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效能研究

2020-05-13梁慧强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7期
关键词:苏宁供应商供应链

摘要:在传统的企业融资策略中,企业一般只能通过抵押或信用担保来实现融资。但是因为环境和自身缺陷,融资成为企业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活跃,融资市场和方式更加灵活,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常被供应链上企业用于解决与之相关的融资困境问题,为企业融资提高了方便。在运营管理中,高效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都是供应链上核心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三大因素為供应链金融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优质平台,以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发展,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本文研究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效能,意在对供应链金融进行宣传,为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融资效能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7-0091-02

供应链金融是从供应链入手,将上中下游各个主体汇集,形成完整的链条,以整体的形式向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从根本上缓解了供应链上企业之间因多种因素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同时,可以使原本不受金融机构青睐而难以获得融资机会的中小型企业取得融资支持。在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为供应链上中下游各类中小型企业起到反担保的作用,相较于以往固有的贷款模式,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皆为中小企业承担了一定的财务风险。核心企业在现存的供应链金融模型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参与程度将会直接影响链上融资约束企业顺利融资与否。

一、相关研究回顾

闫俊宏,许祥秦(2007)在分析供应链金融问题时,发现供应链金融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推动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效结合,缓解了融资过程中多方主体之间的纠纷,改善了彼此合作环境。王立清,胡滢(2018)认为,供应链金融并不局限于单一的业务和产品,它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对于单一企业主体的不利观念与授信方式,其率先作用于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从企业运营的初始流程如原材料采购开始,继而通过流通环节,影响到中间商、分销商、消费者,将产品完整流通过程中需要接触的对象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整体,为供应链上“N”个主体提供融资服务,利用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和合作实现供应链增值,被称为“1+N”模式。

宋华等(2017)研究认为,供应链金融可以从核心企业自身出发,分析整个供应链情况。供应链金融将链条上的资金进行分配,协调发展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从而缓解供应链失调问题;另外,供应链金融可以在下游企业的购销中融入银行信用,有助于促进企业在良性竞争中更好发展,提高这类企业的经济地位,扩大了其发展潜力。

二、供应链金融融资途径分析

供应链金融融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应收账款融资

所谓应收账款融资,就是金融机构接受用应收账款来进行融资申请。这种模式多为上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参与融资的相关机构和代理人有银行、下游企业、债务人和债权人,假如在进行融资时出现了差错,那么发生的一些隐性损失可以由债务人来承担,这样能够使银行要承担的一些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除此以外,商业银行一定要提前对融资公司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进行合理性评估,还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了解并做进一步的分析。这种模式能够给予融资企业短期信贷,对企业当中存在着的融资难的情况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够更健康稳定,从而保证了整个供应链运作稳定。

2.保兑仓融资模式

一般情况下,上游企业要实现运营可持续化,要求供应链中存在预付款提供方,也即下游企业。针对企业存在的一些资金周转的问题,在该模式下能够对预付款进行融资。根据实际情况,该模式可以被认为是供应商做出回购货物的承诺,这样供应商要求的既定仓单可以看做是贷款金额,银行可以根据这些对全额提货款进行控制,具有提取货物的权利。所以在保兑仓融资模式下,能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一次性付款压力的缓解。实施这种模式,不但能进行批量销售,还能帮助融资企业在进行采购时更均衡,当然银行也会收到一定的利益,形成三方共赢。这种模式的目的是提供给中小企业实行便利融资的方法和措施,为全额货款的资金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该方法还能够帮助银行增大客户量,承兑汇票由银行发行的,这不但能够使供应商的利益得到维护,还能保障物权,从而使企业应该承担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3.融通仓融资模式

该模式下,企业能够通过库存的抵押实现融资。一般情况下这种模式适用于企业还未收到货款时。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可以接受第三方的物流公司提供服务,从而实现融资,还能综合物流和金融两方面的业务服务。这样能从一定程度上给供应商带来运营效率的提升,实现企业运作和资金流转的保障。

根据供应链金融,这种模式下中小企业实施融资时,银行方面主要是针对公司运营方面进行分析,比如贸易合作、货物流等,并将这些作为参考,来实现授信决策。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分析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和运营能力,为物流企业提供一定的信誉。物流公司能够直接运营这个业务,从而不断提升管理风险的能力,还能间接使融资公司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且能够有助于实现风险转移。同时,该模式能够改变银行对动产的接受度,使得慢慢接受可动抵押品以代替之前不接受的动产。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新型的适合于更大范围的融资方式。

三、案例分析

本文以苏宁集团为案例分析对象。

1.苏宁供应链金融方案介绍

2012年12月5日,苏宁集团成立了供应链金融,苏宁建立供应链金融的背景是基于供应商与苏宁之间稳定的供应关系。出资人是银行,信用出借方则是苏宁集团,从而具有高信用的苏宁集团被银行绑定,以此控制风险,从而使链上供应商的融资难问题得以解决。苏宁集团能够巧妙融合企业业务和银行金融产品两方面各自的特色,从而能够高效地为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时,苏宁除了要到期进行付款还要做好各方面的融资工作,像仓单融资、采购订单融资、结算清单融资。目前苏宁集团使用的融资方式主要是结算清单,现阶段还没有开发仓单和采购订单的融资方式。所以在解决融资时,首先会依据供应链金融,在对订单的具体步骤的了解情况下制定适合供应商的融资方案。同时根据各大供应商不一样的要求设计出特定的融资产品。

苏宁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是在其子公司“苏宁小贷”上进行的。所有上游和下游供应商和客户以及苏宁的交易信息都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的,并由苏宁的ERP系统整合。在这样的集成系统中,可以共享所有相关的公司信息,通过它可以掌握上下游企业和苏宁的交易操作和资金流。反过来,该银行将在苏宁作为担保公司的基礎上向其上游和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

2.案例分析

实施供应链金融,对实施方苏宁集团和融资方中小企业,是一个双赢的设计。

(1)对于苏宁集团供应链整体具有促进作用

第一,巩固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主导地位,增强供应链竞争力。核心企业一般作为供应链中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存在,盈利能力必然也不可小觑。然而,面对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经济环境,如果供应链的整体实力弱于其他供应链,供应链将处于劣势,再进一步市场竞争力会被大大减弱,导致利润减少。以核心企业苏宁为例子,通过它利用供应链金融业务去帮助一些正在处于融资困境的企业,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有了核心企业的参与,供应链融资必将促使上下游企业的融资变得更加高效起来,增强整体供应链的盈利能力水平。

第二,提高供应链上企业间信息共享程度,降低整体经营风险。苏宁集团作为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结成稳固的共同发展体,供应链的企业相互之间联系密切,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这样的话,为中小企业有效抵御外界经营环境风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营造了一个优质的经营发展环境,对一个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与经营风险的降低有深远的影响。

第三,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资金周转的效率。苏宁自2012年供应链金融发展以来,企业不断地发展,在这方面的运作也越来越熟练与顺利,在存货和应收账款方面的周转进步显著。自从2012年以来,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周转天数正在呈现一种下降趋势,且趋势还在不断地加大。

(2)对于苏宁集团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具有促进作用

第一,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创造了多赢局面。供应商作为供应链上游的相关利益者,一直是零售企业的不可或缺的盟友。以苏宁为例子,它的供应链生态系统除了海尔、联想、三星等大型供应商,还汇集了近3万家不同类型和要求的中小型供应商。由“木桶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企业的价值创造强弱往往不由最强、最优的因素来决定的,而是由其最弱的那个因素去划定的。在不同的零售网点与省市销售凭证极度分散的状态下,固定资产抵押和第三方的担保的缺乏,会使得一些供应商被银行拒绝,因此陷入融资困境。对于苏宁集团来说,这部分供应商在很大程度上拖了后腿,让苏宁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制约。因此,苏宁集团作为供应链中的龙头与标杆,瞄准需求从而开发相关的金融产品供应链,解决了合作伙伴的短期融资需求,实现了零售商和供应商等中小企业的多赢。

第二,放宽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供应链金融改变了早期因金融机构的限制,各企业被孤立开来,只瞄准单个企业的信用资质以及潜在风险的情况,而是利用相关资料扩大视野范围于整条供应链,并以此对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利用核心企业这个新的角度,并以此作为辅助的依据来评估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一般来说,银行会对核心企业进行评估,例如,银行会评估苏宁集团的情况,通过分析它的财务实力和行业地位,同时判断它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地位与重要程度,来确定是否对其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在苏宁集团已经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银行会极大放宽对其他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

四、研究建议

1.加强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配合

核心企业和链上企业协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合作,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核心企业通过与合适的链上配套企业进行配对,中小企业通过培养高质量的供应链体系建设来传播活力,这样才能促成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的供应链金融得以顺利运作。

2.建立健全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体系下,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上下游企业和核心企业,有利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被更好地了解,尽量避免一些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风险。与此同时最重要的是,核心企业应当尽可能地发挥自身优势,从共同进行价值创造的角度,迫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建立风险控制体系,提高自身实力,以维护供应链的完整性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毕晓煦,李东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4,(12):124~126.

[2]杨宗昌,田高良.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1,(4):63~64.

[3]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16~18.

作者简介:

梁慧强,供职于浙江山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苏宁供应商供应链
呼叫中心外包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苏宁618你准备好了吗?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our children
沃尔玛再曝供应商货款纠纷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青年”苏宁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