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中探访小蜗牛艾玛的生命世界

2020-05-13黄美华

中国教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鼹鼠艾玛乐器

黄美华

音乐绘本《听,小蜗牛艾玛》用图画、文字和音乐构建了一个多维立体的场域,给儿童讲述了小蜗牛艾玛的故事:懵懂的艾玛初闯世界,她发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有特殊本领的朋友,情绪从开心、羡慕到伤心、沮丧。后来,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小蜗牛艾玛找到了独一无二的自己,重新自信满满地出发了。这是一个温暖的励志故事,音乐由德国作曲家史特凡·马尔采夫创作。马尔采夫用弦乐四重奏加钢琴的方式,结合令人咋舌的演奏技法,创作了十三首不同曲式、不同风格的器乐曲和一首歌曲,将小蜗牛艾玛的奇妙探险之旅演绎得亦真亦幻。在马尔采夫的音乐里,儿童可以身临其境,从五件乐器“讲述”的故事里,“看”到艾玛和朋友们相遇、相识的“真实”故事,感受艾玛的多彩生活。

本课为三年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①在故事语境中聆听音乐,提升探究音乐的能力。②通过阅读故事,触摸艾玛的情绪变化,用更加丰富的表现力演唱歌曲《艾玛之歌》。③借助图文的帮助,欣赏音乐主题,能在音乐中辨识蝈蝈、蜻蜓、蜘蛛等动物形象。④积极参与蚂蚁、毛毛虫的音乐体验活动,提升欣赏能力。⑤探索乐器音色和演奏技法,了解乐器丰富的表现力,提升对乐器音色的感悟理解力,借助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对音乐的丰富理解。⑥积极参加创编活动,尝试用不同节奏和旋律创编啄木鸟、青蛙音乐,鼓励求异,提升编创能力。

一、借助绘本学唱歌曲,让儿童情感从单薄走向丰富

1.在歌声中认识小蜗牛艾玛

师:大家已经阅读了音乐绘本《听,小蜗牛艾玛》,谁来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

生1:小蜗牛艾玛的故事给我很大鼓舞……

生2:故事讲了艾玛的探险,她遇到了很多朋友。

生3:她的情绪一直在变化……

师:老师范唱自己填词的《艾玛之歌》,你们聆听后说说歌曲反映出来的情绪。“听,我是一只小小蜗牛,名字叫艾玛,喜欢阳光,喜欢下雨,喜欢去旅行,快快乐乐地旅行。”

2.创编艾玛喜欢的雨声

师:(出示图片)小蜗牛喜欢阳光暖暖地照着皮肤。她还喜欢下雨,喜欢听大颗的雨点打在小小的壳上的声音,她说像音乐一样动听(见图1)。谁来用不同的物品创作像音乐一样动听的雨声?

教師引导学生结合绘本上描写雨点的“拟声字”的变化,关注音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分别用嘴巴、碰铃、三角铁、文具、钥匙等创编出了“好听的雨声”。

师:你们的雨声富有变化,有音乐的美感,小蜗牛听后更加高兴了。

3.学唱《艾玛之歌》,体验艾玛的情绪变化

师:每天早晨,艾玛总是快快乐乐地探出她的小触角,慢悠悠地出发。《艾玛之歌》中有一个“前长后短”的节奏,听老师再唱,你们用身体把这个节奏表现出来。听着歌曲,我们和艾玛一起出发吧!(学生随乐律动)

生1:我觉得像蜗牛的触角一颤一颤的。

生2:我可以用头和身体向前爬行来表现。

师:(出示地图)小蜗牛艾玛来自遥远的德国。德国在欧洲中部,从德国到中国需要坐十几小时的飞机呢。小蜗牛艾玛在旅行途中遇到很多事情,她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再次聆听歌曲,将艾玛的情绪图片按序排列。(学生排列图片)

师:跟老师学唱歌曲,根据小蜗牛的情绪变化,说说我们如何调整速度、力度和表情,使歌曲更有表现力。(师生讨论、学唱)

【设计意图】儿童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制约,对情感的体验往往比较简单。绘本的加入给歌曲提供了真实的语境,儿童能够从图画和文字中想象、体会艾玛的情感。在多维的场域中,儿童摆脱了传统教学中“音乐教师作为知识的绝对权威和教学活动中心”的束缚,自由地跟随故事人物的视角观察、聆听、想象,获得更加丰富的自我情感体验,最终将丰富的情感融入歌曲演唱中。

二、借助绘本欣赏主题,让音乐理解从浅表走向深入

1.对比欣赏蚂蚁和毛毛虫的音乐

师:小蜗牛首先遇到了勤劳的蚂蚁家族。绘本上大大小小的数字,就是小蚂蚁喊的劳动号子,请你们根据数字的变化来喊号子(见图2)。(学生读出渐强的力度变化)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喊的号子越来越强,用越来越强的号子可以表现什么呢?

生1:蚂蚁很勤劳,干活很开心。

生2:蚂蚁越走越近了。

师:老师这里有两段音乐,你们选出小蚂蚁的音乐。(学生选择)我们也像绘本中的小蚂蚁一样,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号子出发吧。(学生随乐律动,表现蚂蚁劳动的场景)

师:现在请大家从音乐的速度、节奏等要素中体验毛毛虫音乐与蚂蚁音乐的不同(见图3)。(引导学生跟着音乐中的滑音学毛毛虫说话,表现毛毛虫的形象)

2.对比欣赏蜘蛛、蝈蝈、蜻蜓的音乐主题

师:艾玛又遇到了三位技能大师。老师读绘本中的关键词,你们猜是谁。(学生抢答)三个技能大师都有自己的“绝活”,你们演一演。(学生表演蜘蛛转、蝈蝈蹦、蜻蜓振翅的“绝活” )

师:你们用动作去寻找与音乐的契合度,把音乐送到合适的技能大师家里。思考一下音乐家用了哪些音乐语言来表现这些绝活。(学生在反复聆听与对比中感受不同的音乐主题)

3.再唱《艾玛之歌》,在情境中表现艾玛的“惊奇”

师:看到三位技能大师的特殊本领,艾玛露出了“惊奇”的神情。

学生们首先睁大眼睛,露出惊奇的表情演唱。再加上“哇”等语气词,增加歌曲表现力。最后用饱满的情绪,以较快的速度演唱。

【设计意图】教师提取绘本文字中的关键词让儿童进行动物形象联想,再欣赏绘本图片上的相关形象,加深印象。将该动物的典型动作和语言加入音乐中进行综合体验,思考音乐音响和结构形式与动物形象之间的匹配度,理解作曲家是如何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用音乐语言来表现的。

三、借助绘本创编音乐,让儿童思维从单一走向发散

1.创编:啄木鸟工作忙

师:小艾玛继续前进,她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呢(见图4)?(播放啄木鸟敲击树干的“笃笃”声)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可以表现啄木鸟的声音?

学生们用弹舌、拍手等身体乐器和敲击桌子、椅子等身边物品来表现。再探索有节奏疏密、力度强弱变化的声音表现,师生互相评价。

师:森林里有很多啄木鸟,它们忙着给大树治病,“笃笃笃”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给远近不同、演奏方式不同的“啄木鸟”排序,合乐演奏)

2.创编:青蛙的歌唱

师:绘本这样描绘青蛙的叫声:“这呱呱声,又升上去,再降下来,上去下来,下去上来……”我这里有几个小音符,升上去,该怎么唱?降下来,又该怎样唱呢?

学生们按照音符高低顺序演唱,再加上“呱呱呱”的节奏,跟琴唱。

师:欣赏作曲家创作的“青蛙家族合唱”,感受音乐丰富而有创造力的表现手法。

3.再唱《艾玛之歌》,在情境中表现艾玛的“伤心”

师:听到这么好听的合唱,小蜗牛艾玛想到自己什么也不会,伤心地哭了起来。

学生们带着伤心的表情,用较弱的音量,较慢的速度来演唱,再加上“唉”的叹气声,增加歌曲表现力。

【设计意图】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是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复杂劳动,儿童不可能完成。借助绘本语境给儿童提供创作的环境,激发创作欲望,培养求异思维,是绘本音乐教学的关键。

四、借助绘本聚焦成长,让儿童行为从被动走向自觉

1.辨识鼹鼠与刺猬主题

师:艾玛正在伤心,鼹鼠和刺猬來了(见图5、图6)。听录音辨别两个动物说话的语气和情感。(学生感到刺猬的声音低沉、凶狠,令人害怕;鼹鼠的声音厚实、善良,令人感到温暖)

师:音乐通常用低沉的音色、较强的力度来表现体型较大的动物。从音乐中辨别鼹鼠和刺猬的主题。(引导学生从音区、伴奏音型和紧张感中辨识)

2.对话:如何远离危险

师:如果你是小蜗牛艾玛,遇到了刺猬该怎么办?给小蜗牛艾玛想个好办法,帮助她远离危险。(学生交流)

3.对话:谁是你的“鼹鼠先生”

师:艾玛幸运地遇到鼹鼠,鼹鼠先生发现了她的优点,帮助她重新找到了自信。在生活中,哪些人是你的“鼹鼠先生”,给了你鼓励和帮助?(学生交流)

4.再唱《艾玛之歌》,在情境中表现艾玛的“信心”

师:课后,给你的“鼹鼠先生”一个大大的拥抱,唱一首《艾玛之歌》送给他,向他表示感谢。

【设计意图】教师不仅要从教学的视角去看待绘本,注重音乐作品的积累和音乐能力的培养,还要从教育的视角关注绘本给儿童“全人发展”带来的价值,让绘本助力学科育人。

五、借助绘本探索乐器,让儿童从音乐外围走向音乐内部

1.再认乐器,体会艾玛情绪

师:(出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钢琴图片)绘本中的音乐是用这些乐器演奏的,我们来听音乐、猜乐

器。(师生互动)你觉得应该用哪件乐器来扮演小蜗牛艾玛呢?(播放艾玛主题,通过比较辨识中提琴,记住音色)

师:艾玛的主题在绘本中反复出现,虽然都是用中提琴演奏的,但每次都有情绪的变化,请从速度、音区、伴奏乐器和音型等要素中寻找原因。(学生对比聆听,探究艾玛的情绪变化)

2.探索乐器特殊的演奏方法

师:(播放视频,了解提琴常规的“拉奏”和“拨奏”)在绘本中,音乐家用了很多新奇的演奏方法,如“敲琴板”“拉弦绳”。老师带来一把“小提琴”(用纸盒加皮筋模拟),谁能来模仿这两种特殊的技巧?(学生尝试)

师:音乐中加入许多特殊记号,制造了奇妙的效果。我们听音乐,来认一认这些记号。

3.连线抢答,检测提升

教师通过让学生听音乐抢答来检测学生对敲琴板、拉弦绳、颤音、滑奏等特殊音响的听觉感知,引导学生再次展开联想与想象,提升欣赏能力。

4.课堂小结与延伸

教师向学生赠送原版音乐绘本,开始班级音乐绘本“漂流”活动。希望学生课后再次阅读绘本和欣赏音乐,让音乐绘本走入家庭,与爸爸妈妈共享美好的音乐之旅。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鼹鼠艾玛乐器
艾玛与风
好饿好饿的小鼹鼠
梦见月亮的熊
乐器
艾玛打雪仗
艾玛吹泡泡
乐器也疯狂
我想做穿越的“小鼹鼠”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