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阶段家校合作的现实意义

2020-05-13陈礼慧

家长·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身心发展现实意义小学阶段

陈礼慧

摘要:教育乃国家复兴之本,对一个家庭、民族、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教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教育形式也从单一逐渐多元化。其中,家校合作也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家校合作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孩子成绩的提高与身心健康发展不再单纯属于学校之责。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心理的变化及发展在此阶段也具有较强的塑造性。大量实践与实例证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本文结合文献和作者的亲身实践,浅析小学阶段家校合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阶段;身心发展;现实意义

家校合作(school-family pannerships)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和社区)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和与社区合作等六种实践类型,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家校合作主要以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展开的合作教育形式。这种新型的合作教育形式,在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身心、习惯等方面的良好发展的同时,也让教师和家长更深刻地去理解并演绎好自己的角色,从而实现教育的双赢。

一、家校合作对小学生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发展影响

小学阶段是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基本思维能力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勤奋学习、动脑思考、做事专心、独立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用一生。很多家长只单方面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却往往忽视了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单纯靠学校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够的。除了学校,家是小学生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很多习惯更需要家长去培养。

如,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子女做事认真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留的作业观察孩子是否自律性强,主动完成作业等。家长对于培养子女良好的习惯也有着重要作用。现如今很多人具有“拖延症”,追根到底就是习惯的问题,做事没有自律性,习惯拖沓。家校合作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父母对子女成绩的态度,加强对学习习惯的重视和养成,最终实现在校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规范也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并且让家长更加注重子女习惯的养成。

(二)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己对事物的态度特征已经开始逐渐形成,但稳定性差,很容易因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健康的心理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一且孩子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只会归咎于外部环境等因素。在对人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最早的,也是影响最深的教育。

心理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科学的教育子女方式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家校的合作会提高父母对良好家庭氛围营造的意识,同时学校也会根据家长反馈加强建设。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的和井然有序、书声朗朗的学校环境是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可以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情况,及时疏导并有效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全面地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关爱,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与爱心。个体心理发展的健康与否对以后的性格与人格品格塑造都有深远影响。

(三)对小学生道德及文明礼仪的发展影响

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始具有并形成系统的道德认知以及相对应的道德习惯,但是小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及道德实践能力还是有限的,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及缺乏原则性。这也是为什么国家重视并强调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反复强调“师德”“为人师表”、学校在学生行为规范方面制定出一些守则的原因。同时,要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规范其道德行为仅靠学校规范是不够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也要强化孩子的正确的道德意识及文明行为。身教往往大于言传,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要以身作则,成为小学生模仿的道德榜样,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自身素质,从而促进小学生道德的发展,提高文明礼仪。

二、家校合作对学校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对教师自身素养提高的影响

首先,在教师知识素养方面,教师除了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具有将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的能力。教师在摒弃传统的以分数定义学生优秀与否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同时,更要懂得学生在各个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及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其次,教师也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除了具有对课程调研学习的能力外,同时教师也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自我调节情绪和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使教师注重自身的科研学习能力外,良好的与家长的沟通合作能力也成为教师必备能力之一。

(二)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每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不同,在按照国家教育要求办学的同时,偶尔也会与社会脱轨。家校合作通过听取学生家长的建议,家长监督学校的办学,可以不断完善学校办学制度以及优化教学环境。在某一程度上,家长也是学校与社会间接相连接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家校合作拉近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互相信任理解,相互合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发展。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与对学习的热爱离不开美丽、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通过与学生家长等交流,家校合作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在“隐形课程文化”方面的重视与建设,如完善校园图书馆书籍的种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校走廊,班级教室等多角落设置名人警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建设更多、更好、更安全的体育设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身体也能得到放松娱乐……让孩子爱上校园,进而爱上教室,爱上课堂,爱上学习!

三、家校合作对家长角色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对家长自我角色认知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没有很好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以及个人成长之中,据调查显示,家长缺乏责任心以及认识不到自身角色的不可替代性为主要原因。通过家校合作,增强自身责任感的同时,更增强父母对自身角色的重要性认识。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子女个性品格的发展。家长对自身的素质的提高,学校也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家长参与子女的学习当中,增加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互动,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会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家校合作也会冲击传统父母对自身及家庭教育理念,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对家长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影响

很多父母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使自己的文化水平得到了限制。对于自己的子女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凤”的期望,有些时候甚至会违背子女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子女,这对子女的身心发展无疑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家校合作使家长间接地参与到了孩子的学习当中,在参与的同时,感受到子女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不容易,从而引发家长对自己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思考。并且,通过让家长参与子女的学习,不断地更新家长的知识领域,间接带动家长学习并接触科学的教育理念,推动家长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四、结语

家校合作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习惯,智力发展及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小学阶段处于人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良好的基础是每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石。同时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家长对于自身角色的认知改变及和学校双方的理解和配合。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和家庭的合力中健康、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猜你喜欢

身心发展现实意义小学阶段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策略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锻炼研究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