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为何要加强朗读训练

2020-05-13徐海燕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感创设情境

徐海燕

一提到书声琅琅这个词,我想每个人都不陌生。然而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能做到书声琅琅的却不常见,《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离不开朗读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的优美之处不仅仅是表现在词汇的丰富多彩上,能淋漓尽致的表情达意,还表现在语音的音乐美上,能朗朗上口的朗读成诵。我们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朗读,使学生读熟,读出感情,这样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美便变成了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随着朗朗上口的语音流露出来,被学生理解、接受,使学生感受到了美,欣赏到了美。同时,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到的美又会变成一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感受、欣赏文章的深层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二、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离不开朗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从学习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都需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朗读的情境。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用“情”去朗读。朗读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要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种“情”来自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我们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有所体验,从而形成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才能有良好的语感。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理解、充分感受作品的内涵,再通过语气的升降缓急,节奏的抑扬顿挫,情感的高低起伏,将平白单调的语言文字,塑造成生动、鲜明的视觉表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离不开朗读

文章是一段一段構成的,而段是一句一句组成的,归根到底文章都是由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学生有了语感,就能流利地表情达意,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就语言通顺了。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只有通过对课文的熟读精思,才能领略文章丰富的内涵,欣赏到文章特有的美,从而提高语感,进而提高语言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学生的朗读水平最终归结于对课文的分析理解的水平。反复朗读能使许多优秀篇章储存在大脑里,无形中也增强了语感,这反映在写作中就能表现为语句的连贯、流畅与词汇语言的丰富;反映在口头表达上,就表现为语言的自然、清晰、达意、得体,当学生写作的时候就会把心中积蓄的东西流露出来,进而妙笔生花,坚信:只有感受美、欣赏美,才能创造美。

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加强朗读教学,让书面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艺术,让形象由朗读树起,让意境以朗读创设,让朗读串起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动态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朗读教学的作用,不断提高师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从而发挥出朗读的巨大作用。

猜你喜欢

语感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