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视域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探索
2020-05-13屈楠
屈楠
摘 要:以“双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探索符合一流院校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分析一流院校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存问题和原因,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与输送要求,提出新思路和新途径,采取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形成完善的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和素養,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一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
关键词:“双一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的“匠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具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
当前,高职院校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对教师的培养应该使其达到“双师型”,各高职院校也在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标准探索符合本行业教育规律的教师培养模式。而对能够同时胜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也在当前高职院校达成共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为了建设更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通过内引外培,构建了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通过校内外培养,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双师率;通过各类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等等。
但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仍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尤其是当下的“双一流”院校建设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一流”院校更应该思考如何建设符合“双一流”院校教学需要的一流师资队伍。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教师队伍也日益壮大,但是随之也显露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构建缺陷,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项目。
(一)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与院校发展规划脱节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由于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全面理解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办学方向,使得这部分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与院校发展规划完全脱节。这部分教师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也没有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来全面了解高职院校的办学重点与办学理念,更没有在自身的岗位中创造个人价值,从而导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与院校发展规划相互脱节。
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应当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但是在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创新,使得高职院校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严重地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持续性发展。
(二)数量相对不足,“双师型”教师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还存在着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双师型”教师还不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求。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一些高职院校为了促进院校的持续性发展,纷纷增加了招生的数量,这就导致了各个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数量相对不足的局面,尤其是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师更是非常的紧缺,专职教师每周的工作量往往是超负荷的,甚至一个专业教师要负责整个年级的专业教学,这就使得这部分专业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身心疲惫的情况,并不能以饱满而热情的工作情绪来向学生讲述某些知识点。
(三)制度真空,高职教师各项培养培训制度缺失
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增加教师数量,提高办学效率,开始降低教师的准入门槛,并且相关人员在进行教师招聘的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按照高职院校关于教师招聘的制度来进行。在教师招聘的过程中,只要应聘者的学历达到了标准,就可以进入高职院校来工作,相关招聘人员也没有对入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这就很容易导致一部分教师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暴露出诸多教学方面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
(四)社会服务能力有限
在当前高职院校师资团队中,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外,还应当到社会中进行相关的服务实践,从而给学生提供相对应的指导。但是从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团队来看,部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有限,并不能全面地了解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范围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对学生当前的专业素质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没有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定位
(一)教学能力和工匠精神
在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即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一流的师资队伍就应该是在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的同时,兼具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心无旁骛、游刃有余的职业技能;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双一流”高职院校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师培养的目标中。
(二)创新意识和钻研精神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在“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师资队伍进行建设时,一定要使每位教师具有创新意识与钻研精神。高校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伟大使命,因此相关高职院校负责人员在进行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教师创新意识和钻研精神的培养,使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对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创新和改革。
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一)强化职业道德,实施教师和院校“规划合一”策略
教师应使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与院校发展规划保持一致,全力配合院校有关部门以促进学校发展;院校也应合理介入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师职业需求提供可行性支持,促使院校与教师共同发展。在对高职教师进行职业道德素质培训活动中,应当使每位教师充分认识到新时期下师德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使每位教师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参与积极性,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相关工作;与此同时还应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增强高职教师工作的稳固性。
(二)整合教师资源,完善各项制度
重视行业、企业人才引入,建立人才引进制度、教师准入制度、教师培养制度和教师考核制度。高职院校应该弥补各项教师引进和教师培养制度的缺失,制定符合院校发展的教师引进制度、不同层次的教师培养制度和不同岗位不同学科的教师考核制度。在整合教师资源时,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从而达到“引进培养有依据,考核有标准”的目的。
(三)多形式、多渠道培养特色“双师型”教师
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养符合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特色的“双师型”教师,使“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师品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具有职业教育必需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岗前和岗后培训的力度,确保教师必须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和相关行业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在教师培养过程中,重视校企合作、定岗进修、挂职锻炼,保证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都能紧跟社会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成立师资培训基地,或同类院校共同成立师资培训基地,在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终生学习、终生培训的理念。
(四)重视校企合作技术开发,提高教师创新协作能力
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的模式,即高职院校发挥职业教育特色,与企业进行横向技术开发和理论创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和谐发展局面。高职院校的负责人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和学习交流,使每一位高职教师明确当前时代的发展方向以及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其再回到教学工作时能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将在企业中学习到的经验应用于课堂中,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整个团队的科学研究力和创造能力。
(五)健全科学评价机制
为了使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在自身的岗位中不断地创造价值,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高,相关高职院校负责人员应当健全科学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相关负责人员一定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师来制定不同的评价机制,从而调整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其满足“双一流”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与此同时,还应当强调分类指导和分层次考核评价相互结合的评价体制,从教师的教学特点入手,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和评价。
五、结语
为满足“双一流”建设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要求,高职院校应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方向,严把入口关,改革教师准入制度,拓宽职业教育教师的引进渠道和人才来源,重视企业人才的引进,加大教师内外培训力度,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师培训的基石,建立“一體化”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逐渐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竞争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为建设“双一流”高职院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腾飞.试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动力[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8(2):77-79.
[2]廖 薇.浅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策略[J].才智,2016(24):82.
[3]蔡 怡,张义平,宋现山.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江苏高职院校师资发展的现实考察[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6):29-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