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智慧教室的地理“问题式”教学初探
2020-05-13王信文
摘 要:文章构建了基于智慧教室的地理“问题式”教学模式,并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提出了该模式的教学策略。通过该模式及智慧教室技术的融合运用,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地理学科素养培养的落地。
关键词:智慧教室;地理“问题式”教学;融合
一、融合智慧教室的地理“问题式”教学构架
基于智慧教室的“问题式”教学是指在智慧教室中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创设多元多层次问题链,利用新技术探究和解决问题,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建立多维评价方式,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利用智慧教室多元的信息呈现方式、多维度的探讨交流平台、多层次的教学反馈途径、多角度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获取学生即时学情,为下一个问题的设置提供依据和方向。所创设的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次鲜明且具有内在关联的问题链条,通过新技术创设趣味创新的真实情境,可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甚至味觉,激发兴趣,促使其以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激发运用思维[1]。
融合智慧教室的地理“问题式”教学(图1),充分开发智慧教室的新技术新媒体功能,营造新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感悟问题”三环节间,运用 “技术营造”“平台支撑”“数据支持”的手段,通过“学情了解”“数据提供”等形式,将教学内涵的“师生、生生”互动合作,具体由“情境创设”“落实策略”“价值互助”呈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地理“问题式”教学实践呈现智慧教室架构的教学高效和有效。
二、融合智慧教室的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
1.妙用技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中,情境越真实越丰富,提出的问题越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问题式教学是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的学习,而地理学科的知识本就是源于生活或者自然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地理事象,培养叙事性思维,进而探索地理规律、原理,完善例证性思维,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渐形成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智慧教室能够以真实、立体、多彩、动态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一方面智慧教室本身具备信息展现的多样性,如音频、视频、AR、VR、微课、实验演示、课前导学数据分析等;另一方面智慧教室可利用网络的无限延展性和软件开发的广泛性,使得课堂可向外延伸,课堂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还可延伸到不同空间,如课堂连线专家、相关地理软件、网络搜索等。
地理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播放微课视频、动画片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以富有新意的方式指导学生去思考问题。例如,教学“气旋反气旋”可利用“龙卷风的内部构造”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龙卷风的气流状况;也可以利用虚拟仿真、增强现实、全息技術、可穿戴设备等技术手段对问题进行情境创设,使学习者能够体验最真实的学习场景与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还原教材中某个问题的动态场景,如在AR演示地球昼夜变化时,将平面文字转化成生动画面,增强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强化学生对空间问题的现实认知;教师还可以使用实验演示导入,分析地理原理。传统课堂的地理实验演示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无实验器材无法近距离观察,而平板电脑的“平台演示”功能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将实验过程投影到白板上,让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能观察实验过程,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2.善用技术加强互动,解决问题
智慧教室强大的互动功能以及教学过程数据即时分析反馈的系统,能够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捕捉课堂生成,并依据数据实时调整教学方案,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策略。问题式教学模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维度具体问题的探究解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地理核心素养。问题设计的起点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只有设计出具有清晰的层次性的问题链,准确把控各问题之间的跨度与梯度,才能激发学生探索互动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探究问题,并促使学生自主建立与问题相关的思维体系。
例如,教学“北美”时,教师在课前可设计多组难易程度不同的探究问题,通过智慧教室搜集的过程数据、行为数据,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从而精准把握学情,选择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链[2]。教师可在互动平台推送相关问题,所有学生可通过拍照上传、直接留言等方式在平台上发表观点,也可点赞、质疑、评价他人看法,不同的思维碰撞利于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动平台中的点赞、抽签、抢答等功能与学生互动,从而使互动形式变得多样化,让课堂活跃起来。高互动的学习环境不但有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还深化学生对地理规律原理的认知,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强化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3]。
3.巧用技术延伸课堂,感悟问题
智慧教室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在课后仍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思维变化,如知识点对错频次,完成练习的时间与数量,学习程度的改变、与其他同学比较的状况,微课与课件等浏览的次数、互动的次数等,这样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就能有实时、直观的了解,进而及时找到适合的学习路径,从而满足个性化学习。教师也能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学生完成网络学案的时间和准确率,进而提供精准帮助。问题式教学中不同层次的若干问题形成一条具有逻辑关联性的问题链,不同层次的问题都有主干问题与分支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去感悟,尤其是有前后知识联系的问题链,即感悟问题的纵向关联性。同时也要感悟问题的横向关联性,即加宽问题链,类比于其他题目,让学生去感悟不同题目适用的不同方法,增加问题的广度。
学生解决问题时,不可能全部解答出来。在面对此种情况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去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思路受限或者发生了偏颇。然而传统课堂教学以学生整体为教学设计对象,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课堂时间又有限,教学无法顾及学生间的差异性,这种“大锅饭”的学习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诉求。教师将上课过程或者实验过程录制成视频、微课、课堂导学、课前学案、课后巩固练习等资料发送到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利用平台的持续性重复观看思考,不断补缺补漏,从纵向和横向去感悟问题,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例如,“气候与地形”专题课中通过数据发现某位学生完成提升学案的时间较长,准确率不高,对于“气候与地形”知识的联系运用仍然较为模糊,逻辑推理弱,即可对该学生进行“气候与地形”思维导图的再讲解、再巩固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教学。
三、结语
智慧教室既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又能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延展性、高效率。教师构建问题情境的方式更加多样,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也更加积极,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供了强大助力,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课堂互动形式不再局限于教室和师生面对面讨论互动这样的单一形式,而是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在师生、生生以及技术之间进行全方位不受时空限制的互动。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络等搭建的智慧教室学习环境,可进行高效多频互动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晓惠,郭志永.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6(06):108-110.
[2] 杨小珍,田新芳,王秀艳,等.深度学习视野下智慧课堂的实施路径与方法[J].中小学电教,2019(06):69-73.
[3] 王家燕,王信文.基于“336”模式的高中区域地理精准复习策略探究——以世界地理“北美”为例[J].地理教学,2019(04):38-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