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传统网络模式的瓶颈浅析SD-Access技术

2020-05-13庞镭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8期

摘要:该文从传统网络模式的瓶颈出发,解析了SD-Access技术的架构,从控制层面、数据层面、南北向接口三个方面阐述了SD-Access技术中如何打破传统网络模式的瓶颈以及带来了优势。

关键词:SD-Access技术;身份服务引擎;LISP协议;VXLAN封装

中图分类号:TN92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8-0021-02

1 背景

SD-Access,Software Design Access,即软件定义接人,是全数字化网络架构(DNA)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服务器资源和园区网结构(Campus Fabric)两者相结合。通过网络基础架构来完成大规模交换机自动化组网,从而达到网络安全控制管理的目标。

SD-Access技术,由软件来定义接入组件的各项属性,例如:接人可行性、接入能力、网关、IP属性、安全策略等。接入组件是有线设备(交换机、路由器)、无线设备(无线接入点、无线控制器)等。SD-Access技术的引入,是传统网络模式的一场革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运维效率、网络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2 传统网络模式的瓶颈

2.1 传统网络异构程度严重,运维管理日益复杂

传统网络模式,运维人员重点关注并解决的技术是路由、生成树、VLAN、访问控制列表等。传统的园区网通常是由多个品牌网络设备混搭出的多端口网络,异构程度严重。随着网络中各类设备数量的增加,设备中路由条目、访问控制列表条目、生成树成量级增加,加剧了网络运维管理的难度。

2.2 传统网络模式不能适应云计算网络的策略需求

伴随园区网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分段给运维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各类用户受身份认证、VLAN、IP、ACL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有线无线一体化体验,无法根据业务需要实现用户分组。同时,设备和用户数量的增加,各类策略数量日益累加,且因设备用户的不同策略有差异,无法实现统一配置。

未来的网络,需要与灵活分布的云计算网络对接,适应用户多样化的应用策略需求,突出策略实施的一致性,呈现给用户的将不再是传统的多端口网络,而是一个现代化的智能网络。

3 SD-Access技术的架构

SD-Access架构主要由SD-Access Fabric、DNA Center、ISE组成。

3.1 SD-Access Fabric

设备所在的区域称为SD-Access Fabric。设备包括Border、Edge、Control-Plane。Edge用来进行有线设备和无线设备的接入,底层Underlay是传统的复杂的物理网络。基于Underlay的IP可达构造出的大网络称为Overlay,Overlay通过Border与Un-derlay对接,Border和Edge构成Overlay的边界。

Overlay是逻辑层面的网络,是虚拟存在的天然可通信的环境,自成拓扑,无论设备以何种方式接入,都可以在拓扑里跟其他不同节点的设备进行通信。

3.2 DNA Center

DNA Center负责统一指挥网络设备管理层面的操作,完成管理、配置、策略下发等任务,DNA Center有四个功能,分别是设计、策略、调配、保障[1]。

3.3 ISE

ISE全称Identity Services Engine,即身份服务引擎。各种用户、终端通过交换机、无线AP或者VPN等边界设备实现网络接入,由ISE实现身份认证。

ISE的三大功能分别是:发现,可以确认用户的身份以及用户使用的终端类型和应用;安全,和DNA Center联动,帮助SNA接入的安全管理;分享,实现与API之间的联动从而扩大操作范围。

DNA Center和ISE两者之间有专用通道,通过建立加密隧道实现。

4 SD-Access打破传统网络模式瓶颈的技术体现

4.1控制平面基于LISP协议节省大量路由条目的开销

传统网络路由协议造成本地存放大量路由条目,CPU占用率高,对设备性能要求非常高。SD-Access将控制与数据转发分离开,由Control-Plane来控制路由,Control-Plane通过运行主机跟踪数据库来映射位置信息,基于LISP协议实现。LISP协议,是网络映射一封装协议,即通过学习、计算终端标识(End-point Identifier,EID)和路由标识(Routing LOCators,RLOC)表示终端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2]。终端的映射信息使用映射系统(mapping system)管理,掌握匹配关系,从而通知数据包封装的目的地,精准到next-hop。LISP数据库查询方式,小型表项仅占用设备少量的CPU资源。在SD-Access架构中,Edge设备是人口,Border设备是出口,Border设备指导用户能去往的应用路径,比如访问互联网、访问服务器集群等。

4.2 数据平面基于VXLAN实现漫游及一致性网络体验

传统网络的初衷是不支撑漫游的,漫游功能的实现必须要识别出用户身份,由主机MAC和主机IP来体现。同时,传统网络的用户受IP地址或VLAN成员关系限制,很难实现用户或设备分组。SD-Access則不依赖物理拓扑,能够实现策略的移动性。作为接入设备的有线交换机和无线接人点的流量数据都使用VXLAN进行封装。在SD-Access架构中,Edge设备负责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因此,可以为处于园区网任意物理位置的用户提供一致的网络体验。

4.3 南、北向接口的引入方便运维和应用

南向接口用来控制接入设备,可以下发设备配置以及组网意图。传统网络的配置操作是针对单一设备的行为。SD-Ac-cess实现网络虚拟化,不再逐台设备依次进行配置,管理人员可以从物理层的基本配置中抽离出来,站在更高层次去实现基于意图的网络。

北向接口用来实现网络可编程,网络可编程的目的是实现网络管理者的意图,比如,安全策略、无线信号使能等,通过程序与物理设备实现互动。

5 结束语

SD-Access技术较传统网络模式,具有一定的技术前瞻性、先进性,可有效解决传统网络模式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格局面临的瓶颈,但在园区网全面部署SD-Access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复杂,需投人大量时间、更换大量在用设备、提升人员技术水平。因此,SD-Access技术在园区网的全面实践,将是一个逐步推进、最终取代传统网络模式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Cisco公司.思科创新园区网架构-DAN 2.0-交流[EB/OL]. https://wenku. baidu. com/view/afc65e7a7275 a417866fb 84ae45c3b3566ecdd19.html.

[2]唐建强,刘颖,周华春,等.一种身份与位置分离环境下基于网络的安全移动性管理协议[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35(1):151-158.

【通联编辑:谢媛媛】

收稿日期:2020-01-25

作者简介:庞镭(1982-).女,陕西汉中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运维、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