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德育之花”在幼儿园中绽放

2020-05-13沈狄英

教师·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育水平大班幼儿礼仪

沈狄英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幼儿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幼儿教育不仅仅只关注幼儿对文化技能的全面掌握,更加关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而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该项幼儿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文章立足德育的视角,提出了以大班幼儿礼仪教育为例的具体实施策略,希望为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德育;礼仪;大班幼儿;教育水平

俗语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也应该从娃娃抓起。我国是礼仪之邦,我们都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使命。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初始阶段,通过开展礼仪教育来规范幼儿的言行举止、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为实现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也就成了当前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在结合笔者实际教育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让“德育之花”在幼儿园中绽放——以大班幼儿礼仪教育为例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大班幼儿德育的必要性

(一)礼仪教育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国是礼仪之邦,从古至今,礼仪教育都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是人们道德行为的具体体现,可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后续保障,尤其3~6岁这个阶段正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对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将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幼儿园教育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其对礼仪教育的贯穿,可以从根本上不断提升我国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并有效地将我国优秀的礼仪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扬下去。

(二)礼仪教育有利于幼儿树立高尚道德品质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幼儿的成长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核心,父母给予了孩子无穷的关爱。但是,孩子在享受这种优渥生活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礼仪观念不强、道德品质较差等性格缺陷。如以自我为中心、语言粗俗、举止不雅等。

因此,通过我国优秀的礼仪教育来对幼儿进行德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品质,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社会风貌,从而让幼儿真正明白,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待人接物,并在此过程中养成豁达、健康、积极、乐观的性格和心态。

二、礼仪教育与大班幼儿德育的融合策略

(一)营造良好礼仪环境,促进德育发展

良好的教育环境创设,是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的前提条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因此,幼儿园大班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礼仪教育资源,让幼儿身处浓郁的礼仪教育环境中,从而在形成良好礼仪习惯的同时,养成礼貌待人、勤俭节约、团结合作、互助互乐等高尚道德品质。

首先,要对幼儿园校园环境进行布置和设计,让幼儿一进园区就感受到生动、贴切的礼仪教育、道德教育。例如,在卫生间和水龙头旁边贴上卡通动画的“请节约用水”的提示图片;在幼儿休息区设置“不要大声喧哗”等趣味小提示;在上下楼梯的位置张贴上一些“左上右下、不要推挤”等行为图片等;在用餐场地张贴一些诸如“悯农”等图画配诗文的图片,从而让幼儿在生活、学习、玩乐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接受到礼仪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在大班教室中进行礼仪教育环境创设。教室是幼儿活动和学习的主阵地,因此,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创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大班教师先可以发挥个人教学优势(如绘画特长、手工制作特长、摄影特长等),布置成“主题式礼仪教室”,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搜集、制作一些图画、手工作品,并将其装饰到教室里。如将幼儿画的“我是文明小卫士”的图画张贴到教室的礼仪成果展示墙上,并配备上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既锻炼了幼儿的综合学习能力、学习素养,又能让幼儿每天在自己喜欢的教室环境中沐浴德育、礼仪教育之光。

另外,还可以在家长接送孩子专区设置一个“家园联系礼仪专栏”。专栏里对幼儿取得的一些礼仪教育成果或者下一阶段的道德教育进行展示。同时,还可以鼓励家长在专栏里留言以示监督,从而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积极性,并为幼儿园礼仪教育提供教学资源,共同为幼儿园礼仪教育献计、出力。

(二)构建礼仪教材体系,确保德育落实

幼儿园通过礼仪教育来全面发展幼儿的素质能力以及道德水平,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下去。因此,幼儿礼仪教育也要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向着规范化发展。而构建礼仪教材体系就是确保德育落实、实现幼儿园大班礼仪教育规范化的基础保障。

首先,幼儿园要将教师组织起来,让其积极地参与到礼仪教育研究活动中。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制定出礼仪教育活动手册,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大班幼儿礼仪教育课程中,从而不断丰富大班幼儿礼仪教育内容、创新礼仪教育形式。同时,礼仪教育活动手册的制定,还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礼仪教育概念和内容具体化、实质化,从而帮助大班幼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行為习惯。

其次,要构建和完善具有园本特色的礼仪教材体系。为了促使幼儿园大班的礼仪教育与德育顺畅开展,在构建和完善礼仪教材体系时,要充分利用本地的礼仪教育资源优势或者地域文化特点,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科学、高效的礼仪教材体系。

例如,在遵循《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础上,将本地极具民族风情的舞蹈或者民歌等,融入礼仪教育或者道德教育课程中,这不仅能让幼儿接受礼仪教育、提升道德品质,也能实现本地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继而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人都关注到幼儿园礼仪教育。

另外,幼儿园要不断规范教师的行为举止,提升他们的礼仪素养。因为对模仿力极强的幼儿来说,教师既是学习的榜样又是模仿的对象,他们良好的行为引导和道德渗透,都会对幼儿今后成长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在践行文明礼仪中,深化德育内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德育应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以及高尚道德情感为核心,并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将文明礼仪与幼儿的各项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具有好玩、好动、好奇等心理特点,且思维发展基本处于形象化阶段,即以具体的事物为主要学习对象。因此,教师在践行文明礼仪的过程中,要与幼儿生活和学习的各项实践活动融合。

1.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伴随着幼儿成长与发展。因此,可以借助幼儿游戏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例如,根据“小白兔拔蘿卜”的绘本故事,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幼儿分别扮演小兔子、小花狗、老奶奶、老爷爷等角色,最后齐心协力共同拔萝卜,分享胜利的果实。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幼儿学会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以及当有的“小动物”拔不动萝卜摔倒时,要对他进行帮扶,并安慰和鼓励他(可以让幼儿自行发挥和想象)。这样通过游戏活动,既丰富了幼儿的教育内容,又帮助了幼儿真正体会到何为助人为乐、何为礼貌待人,从而实现了幼儿礼仪、德育、能力的综合协同发展。

2.在实践活动中规范幼儿的礼仪行为

将礼仪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幼儿园在实施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主题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等形式,不断拓展礼仪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让幼儿在娱乐、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感受文化礼仪的魅力以及内涵,继而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提升品德素养。

例如,开展“尊师周”“亲情周”“讲文明、懂礼貌在行动”等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亲身参与、切身体会。在“亲情周”活动中鼓励幼儿为自己的亲人制作手工艺品或者画一幅画,并当作礼物送给他们,将自己对他们的爱借助手工艺品或者化作语言表达出来。这既丰富了课外活动,又让幼儿养成了孝敬父母、感恩亲情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畅通家园联合路径,拓展德育广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也在幼儿园礼仪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想全面保障礼仪教育与幼儿园德育的融合发展,势必要畅通家园联合的渠道,让幼儿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幼儿园里,都能身处良好的文化礼仪氛围中。

首先,要畅通家园联系的渠道,教师借助微信群、QQ群、家访等多种形式,积极与幼儿家长进行联系,虚心听取他们对礼仪教育的意见和看法,并且鼓励家长也参与进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幼儿健康成长、良好发展。其次,教师要在与幼儿家长一起学习最为先进的礼仪教育理念和礼仪教育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制定出个性化的家园联合礼仪教育策略,并针对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兴趣偏好,更好地对其进行引导教育。

例如,家里来了客人,父母主动引导孩子为客人倒水、与客人交流、送客等。在幼儿园,教师可利用早上或者下午接送幼儿的时间,让幼儿轮流在门口扮演“礼仪小标兵”,学习迎送礼仪、掌握礼貌用语等,从而拓展礼仪教育、德育的深度与广度,全面提升幼儿园礼仪教育、德育的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大班中借助礼仪活动,融入德育内容,是对传统幼儿教育模式的突破和创新,顺应了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社会文化、文明建设需求。而幼儿教师也应紧紧抓住这个教育改革的契机,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创新德育、礼仪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为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长足发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史彩霞.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探索[J].教师,2013(18):15.

[2]张慧英.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61-63.

猜你喜欢

教育水平大班幼儿礼仪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加快提升军校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