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20-05-14周继洋
周继洋
夜间经济(night-time economy)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包含的经济文化活动,其业态包括但不限于夜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和休闲等。自2004年青岛市财办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我市市区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以来,石家庄、成都、洛阳、宁波和上海等城市相继出台支持夜间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我国夜间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期。
发展背景及意义
夜间经济是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出现的经济现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2018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增长6.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得发展夜间经济具备了成熟的社会土壤。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开放度与活跃度的晴雨表、居民幸福指数的风向标和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加快夜间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1.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美国布朗大学教授戴维·威尔指出,一个地区夜晚的灯光亮度和它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成正比,国际上也常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夜间灯光指数来判断城市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我国夜间经济发展势头迅猛,2018年,驴妈妈旅游网带有“夜游”标签的产品订单数同比增长9.0%。2019年春节,全国十余个城市纷纷推出夜游活动,古都西安升级打造的“大唐不夜城”,成都推出的“夜游锦江”项目皆大获成功,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带动作用。
2.提振消费的重要手段
夜间经济消费占消费总量比重不断上升。美团平台大数据显示,2018年夜间餐饮消费同比增长47%,领先于日间餐饮消费45%的增长率两个百分点。2018年广州零售和餐饮企业70%以上营业额均发生在夜间经济时段,部分24小时便利店、文娱旅游及住宿行业夜间经济营业额占比甚至达90%。2019年“五一”假期,北京王府井、三里屯等区域18时至次日早6时的夜间消费十分活跃,餐饮消费同比增长51.3%,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同比增长15%以上。
3.提升就业率的关键抓手
夜间经济提供了大量的新增就业岗位。根据英国工业协会的数据,英国伦敦夜间经济提供的就业岗位多达130万个。2017年陕西省安康市首个“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汉城商业街提供了1000余个就业岗位;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新建夜市吸纳600余人就业,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414人。此外,部分地区在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以发展夜间经济带动就业,如重庆提出创业型夜市街区概念,西安加强对大学生、下岗失业者以及进城新市民等群体的小吃制作、民间手工艺技能培训,杭州市区失业人员进夜市合法经营的可享受自主创业人员相关政策等。
4.美化城市环境的绝佳契机
发展夜间经济关键在于氛围营造,各大城市纷纷对重点区域进行景观照明亮化工程,打造炫彩夜景。如成都打造“一山双心,三轴四环,多廊多片”①的照明景观,客观上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吸引力。
5.展示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
广州珠江夜游、上海外滩风光、西安大唐不夜城和重庆洪崖洞夜景等已成为所在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也是外地游客的必到打卡地。夜间经济集聚区的巨大流量为城市文化增加了更多曝光机会,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又将持续激发夜间经济活力,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发展现状
自青岛市《实施意见》出台以来,截至2019年8月,我国陆续有20个省市相继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见表),尤其是2017年以来,南京、西安、北京、天津和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城市陆续发布政策支持夜间经济发展,各地夜间经济政策主要围绕六个方面展开:一是丰富夜间经济内涵,如发展夜间观光游憩、夜间文化休闲、夜间演艺、夜间特色餐饮和夜间购物娱乐等。二是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如完善交通配套设施、加强治安保卫工作、增设照明设施等。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如依法放宽企业登记注册条件、缩短审批时限,进一步放宽对夜间经营企业灯饰、广告设置的限制,简化企业灯饰、广告审批手续等。四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媒介、软广告宣传、专业报刊、大型网站、网络论坛、微博和微信等多种宣传手段提升知名度。五是给予财政支持,如财政资金以奖代补进行补贴,有针对性实施电价优惠等。六是强化组织保障,如成立夜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夜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
表 我国部分城市夜间经济政策概览
存在问题
我国夜间经济发展已有十几年历史,涌现出一批代表性城市、项目和企业等,2019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夜间经济十强城市”“夜间经济十佳城市”“游客喜欢的夜间消费项目”“夜间经济潜力企业”和“夜间经济创新企业”等标杆。但在夜间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短板和问题。
1.贪大求全,城市特色未凸显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同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在政策激励下,各大城市竞相出台政策发展夜间经济,其中固然有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紧紧围绕地方特色多方合力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城市,但更多城市存在发展定位不清晰、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在没有认真梳理本地资源特色,统筹考虑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的情况下,贪大求全,不仅没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形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如有的城市在促进夜间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中,一举提出夜游城市、夜赏文创、夜品佳肴、夜购潮货、夜习科普和夜健体魄六大夜间经济发展目标,主次难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建功。
2.流于表面,文化内涵有缺失
夜间经济并不仅仅等于夜市和24小时商圈,理想的夜间经济应该是城市精神、城市品牌形象综合展示的窗口,是提升消费水平、扩大消费内涵的重要手段。但当前大部分城市发展夜间经济局限于夜景灯光、夜市和夜间经济集聚区的打造,忽视了文化这一重要内核的打造,使得夜间经济的内涵外延被大大缩小。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比起夜市美食街的诱惑,夜间节庆和文化场馆的演艺活动更为消费者所向往,文化内涵缺失的夜间经济难以担当起扩大消费、驱动经济发展的重任。
3.配套缺失,整体发展受限制
夜间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良好的交通、消防、卫生和安全配套服务是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夜间经济发展历史较短等原因,大部分城市夜间经济发展配套设施及服务较为落后。部分城市出台发展夜间经济政策后,较为草率地划定“夜间经济集聚区”范围,在条件不成熟的区域强行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引发交通拥挤、噪声污染、灯光污染和扰民等社会问题。
4.统计口径缺乏,评估体系不健全
夜间经济内涵丰富,目前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来衡量夜间经济发展水平,传统的统计方式也无法统计夜间活动的经济价值。尽管目前中国旅游研究院、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构建了独立的夜间经济评价指标,上海浦东新区推出区级层面的“上海浦东夜间经济最燃指数”,但整体而言夜间经济尚待建立独立的统计与评估体系。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不仅使各大城市之间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城市自身也无法评估夜间经济发展成效,大大制约了夜间经济发展。
5.政府与市场协同程度较低
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由政府主导,市场的力量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夜间经济审批、监管涉及部门众多,如商务委、文旅局、城管局和交通局等,需要创新、突破的点也很多,各级政府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有限,难以独立撑起夜间经济发展大局。夜间经济属于新兴经济业态,市场主体一方面需要对接众多政府部门,存在畏难情绪;另一方面,行业自律组织、企业自治组织尚未发展起来,自身综合协调能力较弱。总体来看,政府和市场尚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模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夜间经济的发展。
对策建议
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是增加高端消费品有效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国夜间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瓶颈,结合国内外城市发展夜间经济的经验,提出五点建议:
1.清晰定位,科学规划
发展夜间经济需要合适的经济社会土壤,在发展之前必须考虑好三个问题:一是能不能发展夜间经济,即有无相应的经济社会土壤。一般而言,经济发达、人均消费支出较高的大城市适合发展夜间经济,如上海、深圳等;地方特色鲜明,自带旅游属性的小城镇适合发展夜间经济,如丽江、大理等;受气候影响较小的南方城市较北方城市适合发展夜间经济。二是发展什么,即夜间经济具体朝哪个方向发展。夜间经济范围非常宽泛,政府部门在政策出台之前应依托高校、地方智库等科研机构力量做好先期研究工作,再结合本土资源、城市精神及地方文化特色等选择若干夜间经济领域进行重点突破。三是怎么发展,即具体发展路径如何。发展夜间经济需要科学规划指导,包括夜间经济集聚区、夜市商圈如何选址、财政扶持资金如何分配、交通消防安全配套如何落实等都需要周密规划。
2.注重文化内涵培育
夜间经济内涵丰富,从主题夜市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音乐厅、电影院和体育馆等开辟夜间活动区域或举办夜间活动,再到综合性夜游产品纷纷涌现,夜间经济业态越来越多元、丰富,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文化内核。夜间经济提升文化内涵一是要注重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形成夜间经济文化品牌或文化地标。二是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打造沉浸式、交互式文化体验空间,提升夜间经济活动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内涵。三是要多渠道开发夜间文旅产品,如夜间演艺、夜游主题线路、博物馆奇妙夜等,据《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统计,2018年我国夜间演艺和旅游演艺的场次达到近8万场,总票房占整个演出市场票房的20%以上,观演人数全年达到4000万人以上,夜间演艺大有可为。
3.积极完善配套设施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要充分做好配套服务:一是要积极完善交通配套,如在商圈密集区域推出夜间旅游巴士专线,将区域内商业综合体、景点和文旅场馆等串联起来。进一步扩大夜间地铁、公交线路覆盖范围,通过共享停车等方式缓解夜间经济活跃区域停车难问题等。二是要做好安全配套,如考虑在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增加夜间安全巡逻站点,加强安全保障。三是要做好景观配套,积极推动城市亮化工程,通过减免电费等方式鼓励商户自觉“点亮”城市。四是做好宣传配套,积极与新媒体平台合作,通过与节庆活动进行互动宣传,将夜间经济发展集聚区打造成为网红打卡景点等。
4.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监管评估制度
夜间经济发展需要搭建独立的统计指标体系,依托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的旅游数据与检测系统的技术支持,积极与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点评等合作,建立起完善的夜间经济指标体系,并定期发布夜间经济发展报告。各地方政府要基于夜间经济统计指标体系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监管评估制度,推动夜间经济有序发展。
5.强化政府职能,提高行业自律意识
夜间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通过成立夜间经济工作协调小组等形式协调各方力量为夜间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要加快对城市现有管理体系梳理和调整,规划好夜间经济的空间布局,理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机制,为夜间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市场主体要充分利用现有发展条件,在符合消防、卫生和安全等各类硬约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夜间经济业态,通过成立行业自治协会、出台行业自律公约等形式提高行业自律意识,积极主动融入街区发展。
注释:
①一山双心,三轴四环,多廊多片:2019年9月,《成都市中心城区景观照明专项规划(2017—2025)》明确了“一山双心、三轴四环、多廊多片”的景观照明结构,“一山”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双心”为天府锦城、天府新中心;“三轴”为南北城市中轴夜景景观轴、东西城市轴线夜景景观轴、锦江夜景景观轴;“四环”为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及熊猫绿道、四环路及锦城绿道;“多廊”包括沱江等主要水系,以及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和成都机场高速全线,迎宾大道、蜀汉路等主干路两侧的城市建设区,成绵高速路等高快速路的入城段;“多片”为天府国际机场等城市重大功能区,青羊金沙集聚区等城市商业服务业集聚区,天府国际社区等国际社区,锦里等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路商圈等城市级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