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政课“唤思教学”的探索

2020-05-13黄怡婧

中国教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转站情境过程

黄怡婧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如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落实“八个统一”实现思政课学科育人的价值追求,是新时代思政教师的使命和担当。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提炼出高中思政课“唤思教学”的教学思想,坚持从“唤思启悟”到“激扬生命”,以探寻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之路。本文以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中“民主决策”的教学为例,分析唤思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初唤引思:创设情境,唤起引思

1.以“情趣”引思“趣”

以“情趣”引思“趣”是指通過所创设情境的趣味性、情感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同理心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必须结合教学内容仔细甄别,挑选学生喜欢的漫画、影视材料、时政热点、社会热点、名人故事等作为初唤引思的情境材料,用有趣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原本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并把学生引入情感丰富、妙趣横生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愉悦、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与思考。

2.以“情实”引思“实”

以“情实”引思“实”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对真实情境的探究,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引发学生积极探讨对国家、社会、环境,乃至对全球、全人类都有意义的问题,从而站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通过情境把脱离生活的理论转化为活生生的生活案例和周围的真真切切的人和物去理解、与感悟,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让积极的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

3.以“情难”引思“境”

以“情难”引思“境”是指在教学中通过“道德两难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了解学生面对道德两难情境时如何选择,根据学生的选择结果和原因,判断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然后在学生价值判断出现偏颇时,及时纠偏、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的水平,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思想道德的境界。

例如,“民主决策”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担当意识。笔者提前两周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政府决策案例进行研究学习,经过各小组的讨论,最后选择“惠州市政府在东江学府小区旁边建垃圾中转站,你如何看待政府的决策”作为学习的主题。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自身利益,学生在思考时难免会有偏颇,容易引起质疑与碰撞。学生在讨论时提出如下问题:垃圾中转站一定要建在居民区且还是学校的旁边吗?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如何推动政府决策朝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学生提出三种解决方案假设。方案一:垃圾中转站是城市生活的必备基础设施,不建在这个小区旁就会建在另一个小区旁,因此要对政府的决策给予支持。方案二:可以通过各种合理合法的方式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意见和建议,将垃圾中转站设到郊区。方案三:设在居民区旁边也无妨,关键是垃圾中转站能否创新管理方式,进行环保、除臭、清洁处理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二、深唤促思:质疑追问,争辩深思

1.质疑促思,发展思维

质疑促思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法。不同的学生由于思考角度不同、认知能力水平不同等,对同一问题的思考也会不同,学生会对学习的问题、推导的过程或某一理论产生质疑。教学中,笔者积极鼓励学生对教师、教材和课外书籍提出质疑,教师有错,公开改正;学生有错,加以引导,同时在设疑、质疑、促思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2.争辩促思,辨别方向

争辩不仅能更好地解决争议性的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争辩往往能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更好地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教师在倾听学生的争辩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对问题的态度,发现学生有思想偏颇及时引导、启发、纠正;教师在参与争辩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现教学相长。争辩的过程不仅是促思的过程,更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碰撞、触动心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善恶美丑、是非黑白、真伪曚昧等都会更加清晰地显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3.探究促思,合作共赢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合作探究,其过程必然会伴随学生的情感投入,有自主探究时引发的自我思考,也有合作探究过程中同学之间思想碰撞引发的思考,同时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团队成员之间及小组之间的沟通、交流会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探究的过程既是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也是不断体验、感悟的过程。

教学中,学生对主题的讨论只停留在假设上,三种方案究竟哪种决策方案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必须要经过科学论证,因此笔者让每个小组带着自己的疑惑以访问附近居民、问卷调查、向环保专家求助、查阅资料参照别的城市或国家的做法等方式进行调研与分析。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收集资料、整理分析、理性思考,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与他人沟通合作,学会面对困难时在沉着、冷静中寻求突破,同时懂得表达合理诉求需要用合法手段。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思考,在问题的突破中反思现实,在反思中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三、再唤升思:对话助产,内省思悟

1.以促思提示助纠学生之“偏”

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及对社会复杂问题认识的片面性,学生时常会对思想政治理论产生怀疑、困惑,甚至出现思想上的偏颇,如果不及时疏导与正确引导,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无法落实思想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为了解决此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影视材料、漫画、案例等素材,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用促思提示增强学生的辨识能力,用和风细雨般的教育润泽生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以助产式对话提升学生之“同”

当有困惑或者思想出现偏颇时,学生可能会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内心极其矛盾与纠结,思想也处于某种混沌状态。此时学生最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抓住最佳的教育契机进行助产式对话,唤醒学生的思想与灵魂,师生之间由思想的碰撞到思想的触动、共鸣,直至醒悟,教学才真正地培育了善端。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开放、生成、对话的教学生态,利用助产式对话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

3.以内省思悟唤醒学生之“魂”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所传递的价值取向产生情感的共鸣与认同,利用学生的认同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调整认识中的错误倾向,追求更高的思想境界。

教学中,各小组经过调查、论证、分析,最终达成一致,认为垃圾中转站在选址上不合理,理由是选址800米内有两所学校及三个小区,学生共有8000多人,居民共有3万多人;垃圾中转站的设计方案也不合理,仍然采用传统的暴露式垃圾中转站的设计,应采用现代全封闭压缩式设计,才能實现高效、环保、节能、低耗的要求。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质疑与碰撞中产生了更深的思考,为解决问题献计献策的热情得以激发,爱国、爱家情怀和社会担当意识等情感被触动、唤醒,公共参与、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四、行动践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整合资源,搭建实践平台

行动践思首先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构建学习共同体,整合资源,为学生搭建走出课堂、把社会力量引进课堂的平台。通过社会调查、社区服务、课外活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人物访谈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同时借助学校的社团活动和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如成立志愿者协会,开展环境保护、法律宣讲,参观革命基地、博物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政治素养。

2.关注过程,注重体验感悟

教师要围绕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热点确定实践的主题,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计划与目标,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实践的全过程,在行动和体验中感悟理论与实践的关联,感悟自身成长与他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

3.引导反思,提升践思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整理实践成果报告,引导学生及时、有效反思,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经验,又要正视学生在实践中暴露的问题,更要抓住暴露问题的教育契机进行价值引领。通过积极肯定学生的成功做法激发学生公共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暴露问题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成长中的错误思想;通过及时对学生进行纠偏、增强其政治认同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践思能力。

课程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把相关问题写成书面建议,递交给市政协和人大等相关部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地的城市建设;同时还把环保局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知名人士引进课堂,让他们和学生一起对话,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唤思教学以“唤”为起点,以“思”为呼应,环环相扣。“唤”是从外至内的全过程,“思”是正向思考与反思的结合,可以由外激发也可以由内而起,与“唤”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唤”是为了激起学生“思”,为了唤醒学生的灵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项目结业论文。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中转站情境过程
青春中转站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花卉“中转站”冬日里一抹春色
感悟三角形的高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