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内疚感控制孩子,是对孩子的心理伤害

2020-05-13石蓬

现代家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内疚感好孩子花盆

石蓬

哄骗儿子得逞,妈妈洋洋自得;深陷内疚感的8岁儿子却心事重重

儿子6岁的时候,有一天傍晚跟妈妈一起从超市回到家,心事重重的样子,小脸上有明显的泪痕。我想问个究竟,被妻子用眼色止住了。

兒子睡下后,我连忙问妻子:“儿子今天究竟受了什么委屈?”

妻子十分得意,用电视剧里的口吻笑道:“没受什么委屈。本宫用降龙妙计降服了这个熊孩子!哼,敢跟我斗!”她告诉我,儿子在超市里相中了一个四驱玩具飞机,闹着非买不可。

我说:“上个月不是刚买了一个四驱飞机吗?怎么又要买?”

妻子道:“对呀,我也这样问他。他说,上次买的那个不好,导致他在比赛中输给了好朋友详详,所以要另买一个,下周重新比赛。还说要‘夺回失去的尊严。你看这熊孩子,为了达到目的,居然上纲上线。可那是400元的高档玩具呀,哪能说买就买,所以我拒绝了。”

我问:“儿子一定不肯罢休,先央求,后哭闹?”

妻子说:“知子莫若父呀!果然是这个套路。这次闹得凶,惹得七八个顾客围着看。”

我催促道:“快说说你的降龙妙计。”

妻子说:“我蹲下身,对儿子说:‘妈妈想给你买,但妈妈买不起,因为爸爸脱产读博,全靠妈妈一人养家,收入仅够家庭基本开支。为了把戏演得真些,我竟然成功地挤出了几滴眼泪。”

我怒道:“我脱产读博也不是没有收入啊,你何苦欺骗孩子!”

妻子摆摆手,说:“为了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不得不如此。别说,这招果然见效!儿子见我流泪,马上不闹了,还替我擦眼泪,异常懂事地说:‘妈妈,我不要飞机了,你不要哭,等我长大了,挣钱给你买好多好多东西!我当即夸他是个好孩子,还亲了他一口。一场风波就这样化解了。看,我的降龙妙计如何?”

我叹了一口气:“难怪儿子心事重重。这不是懂事,而是被你控制住了。”

妻子仍沉浸在成功的得意之中:“用你的心理学术语说说看,我是用什么控制住了儿子?”

我说:“内疚,你用内疚感控制住了一个6岁男孩,有什么好得意的?如果你能看到儿子心理上的变化,保管你后悔得用头撞墙!”

懂事的孩子最可怜,因为他放弃了自我,一心取悦家长

妻子不解:“这有什么不好吗?家庭教育就是这样子的嘛!”

我说:“你这样做,看起来挺好,毕竟平息了一场风波,但是从长远来看危害无穷。被你这么一控制,儿子可能在心中建立起了一个观念:放弃自己的愿望,照顾好妈妈的情绪,不让妈妈悲伤,这样就是好孩子,能得到夸奖;如果坚持自己的愿望而让妈妈为难,就不是好孩子。他之所以建立起这样的观念,是因为他感觉内疚。”

妻子皱眉:“内疚有那么可怕吗?”

“内疚与愤怒、恐惧、哀伤等自然产生的情感不同,是经过内在道德判断后才产生的。这种受道德谴责的感觉让咱儿子不舒服,像是对他的惩罚。”我耐心地解释道,“人类行为动机一般有两类:获得满足和逃避惩罚。既然内疚是自我惩罚,就要逃避,方式就是必须付出爱,如果没有付出,就会更内疚。于是儿子压抑了自己的愿望,而且撒了一个谎,那就是自己不要玩具飞机了。一个懂事的孩子就这样被快速培养出来了,但懂事的代价,是儿子放弃自我,委曲求全。长大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阿谀奉承、没有主见、缺乏幸福感的人。你希望咱儿子这样吗?”

妻子不情愿承认错误,强词夺理:“小孩子犯了错,不应该内疚吗?为什么要把责任推到我头上?”

我说:“内疚当然可以,但内疚只能是因为犯了错,或者没做到该做到的事情,咱儿子犯了什么错?他只不过是表达了想要玩具飞机的强烈要求,爸爸收入减少和妈妈哭泣的后果是他造成的吗?不,是你强加给他的。儿子承受了本不属于他的内疚感,所以他心事重重。”

妻子低下头,不安地说:“好了,算我错了。好在是一个小小的个案,明天我哄哄儿子就没事了,不要小题大做了。”

“小小的个案?别安慰自己了,用内疚控制儿子是你惯用的伎俩。”我不依不饶,“儿子在做手工的时候,你围着他拖地,还不时停下来用手捶腰。儿子站起来说,妈妈我来吧。你总是说,不用,只要你听话,妈妈累点没关系,因为妈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妻子扑哧笑了:“这你都注意到了?”

我说:“听你这样说,儿子通常是马上埋头做自己的事,长时间不抬头,因为他的心里有了内疚感。为了逃避这种让人不舒服的内疚感,他就必须去报答那个使他内疚的人。但是他想帮妈妈干活的念头已经被否定了,于是他只能想,我要为了妈妈努力学习。看,你就用这种刻意感动的方式控制了儿子,希望他成为学霸。”

妻子说:“真能把他控制成学霸也行啊!”

我严肃地说:“儿子内心充满了内疚感,会经常做些取悦你的事,比如用功学习,拿回小红花,上学以后拿回满分试卷,没准儿真能成为学霸,但他只是在报答你,为你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你觉得学习动机不纯的学霸,到了中学还是学霸吗?”

妻子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适当的内疚感可以促使孩子反省,做出补偿性举动,但持续的内疚感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

妻子问:“我以后还怎么管儿子?为了不让儿子压抑自我,难道我要放任自流吗?”

我笑道:“当然不是。孩子要从小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犯了错,就应当感到内疚。比如他在幼儿园欺负小朋友,比如他不守规矩偷吃糖果,你要大胆批评,严格管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产生内疚感并做些弥补的事。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初步道德评判能力。”

妻子点头道:“儿子为自己的过失而内疚,就不会失去自我吗?”

我说:“即使是应该有的内疚感,也应该有个期限,否则孩子便会一直处在内疚的控制之中,在内疚与逃避之间徘徊,痛苦不堪,而且于事无补。”

妻子问:“怎样给内疚一个期限?”

我举例道:“比如,儿子与宠物狗玩耍时碰倒了花架,摔碎了花盆,你要批评他毛手毛脚,让他产生内疚感。你收拾好花盆碎片,然后要求儿子和你一起重新把花栽到新花盆里。如果此时儿子脸上还没有笑容,你就和他一起向花道歉:‘抱歉,刚才不小心打碎了你的花盆,现在给你安个新家,希望你喜欢!这样,儿子的内疚感就消失了,因为他做出了补偿,可以心安理得地玩耍去了。切记:适当内疚感可以促使孩子反省,做出补偿性举动,但持续的内疚感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只有不存在所谓权力,没有谁亏欠谁,平等相处才是健康的。”

妻子嗔怒:“我是问,怎样快点结束儿子现在的内疚感?”

我说:“你需要做三件事:第一,告诉儿子,不买新玩具不是没钱,而是违背了理智消费原则,我们不支持攀比;第二,告诉儿子咱家没有濒临破产;第三,告诉儿子,买不买那个玩具他都是好孩子。”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内疚感好孩子花盆
好孩子
别用内疚感绑架孩子
拆屋效应
做一个好孩子
内疚也是病
做平等父母,勿道德绑架
为什么花盆花盆底部有小洞?
个性小花盆
真是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