量总体将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但从钢材分品种需求情况来看,板带材需求量占比将会逐步提升。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钢材市场研究中心预测,2025年板带材消费占钢材总量比例达到44%,比2018年提升5个百分点左右,其中,冷轧薄板带、镀层板、涂层板和电工钢板等冷轧品种具备较好市场发展前景。未来,钢材消费领域中制造业用钢比例会逐步提高,带动薄板材消费。建筑行业消费钢材中板带材比例逐步提高,新型建筑用的冷轧及涂镀层板带总量会稳定增长。
(3)特色产品迎来发展机遇。冷轧产品除普碳钢外,还有不锈钢、硅钢和合金钢,以及各种镀层板、涂层板和复合板,很多下游细分领域需要用到各种冷轧材。太钢围绕冷轧特色产品之一精密带钢,攻克了“手撕钢”精密制造技术,打破了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柔性显示屏、柔性太阳能组件、传感器和储能电池等高科技领域对该产品的垄断。除精密带钢外,冷轧精冲钢、高性能不锈钢、高牌号硅钢、镀锌铝镁钢板、彩涂不锈钢板以及粉末彩涂板等一批冷轧特色产品受到企业和市场的关注,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3.发展趋势
“十四五”是冷轧发展关键期,包括减量发展阵痛期、竞争格局重塑期以及创新发展机遇期。冷轧发展将呈现六个趋势:一是由增量求规模发展向减量市场化提升转变,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做优存量,注重提升已有冷轧产品品质,并积极发展特色产品满足下游细分领域需求。二是由产品生产向材料服务转变,冷轧企业将由单纯的制造增值向制造、服务协同增值转变,进而推动商业模式变革。三是由国外引进向国内引领转变,国内冷轧经过多年积累,凭借先进技术装备、完备产业链体系、庞大下游市场需求、丰富人才资源等逐渐实现迈向中高端,从而引领全球冷轧高质量发展。四是由要素投入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通过创新推动冷轧工艺流程优化与变革,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成本下降和节能环保水平提高。五是由粗放式发展向绿色、智能和精细化发展转变,将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于冷轧企业生产管理中,提高企业智能化水平,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六是由无序盲目竞争向有序协调可控转变,实现同一区域企业差异化发展,聚焦各自目标市场与产品定位,逐步形成公平有序竞争环境。
发展主体和产业方向
1.发展主体
花间粉蝶 李建/摄
(I)大型冷轧企业。当前,我国宝武、首钢、鞍钢、河钢和太钢等十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冷轧已达到较高水平。这些冷轧企业作为国内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具备七个共同特征:一是以高端产品结构为主,具有全流程一贯制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控制水平高。二是主要产线均达到领先水平,工艺技术先进、高效且节能。三是依靠自身研发与创新能力,实现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生产,掌握关键核心工艺技术。四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产品具备较强市场适应能力,部分产品达到较高市场占有率。五是以服务为导向,专注于满足客户的核心价值,提供最快、最即时的服务。从普通客户到高端客户,从一般服务需求到个性化、定制化服务都能够满足。六是构建与一流钢铁企业相匹配、完善的现代化标准体系。优势特色产品实现标准主导和引领。七是跻身行业一流品牌,享有较高品牌附加值。
(2)独立冷轧企业。我国有一批独立冷轧企业没有热轧前工序,主要购买热轧卷或者轧硬卷、镀锌卷来进行冷轧及涂镀加工生产。从全国范围来看,独立冷轧企业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天津、河北和浙江等地,总体生产能力较大。在市场发展初期,独立冷轧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弥补了市场空缺,并且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特点和优势。但近年来低水平、无序发展特征日益显现,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阻碍了行业高质量发展,压缩了自身生存空间。独立冷轧企业普遍在原料、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受到限制,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部分企业甚至依靠赚取加工费模式生存。随着下游行业转型升级,低端用钢需求萎缩,市场必将淘汰一大批竞争力弱的中小冷轧企业。同时,也会有部分优秀冷轧企业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小批量多品种、高性价比产品、服务客户、挖掘市场、品牌创建和拓展产业链等方面下功夫,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发展方向
(1)汽车行业。当前推动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包括刚性消费需求、汽车报废更新和新能源汽车大发展,制约因素则为现有基数较大、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总体上,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较低,未来受益于城镇化率提升、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等因素,我国汽车产量和汽车用钢需求量仍会增长。
汽车行业用钢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轻量化持续推动先进高强钢应用。欧美、日本等汽车强国的轿车高强钢使用比例超过60%,因此国内以第三代汽车用钢为代表的先进钢材品种使用比例增长是必然趋势。二是汽车用材多元化。铝材、镁合金、碳纤维以及其它轻型复合材料大量用于高档轿车,汽车用钢需要在高强度、高韧性、易加工、低成本和长寿命等方面做得更好。三是下游企业对产品相关配套增值服务需求更迫切。钢铁企业除提供及时供货、售后服务外,还需要和汽车厂深入合作,参与到主机厂车身材料整体设计和布局,通过联合研发、攻关,让汽车钢价值最大化。
(2)家电行业。我国正从家电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转变,预计未来几年主要家用电器将进入升级换代阶段,高端家电产品需求增长,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时尚化、高性能和高能效,新技术革新也会加速家电产品升级,新型家电越来越多涌入市场。
家电用材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家电产品及部件用材轻薄化发展,包括各种家电的箱体壳采用减薄板;大容量家电增多,材料单耗上升;一体成形加工工艺在家电业普及,对基板性能特别是加工性能要求更高。二是家电市场消费升级,高品质、高性能和高颜值的材料,如不锈钢、彩色不锈钢板及合金镀层板等更受青睐。三是家电制造朝标准化、模块化方向发展,传统原材料供应商逐渐向模块供应商转型。
(3)建筑行业。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建筑用钢需求量将呈现下降趋势,但建筑钢结构将在民用住宅、工业厂房、机场、公共场馆与地下管廊等领域全面推广,推动彩涂板、不锈钢板在建筑领域应用。2020年疫情发生后,国家加快了“新基建”部署步伐,城际高速铁路与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等新基建将持续直接和间接拉动汽车板、不锈钢板、电工钢板等一批冷轧特色钢材需求。
建筑用材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是建筑及装饰用的高强度、高耐蚀涂镀层板消费量仍将处于增长区间。新型建筑装饰用涂镀层板是未来市场需求重点,防火、节能和装饰一体化的高端涂镀层及复合板材设计制作的屋面系统、幕墙及金属面外墙等大量应用。二是不锈钢板、镀Zn-Al-Mg-Si以及Zn-Al-Mg-Mn等新型建筑用高耐候板材需求潜力大,高档建筑大量采用铝镁锰合金板。
路径
1.减量与有序发展
当前,对冷轧及深加工企业来说,减量与有序发展尤为重要[1]。无论是普通用途冷轧产品还是高附加值汽车板、硅钢等都处于过剩状态。冷轧领域减量化包括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淘汰低效,这将是市场倒逼行业的必然选择。因此,大多数冷轧企业需要调减并逐步退出部分低效产能,优化产线与产品品种,提升产品质量,发展特色产品,结合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和下游产业发展,积极介入相关用钢需求,全力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从而实现总体减量化与精品规模化发展,确保经营效益稳定增长。有序化发展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包括加快大型企业间联合重组,区域内独立冷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在原料采购、钢材销售等方面渠道共享、自律协调等。
2.构建多层次的产品体系
鼓励企业找准符合本企业发展的产品定位,特别是区域内各企业要采取差异化战略,并能够提供独有、特色的产品与服务。针对不同用途冷轧产品做好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针对不同类型客户提供不同服务模式,特别是针对大客户、战略客户,应采取持续跟踪、先期介入等服务模式,紧跟客户、挖掘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取投资或合作等模式发展冷轧材延伸加工,纵向拓展冷轧产业链,挖掘新的产品价值链。
3.加强研发与创新驱动力
冷轧及深加工处于钢铁产业链末端,却是最具技术含量的环节。国内冷轧企业拥有一流生产装备和技术,如酸轧联合机组技术、立式退火技术以及连续镀锌技术等,但这些技术大多不是国内原创技术。在核心装备研发和先进钢种开发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需要钢铁企业、研发机构、设计与制造企业等产业链上各方共同努力。建议冷轧研发创新主要围绕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提升环保水平等方向开展,包括加强冷、热轧薄板带生产前沿与革新性技术研究,如从离线处理到在线处理、先进钢铁全流程一体化组织控制、薄带铸轧短流程工艺装备与产品、无酸洗涂镀制备热轧涂层板技术、高精度冷轧板形控制技术与装备技术、先进连续退火与涂镀技术、大规模定制的钢材智慧制造系统等[2]。
4.重视绿色与智能化发展
冷轧生产过程可能带来的污染不可忽视,特别要做好电镀机组、热镀机组和彩涂机组的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挥发物废气的达标排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冷轧企业,应积极采用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生产绿色产品,并且从生命周期角度评价和量化产品绿色程度,指导本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真正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智能化是钢铁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冷轧企业如何更好实施智能制造,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