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动因研究

2020-05-13李俊豪

商情 2020年14期
关键词:经营效率

李俊豪

【摘要】企业以兼并重组的多元化发展方式扩大自身经营规模的弊端逐渐凸显,企业间文化融合问题以及新型行业的经营风险问题逐渐日益突出。作为 A 省首家上市的国有文化企业,z公司在向“互联网枢纽型传媒集团”发展过程中,剥离了传统的报刊杂志与印刷业务。研究发现:z公司资产剥离是基于顺应新闻舆论新形势、优化公司业务结构、助力公司战略转型的多重需求,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关键词】资产剥离  财务业绩  经营效率

资产剥离主要是一种应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的资产重组手段,与小公司主要利用兼并的扩张战略模式不同,资产剥离属于收缩性战略。大规模公司或多或少都可能存在资源整合的问题,此时采用收缩性战略剥离非核心业务而将经营重心集中至核心业务上将会达到比剥离前更加良好的运营结果。资产剥离可以重新将公司业务进行组合,使其集中于核心业务上且进一步重新明确企业的自身定位。

一、资产剥离的主要方式

(一)出售公司、现金支付

公司出售是两个独立公司的交易,这样的交易可能对双方都有好处。一方面,资产剥离者可以受惠于出售所得的现金,这样可以投在集团没其他更有效益的业务上,或者用于缓解财务困境。另一方面,对于买方,如果被收购的业务与现有业务有关,则买方可以试其市场份额和实力得到增加,或者收购业务可以作为跳板引导买方进入它预期的行业。

(二)债务债权支付

就是将上市公司资产的一部分或者其整个子公司连同它的负债一并剥离掉,差额部分买卖双方以往来款(应收应付)的方式解决。这种方式对购买方来说是零支付,其好处是能够迅速减轻总资产规模,减低资产负债率,而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不会改变。目标公司用债权购买上市公司剥离的资产,于此同时,上市公司用剥离出去的资产冲抵了债务。

(三)抽资脱离

抽资脱离,即被分离的部分在股票市场上市,而用该新上市的股份被分配给母公司。在公司抽资脱离中,一个公司可能是把目公司的一个小部分的下线公司上市。被筹资的公司的股份被分配给目公司的股东,他们便拥有了两家公司的股份,这边增加了股东决定其组合是的灵活性。从母公司的观点来看,抽资脱离比出售更为有利,以往内出售的话,如果母公司没有投资机会投放资金,它需要决定如何处置出售收入。此外,在股票市值方面,分裂后的子公司上市比分裂母公司的股价高。

二、资产剥离的主要动因

(一)减轻债务负担,改变财务状况,调整资产负债率

出于此类目的上市公司一般是那些严重亏损或者经营状况尚可但负债比例过高的上市公司,这时由于债权人的压力不得不通过出售资产的形式获取部分资金,以偿还债务;也有一些是由于资产质量差,或者是企业亏损,无法给上市公司带来效益,上市公司为改变财务状况而不得不将部分资产出售。

(二)回归主业或者调整主业,减低成本

出于这种原因进行资产剥离的公司一般都是从事过于广泛的多种经营,导致难以有效地经营与控制,或者盲目进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导致亏损,不得不出售与公司核心业务没有关系的业务部门以集中资源;也有可能是公司发展战略发生改变,需要调整主营业务,从而出售部分资产。

(三)资产优化,提高资产利用率

这种类型的上市公司主要是为了调整多种资产类型和比重,改变资产的获利能力和流动性,或者是出于引进战略投资者而提升下属子公司竞争力的需要。

三、资产剥离的效果

(一)企业自身通过资产剥离可以获得收益

资产剥离可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企业的内部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企业根据发展战略,会将稀缺的资源用于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业务。企业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或非核心业务,将有限的用于发展核心业务或者投资于盈利能力更好的项目当中,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给企业带来经营效率的提升。出售资产本身也可以带来经济回报。企业可以利用出售的收益彌补亏损、增加资金储量,用于开展新业务或者投资更有价值的项目,从而给企业带来长期的经济收益。

(二)通过剥离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获取新的收益

资产剥离可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需要,挖掘资产的价值。企业按照某种方式对其资产进行组合,形成各种业务结构,如核心部门和非核心部门。剥离其中的不良资产。即剥离流动性差、投资收益率低的资产或业务可以对这些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一般来说,发生经营亏损或达不到利润增长预期的子公司或部门,往往会成为剥离方案的首选目标,以避免可能对整个公司利润增长的影响。这样的剥离往往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剥离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获取新的收益。

四、z公司资产剥离的案例分析

z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z公司)隶属于中国报业集团,在进行资产剥离前是一家传统出版传媒企业。起初z公司倾向于采用扩张型发展战略,z公司于2011年9月成功借壳上市,成为第一家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公司。z公司自从上市以来将自身发展重心逐渐转向互联网行业,2013年z公司以32亿元大额资金用来收购杭州、上海两家游戏公司,试图将自身发展重心从传统出版传媒行业转向互联网行业。在随后的几年中,z公司开始通过公司债券等融资方式筹集 20亿元资金,用于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以及“大数据交易中心”项目。自2016年以来,虽然z公司仍然属于出版传媒行业的上市公司,但其经营重心已逐渐向文化产业以及互联网行业发展,z公司在互联网行业方面的推进力度逐渐增大。此次z公司选择在2016年年末出售新闻传媒类资产是一次重大资本运作战略调整,且由于其自身党报行业的特殊性的限制,所以此次z公司是向其原有控股股东剥离传统新闻传媒类资产。此次资产剥离了意识形态属性强的报业资产,有利于提升z公司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一)资产剥离的过程

z公司股票于2017年1月10日起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2017年1月24日起进入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程序,此次交易以现金作为支付对价,交易价格以标的资产经具有證券期货业务从业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z公司此次资产剥离中出售资产的评估基准日为2016年12月31日。截至评估基准日,拟出售资产的账面价值为76,084万元,预估值为199,671万元,预估增值 123,587万元,计算得出预估增值率为162.4%。根据相关规定,z公司本次拟出售的传统类新闻传媒资产在2015年收入233,199.37万元,占该公司2015年度经审计过的合并财务报表的收入345,754.98万元的比例为 67.45%,逾越了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50%的标准,因此z公司此次资产剥离行为已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z公司于2017年2月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声称,已确定此次将向控股股东出售全部新闻传媒类资产。2017年2月23日公司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本次交易相关议案。

(二)资产剥离的动因

首先,z公司此次剥离新闻传媒类资产是从企业的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企业自身资源及产品盈利情况,进一步考虑外部市场经营及发展环境,将影响战略目标达成的战略性资产剥离。战略性资产剥离能够整合企业的现有资源,并将其投入到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业务中,进而可以促进企业向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发展,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目前有不少上市公司通过战略性资产剥离,企业价值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此次z公司资产剥离通过剥离相关新闻传播类资产,调整公司战略,将营业重心转至数字娱乐和大数据产业。

由表1可以看出,z公司的数字娱乐产业以及大数据产业属于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的产业,非新闻传媒类业务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例达到了80%以上。其盈利能力远远超越传统新闻出版产业,逐年产生增长且稳定的现金流,使得z公司逐步稳固自身的霸主地位。z公司选择此时采用战略性资产剥离手段,将自身产业链中盈利能力相对较差的资产剥离出去,以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数字娱乐及大数据产业,实现自身更加优良的发展,并进一步适应企业自身的未来发展。

其次,z公司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在最近几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公司内部的战略目标以及经营方式也相应进行调整。自从新兴传媒行业出现后,传统出版传媒企业面对的外部压力逐渐增大,z公司传统新闻传媒类资产的盈利能力逐年下降。此时z公司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采取了资产剥离战略手段出售了全部传统新闻传媒资产,进一步调整了自身的战略目标逐渐将自身的战略重心转移至属于新兴行业的大数据行业以及数字娱乐行业,逐步加强自身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的竞争能力。

根据表2所述内容的整体而言,传统新闻传媒类资产的盈利能力出现了持续性下滑。营业利润从 2013年到 2016 年下降了11.77%,年均下降达3.92%;毛利率从2013 年到2016 年下降了13.36%,年均下降达4.45%。所以,相较于游戏行业以及大数据行业来说,传统报业行业以及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衰退期,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创新性的传媒载体对于传统报业造成了沉重打击。此时选择资产剥离收缩性资本运作一方面可以有助于z公司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向公司战略目标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经营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够使公司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最后,政府对于大数据互联网产业的大力推进无疑是z公司选择此时进行资产剥离的一大动因。党的十八大提出,目前中国要推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总书记提出我国要建设成为网络强国,鼓励企业进行互联网行业发展并推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深度融合。2017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我国目前鼓励形成大数据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这也推动了z公司进一步发展互联网产业。指导思想的提出预示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增长空间巨大,同时也为各类企业造了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政策环境,使数字娱乐及大数据产业均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整体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z公司以此为指引努力推动“四位一体”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建设提速,大力探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为各行各业变革优化提供标准化与个性化应用服务的能力,取得一定成效。板块核心“富春云”互联网数据中心在国内率先采用EPC 模式建设,同时,与阿里云、华为等行业内领先者达成战略合作,产业布局、资本运作、项目落地能力大幅提升。

五、结论

本文以 z公司剥离事件为例,研究其资产剥离动因。研究表明,z公司资产剥离主要是基于顺应宏观行业背景、优化业务结构、推动集团战略转型的需要;在资产剥离后可以对于公司财务业绩改善与股东财富创造产生了积极作用。客观而言,资产剥离对于企业的影响并不一定总是积极的。因此企业在资产剥离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战略需求、剥离时机与潜在影响等诸多因素,尽可能的放大资产剥离的正向效应。

参考文献:

[1]刘必俊.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动因与长期绩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1):60-63.

[2]齐思君,徐超.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动因与绩效分析——以光电股份资产剥离案例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4(24):167-168

[3]王琴.不同动因下资产剥离行为的剥离绩效研究[D].东南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经营效率
农村商业银行效率分析
关于电网企业加快物资库存周转率的探索与实践
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及适度规模
中国新闻出皈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研究
企业可实现增长财务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中国啤酒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联性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运营业务流程再造浅析
家庭农场经营绩效分析
基于DEA模型对村镇银行经营效率的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引资效应是否被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