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信息技术走进学生心灵

2020-05-13郑继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指法正方形自学

郑继明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然而,要达成这些目标,如何让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发挥其庆有的效果,让信息技术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呢?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教学的: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看视频,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教学中,我尝试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针对指法学习的枯燥性,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独自玩《金山打字通》,然后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实踐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例如教学《几何图形“旋”美丽》一课时,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正方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说出要求,让学生自学,独立画出“正方形”。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正方形”会画了,其他的三角形、五边形等图形同样可以很快画出了,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画“多边形”的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的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三、捕捉有效资源,拓宽开放视域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有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适时点拨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但也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无事可做;如果教学内容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流反思,捕捉小组内的有效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利用局域网的便利,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孩子们懂得协作的重要性。比如在学完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后,学生们分组自己动手做电子幻灯片,各组有明确的分工,有负责出谋划策的,有负责查找资料的,有负责制作幻灯片的,等等,并且各个小组之间还将收集到的资料在局域网中共享,这样就能将捕捉到的有效资源得到无限地拓宽。

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信息技术真正走进学生心灵!

猜你喜欢

指法正方形自学
上下排键指法 教学设计
重构正方形
超级变变变
移火柴
浅谈高师钢琴教学中指法的重要性及运用
专家问答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