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0-05-13邹芸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8期
邹芸霞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而宏观的精读,如何跟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亲近的情感交流 ?
一、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允许学生有自己个人的阅读观点,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等于迁就。语文教师之所以存在,正是由于学生的阅读感受有需要提升的空间,需要拔高。如何指导学生在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的过程中,体现教师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地位,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感受,是精读教学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二、处理好課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对于课本中文本的预设,是建立在对难度系数和培养能力的把握上,是建立在“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上。但课堂生成,总是让我们感到精彩,出乎意料的喜悦,让我们感受到课堂的生命力。那么,如何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如果“生成”是零散的“珍珠”,那么课堂“预设”会把它们串联成精美的“项链”。
三、拓展延伸让课堂熠熠生辉
“新课标”中要求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探究过程的艰辛和成功带来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终身受益的情感价值观教育。因此,在精读的课堂上,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是“教教材”,我们更有义务引导学生从教材文本中走出来,从感动中走来,远距离的审视文本,进行课堂拓展,探究文本感动我们的因子,“用教材”,教学生,放出眼光,运用大脑,从课堂走向生活和人生。因为,语文教学的外延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