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倡导劳技教学生活化

2020-05-13顾李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生活化小学

顾李芳

【摘要】劳动与生活密不可分,贴近现实生活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們要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劳技课程也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的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创造美。

【关键词】生活教育 小学 劳技教学 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就是让学生将生活融入课堂,只有将劳技课程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才能让学生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学”。那么怎样才能让劳技与生活融为一体呢?这就需要我们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劳技课程的学习中发现生活美、体验生活美、创造生活美。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之美

美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之美。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去欣赏这个世界。

1.用眼睛发现生活之美

我们常说童眼看世界,儿童们眼中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是大不一样的,我们要引导他们用真善美的眼光去看世界,去观察周围的一切,要让他们去寻找世界的美,去寻找生活的美。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丝网花》一课时,学习制作前,笔者让学生先欣赏大自然中的“花花世界”,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为接下来的动手实践做好了铺垫。再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种植内容时,笔者安排学生去观察学校、社区、街道、公园以及家庭的庭院,并记录下所喜爱的植物及其生长习性,借此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实践证明,学生们通过观察、记录、介绍等一系列活动,上课更认真了,对于课堂所学内容充满兴趣,而且慢慢养成了善于观察的习惯。可见,只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就会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去发现。

2.用心灵感受生活之美

小学劳技课程的内容取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洗涤与手缝、烹饪与编织、家用电器与种植等内容都取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学生们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本领,比如钉纽扣,缝鞋套,做几样简单的家常菜,这些技能都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掌握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些学习提起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之美。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心锁环》一课时,因为这是一款益智玩具,所以在教授制作之前,笔者先给学生介绍了古代四大益智玩具,让学生对这一类作品充满好奇心,欣赏到古人的智慧,从而产生崇敬之情。又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剪纸》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带学生参观了“民间剪纸博物馆”,向学生展示了极富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各类剪纸作品,立即把学生带入了剪纸艺术的世界,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学习兴趣就此点燃。只有让学生用心灵感受到了生活之美,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动力、有意义。

二、开展生活化课内外教学,体验生活之美

劳动与生活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在劳技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贯彻劳技课程的基本理念,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劳艺结合的一代新人。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情境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低年级学生比较倾向于卡通、游戏类教学情境,所以可以借助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童话故事等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长草娃娃》一课时,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长草娃娃学跳舞”的故事,用身边的故事将学生带入课堂,边讲故事边向学生展示各种姿势的长草娃娃,学生边听故事,边盯着这些可爱的娃娃。当笔者说到“今天我们也要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长草娃娃”时,大家都很兴奋,学习热情一下子就上来了。有的学生把长草娃娃做成自己学跳舞的动作,还有的学生做成自己最喜欢的动作,最后的作品也是生动形象、姿态万千。

2.构建生活化教学内容

现在的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都是信息化时代所特有的,我们要让学生在劳技课上体会到生活的快乐与美好。劳技本就源于生活,现在的劳技课堂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可以让学生走出条条框框的束缚,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与活力。劳技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不论学生的作品以何种形式呈现出来,都是他们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都是他们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我们都应该予以肯定。

例如,在教学《花瓶罩饰》一课时,笔者从生活中的废旧塑料瓶导入,把课堂回归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带着“废旧塑料瓶可以做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引出本课课题。在边思考、边学习、边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劳技课堂给了他们一次实践探究的机会,通过制作花瓶罩饰,让废旧塑料瓶得到华丽变身,既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又让学生亲自动手美化了环境。

三、让劳技走进生活,创造生活之美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小学劳技课程作为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能更好地贯彻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理念,让学习走进生活。

1.实践体验,走进家庭生活

劳技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随着现代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对学生过度呵护,使学生的劳动意识越来越差,父母忽视了学生从小就应该学会的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导致学生离开父母就无法独立生活。面对这种现状,作为一名劳技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通过劳技课这个载体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小主人。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钉纽扣》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穿针、引线、打结方法,课后让学生把课堂内容延伸到家庭生活中,回去找一件掉了纽扣的衣服,然后把纽扣钉好,让爸爸妈妈写段评语,带到课堂上给其他同学读一读。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展示的舞台放到学生生活中去,有效地落实了劳技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拓展延伸的要求。

2.实践体验,融入校园生活

将劳技教育应用于生活是小学劳技课程的最终目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我们可以让学生的劳技活动融入校院生活,可以根据不同的节假日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比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儿童节等的校同布置,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校同文化艺术节的环境布置,等等。只要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师就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舞台。可以让学生把制作的鞭炮结、丝网花、康乃馨等作品来装扮教室,让学生欣赏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带来的美。让学生把从劳技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校院生活中,学生兴致勃勃,兴趣盎然,自然也就能体会到原来自己也是劳动小能手的乐趣,拥有自信心和成就感。

综上所述,小学劳技教学生活化是我们劳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要让学生在劳技课程的学习中发现美、创造美。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小学劳技教师应该遵照新课程教学理念,并通过各种手段、渠道、方法,引导学生走近劳技、走进生活。我们要让小学劳技教育的真正课堂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在广阔的天地里,让学生充满热情去发现、去创造。

【参考文献】

[1]陈锦娣.让劳技教学走向生活[J].江苏教育研究,2009(14).

[2]宴志成.创新是劳技教育的灵魂[J].教育,2010(31).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生活化小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