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OR断舍离,谁比谁更美丽?
2020-05-13
我们为什么如此爱收集?
这个问题,心理学家们做过不少研究,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因素在作怪吧!
>进化心理学
收集带来的愉悦感或许铭刻在我们的基因里。
远古时代,收集并储存食品、物资,是事关生存的大事:千万年过去后的现在,我们爱收集的天性随着商业的发展而不断进化着。
妈妈以为我买小浣熊干脆面是嘴馋,非也非也,相比之下,我更馋的是里面的英雄卡片啊!一张两张根本不够看,要集就集一整套,于是我“被迫”多吃了好多干脆面。还记得和小伙伴们交换卡片、互通有无的快乐,可惜,稀有卡片是不可能换到的,当真是童年生活一大憾事。
>收藏至少从第二个起
人们的收集行为背后,是一個有趣的心理现象:第二个物品才是激发收藏欲的关键。拥有一个确实能让人满足,但当你拥有了第二个,想要收藏的心理就出现了,于是你总忍不住收集更多同类型的东西。
>收藏的更高内涵
那就是——对自我价值的寻求和认定。
我们的内心深处把收藏看作自己身份和价值的延伸。想知道一个人大致的个性,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ta收藏什么。别说,有时,我们还可能由此发现并结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呢。
我更喜欢收藏自己买的,或者朋友送的小物件、小礼物,理由很简单,那些看似无用的小东西里,藏着的是特定的内涵和心意。而且,相互交换收藏品,还是真情和信任的表现哦。想想自己的手办,你愿意让几个人随意触碰?
收集如何
一步步走向断舍离?
收集一时爽,一直收集一直爽,直到,在收集的路上狂奔时猛然撞上断舍离。
收集的下一步
当收集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收纳便显得越发重要了。收纳,第一步自然是整理,如果你看过《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类的书,想必已经知道,整理其实并不仅仅是把一大堆东西全部收起来装好,而是要先做选择。就这样,我们迎头撞上了“断舍离”。
断舍离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解决方案,解决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及该舍弃什么的问题。常见的解释是这样的: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从一开始就不要拥有;
舍=舍去多余的东西,坚决和它们说再见;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需要反复实践“断”与“舍”来做到。
断舍离不仅能让物品的新陈代谢得以持续,还能让我们的生活态度也不断更新。
断舍离之后,
那些留下的代表着什么?
留下的,是心之所向。
收集牵手断舍离
简单地添置收纳柜?不要。把物品归类后“藏”起来?不好。这两种做法都不是真正的整理,也不是收集的目的。
之所以收集,是因为那些物品让自己心动,拥有它们,会感到满足。那些不能令自己心动的,不知道作何用的物品,一开始便不必拥有。真收起来,它们最大的作用也常常只是占位置和添堵。
说不定哪天会有用的东西怎么办?舍掉。断舍离的困境就是这般“揪心”,不过陷进去了也别急,因为你不是一个人。
做断舍离,比起整理物品,更重要的是整理我们的感情和情绪。如此一来,对于那些“说不定哪天有用” “我知道应该舍弃,但总是难以割舍”的,不知到底该怎么办的物品,我们就有了重新审视的坐标系,可以更理性地做决断。
无论如何也舍不掉的,挺好,那正是你真正需要的,真正在乎的东西。
你的心里到底装着什么?
当你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时,你会如何断舍离掉那些不再需要的东西?
或许是将它们重新包装,作为礼物送给恰好对此感兴趣的朋友;或许干脆打包,作为旧物售出;也或许会用心整理,将它们作为美好回忆的载体,细心收藏起来……无论哪一种,都是你做出的决断,做出的选择,是与过去说再见的仪式。
进入“新坑”,开始收集新物件时,你的内心又是怎样的?
踏入新世界的你,可能兴奋、激动得跨越大半个城市去找寻新物件;有了新爱好,想要培养新兴趣的你,课余时间充满了干劲,把生活过得多姿多彩。那些新的收藏品,也正记录着你的成长和变化,每一样似乎都在闪闪发光。
无论是收集还是断舍离,那些你精心收藏的,那些你舍不掉的,正是你内心的“代言人”。你喜欢的,恰好是你最真实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