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的路径探索

2020-05-13吴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

摘 要 本文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为切入点,探索精准扶贫对象与乡村振兴主体的衔接,研究如何实现脱贫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传统农民 脱贫农民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兴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向前发展,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生产模式升级换代,我国农业劳动力在数量、结构、素质等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生产的高龄化、女性化、兼职化、低素质化日益严重。为了进一步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需要我们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1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的重要性

2019年一号文件提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对摘帽后的贫困县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发展成果,接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作为关系我国改革发展尤其是广大农村发展的两大重要战略性部署,两者在政策设计上本来就具有协调性、兼容性,前者重点解决的是贫困群体的温饱问题,但脱贫后的持续发展,需要外部机会和内生动力的双重支撑;后者通过外部支持和激活内生动力,能够为贫困群体提供更稳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机会,进一步有效巩固脱贫攻坚的政策成果。

在脱贫攻坚战全面打赢之际,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实现持续脱贫和乡村振兴,需要从思想、产业、人才、组织等多方面去衔接,尤其需要关注精准扶贫对象与乡村振兴主体的有效衔接。脱贫农民是精准扶贫的受益者,如何充分发挥脱贫农民的作用,充分利用脱贫农民这个人力资源,使其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带头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实现脱贫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中国的人口在结构和空间上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人口结构看,呈现高龄少子的特征;从空间分布看,中国城镇化有发展快速。在当前我国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的制约下,立足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成果的基础之上,探索如何实现脱贫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农村面临的“谁来种地”的难题。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强调的是一种社会结构;职业农民是经济学意义上理性人,强调的是产业结构。要实现脱贫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思想旧。一方面,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在群众当中根深蒂固,一直以来农民都被认为应该是吃苦受累的群体,农业生产是一项苦与累的工作,还有很多人认为从事农业生产身份低微,得不到尊重。因此在很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和新生劳动力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传统小农生产思想束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农业劳作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开展农业生产,生产规模小、较为分散,生产技术较为单一、落后,仅能满足自产自销、不善于经营,收益有限。

(2)差距大。传统农民,特别是精准脱贫的主体,其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较低,难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以从事农业再生产为主体,充分进入市场,将务农作为商品产业,一般具有较高的收入,并且得到社会尊重。

(3)途徑少。当前乡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环境薄弱,科技支农队伍力量不足,难以满足对科技知识、市场信息、以及农作物植保等方面服务的需求;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培训责任不明确、培训力度不强,现有的培训内容和培新方式的设置滞后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

3实现脱贫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的路径探索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民是乡村振兴中最特殊的群体,而脱贫农民更是特殊中的特殊。一方面,他们振兴乡村的愿望最强烈,希望有生之年为家庭创造富足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情也最低。原因就在于随着市场化不断深入和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使得中国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不仅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显著,而且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呈扩大趋势。由于自身能力、条件不足成为精准扶贫对象的他们即便实现了脱贫,也很难在短时期内改变自身能力、条件不足的劣势,这些劣势使得他们对于建设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限。

(1)改思想。加大对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宣传,扩宽就业思路,培育“爱农”精神,引导脱贫农民建立农业主体观念和新型的农业发展观念,提高思想觉悟,积极主动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另外,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典型经验,使脱贫农民认识到自身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缩差距。优先选择一些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强的脱贫农民,培养具有致富带富能力的“红色火种”。做好深度调研,掌握本地区的产业结构、深度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以产业为导向深入挖掘人力资源、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对不同条件和需要的脱贫农民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的确定教育培训内容。

(3)促发展。政府要加快落实职业农民教育,尤其要鼓励和扶持脱贫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大学作为职业农民培训基础的作用,健全课程体系、保障教师数量和质量、扩大培训规模、丰富教学手段。

作者简介:吴敏(1987.12-),女,汉族,中共宿松县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