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尔品钢琴作品创作中的中国元素运用研究

2020-05-13马维纳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钢琴创作传统

马维纳

(安徽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齐尔品在1934年为了给自己的音乐创作加入新的不同于以往的风格特色,从而以旅行演奏家的身份第一次来到中国,齐尔品这个名字就是他来到中国之后其老师齐如山先生取的,并且齐尔品这个名字在后来的演艺事业中也一直被广泛使用。齐尔品旅居中国期间曾被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特聘为音乐讲师,并且中国现代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也将齐尔品的音乐思想融入自身的发展与创作中。在中国旅居期间,齐尔品对于当时中国的教育背景及社会状况不断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出了可以运用于当时中国音乐教育的理论体系,并不断运用这些理论体系展开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从而将这种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带给更多的人,可以说齐尔品对于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

一、齐尔品对中国音乐的促进和发展

1.中国音乐在20世纪30年代的发展现状

1899年,齐尔品在俄国圣彼得堡出生,其父母及家人都在从事着与音乐有关的工作,浓郁音乐氛围的家世在齐尔品小时候就为其打下了良好的音乐基础,所以,齐尔品从小就接受着音乐文化的熏陶和培养。齐尔品的父亲带他到世界各国去观看和学习音乐方面的知识,可以说父亲在齐尔品小时候就将国际化印记深深地烙印在其音乐道路上。齐尔品来到中国之后,立刻被中国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所吸引,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在西方文学思想的猛烈冲击下,导致国内的文人及艺术家们纷纷追求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当时为人们所摒弃[2]。在这样盲目崇尚西方音乐的背景下,导致中国音乐文化市场上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同时对于突破中国音乐发展瓶颈也并未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反而使中国音乐在发展道路上更加难以前行。

2.齐尔品对中国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齐尔品来到中国之后,曾学习过中国的皮影戏,以及琵琶的演奏方法,另外对于梅兰芳、程砚秋的京剧表演齐尔品也曾有过深入研究。齐尔品对中国音乐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究之后,发现了存在于中国音乐中的病症,为此齐尔品提出了一套对于中国音乐的教育理论体系,为中国音乐在近代西方思想的冲击下找到一条道路,就是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相结合,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体,汲取西方音乐中的精华来促进中国音乐在近代的发展。齐尔品来到中国之后发现中国作曲家为钢琴这些国际性乐器所写作的音乐作品并不是脱胎于中国传统音乐之中,因此,齐尔品为了诱导中国作曲家采用本国的传统乐曲进行创作,发起了一场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举办的名为“在中国传统与民间音乐基础上写作的钢琴曲”的比赛[3]。在此次比赛中贺绿汀先生获得比赛的第一名。

表1 齐尔品举办的钢琴曲比赛得奖情况

齐尔品这次钢琴比赛的成功举行,激起了我国早期钢琴作曲家利用中国传统音乐创作钢琴曲的浓厚兴趣,使盲目崇尚西方音乐的趋势得到缓和。

二、齐尔品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

1.齐尔品对中国音乐旋律变化的认识

对于中国民族音乐,齐尔品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独到见解,认为中国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变化多样、旋律性强且富有极浓烈的感情色彩。在齐尔品看来,中国的传统乐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方式,同一旋律的不同变化组成了音乐乐段,但乐句却从来都不会有重复的情况发生,在音乐演奏中进行变调时,需要改变调式中的主音,而当音乐接近尾声时,频率则会逐渐加快,随着频率的加快改变的不仅有音乐节奏,还有旋律本身也发生变化。齐尔品认为,西方作曲家应重视和借鉴这种持续发展相同旋律的音乐手法[4]。

2.齐尔品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

京剧大师齐如山收齐尔品为徒弟,为齐尔品学习中国曲艺知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和途径,同时齐尔品在北平时,开始向民族音乐家曹安和女士学习琵琶表演的技艺,这也为齐尔品后来将琵琶与钢琴融合而创作出《敬献中华》这一著名乐曲奠定了基础。同时鲁迅与齐尔品之间也具有深厚的友谊,齐尔品曾经写信给鲁迅,信中表明自己打算创作歌剧版的《红楼梦》,但是缺少一个剧本,希望鲁迅能够为他补上,鲁迅欣然应允并承诺等自己身体好些之后就开始动笔,但却没想到鲁迅先生一病不起直至逝世。如果当时鲁迅真的给齐尔品创作了歌剧版《红楼梦》的剧本,那么我们现在对《红楼梦》这一古典名著进行欣赏时,也会多一个渠道和途径。虽然齐尔品创作歌剧版《红楼梦》的愿望没有实现,但可以从其向曹安和女士学习中国古典乐器琵琶,以及拜齐如山先生为师,请鲁迅先生创作《红楼梦》剧本看出齐尔品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5]。

3.齐尔品对唐诗宋词的研究

在中国古典诗词方面齐尔品也有一定的研究,对于唐朝的诗歌齐尔品尤为喜爱,这些都充分表现在其后来的一些音乐作品中。虽然说在外国音乐家中喜爱中国文化的人远不止齐尔品一个,比如,马勒创作的《大地之歌》就是根据中国唐朝的诗词所创作,还有其他很多外国音乐家都在自己的音乐文化作品中加入了中国元素,但在外国音乐家中,能够向齐尔品这样将中国文化彻底钻研透彻,深入理解的也只是少数人而已,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齐尔品在众多外国音乐家之中,能够娴熟地将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到自己的音乐之中,并且取得莫大成就也就不让人觉得过分奇怪和诧异了[6]。

三、齐尔品钢琴作品创作中中国元素的涌现

1.齐尔品将中国传统乐器运用于音乐创作中

齐尔品来到中国之后,就对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琴、锣鼓、琵琶等非常喜爱,通过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乐器以及对其音色的充分了解,齐尔品开始利用钢琴来模仿这些传统乐器的音色。古琴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传统拨弦乐器之一,在中国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着更为深刻的体现。通过古琴演奏出的音乐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具有很强的感染人心的力量,齐尔品来到中国之后创作了《五首音乐会练习曲》,其中包括:《皮影戏》《古琴》《敬献中华》《木偶》《赞歌》。其中的《古琴》就是具有中国古琴表演特色的作品。琵琶作为我国弹拨乐器首座,在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通过齐尔品的《五首音乐会练习曲》中的第三首《敬献中华》就可以感受到齐尔品对于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琵琶的喜爱和了解程度,齐尔品在《敬献中华》这一首曲子中,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琵琶的演奏风格和音域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琵琶与钢琴的高度结合,也使得这一首曲子成为了齐尔品为模仿中国传统乐器所创作的众多乐曲中的一首佳作。齐尔品在对中国传统乐器的研究和学习中,创作出了许多中西结合的优秀作品。例如,齐尔品借西式演绎手法,将我国传统曲目《酒狂》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重新进行演绎,通过强烈的节奏感并且以低声部的大跳音与高升部的旋律音相衬托,将这首本来是用古琴进行演奏的曲子利用钢琴完美表现出来,并且对于古人酒后那种放荡不羁,似醉似醒的精神状态鲜明呈现在众人的眼前和脑海。充分展示了齐尔品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及中国传统乐器的研究和理解。

2.齐尔品将中国民间小调运用于音乐创作中

齐尔品在中国时,不仅对中国传统乐器及各种经典曲目进行研究和学习,同时对于民间小调也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歌就已经取得了初步发展,出现了如《子夜四时歌》《从军五更转》等时序体的乐府民歌,从这些民歌中可以看到在后世流传较广的几种传统的民歌体系。通过一个民族的民歌,能够更为清晰地了解和认识这个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状况。齐尔品将民族小调的演奏形式融入作品之中,表明其对于民众的亲切,以及展现出其音乐思想中重视民族音乐创作的观点[7]。齐尔品创作了很多具有中国风格的音乐,并且在离开中国之后,依旧受到中国元素的深刻影响。齐尔品还有很多具有民间小调音乐特色的作品。比如,借鉴李白的《清平调》以昆曲为元素创作的《西江月》;体现新疆民族文化的《马车夫之歌》,以及《青春圆舞曲》;表现河北人民生活状态的《小放牛》和《送情郎》;体现青海人民特色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在这些音乐作品中不仅体现出中国传统民间小调深受齐尔品的喜爱,同时也表现出齐尔品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深入探究和学习。

3.齐尔品将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引入音乐创作中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的历史和神话故事,比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武松打虎、石秀跳楼等,这些故事在人们的口头流传,经久不衰,但其中有假的也有真的,就算是真的故事也大多都带着七实三虚的特色。而齐尔品则通过音乐演奏的方式,将这些故事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比如,《水浒传》中有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故事,而齐尔品的《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一章中就引用了武松醉酒之后在景阳冈打虎的故事,通过钢琴音调的缓急和声音的大小将武松的勇猛及老虎的凶恶鲜明地呈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杨贵妃的爱情牺牲》是齐尔品《第四钢琴协奏曲》中的第二章,通过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多种乐器齐奏,运用自己对于传统故事的理解和娴熟的音乐表现手法,通过音乐的方式将这一凄美的爱情故事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给人带来听觉上的饕鬄盛宴。而齐尔品另外一个将中国历史故事融入音乐中的经典曲目就是天仙配。1952年创作的歌剧《仙女与农夫》就是齐尔品运用中西结合的手法并将中国传统故事天仙配重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对《仙女与农夫》的表现形式上,齐尔品通过叙述的方式将观众引入故事之中,然后采用朴素的民族风格及华彩的花腔来分别展现农夫与仙女的仙凡之别。

4.齐尔品将中国民间艺术运用于音乐创作中

皮影戏在中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又被人们称为“影子戏”或者是“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者纸版做成的人物形象剪影,通过光和影的共同作用来表现民间故事的一种戏剧。齐尔品对于我国皮影戏的研究体现在1934—1936年之间创作的钢琴曲《皮影戏》中,齐尔品在这首曲子中不停地在C、D、E、G四个不同的宫调之间来回变换,以此来体现皮影戏中所表现出来的灵巧多变和虚实结合的特点,通过这种不停变调的方式,齐尔品成功表现了皮影戏的特色和人物性格。另外,齐尔品在1934—1936年之间创作的《五首音乐会练习曲》中的《木偶》是其对于中国传统木偶戏的表现。木偶戏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木偶来进行故事表演的戏剧,在中国古代木偶戏又被人们称为“傀儡戏”,木偶戏在中国古代发展历史悠久,源于汉而盛于唐,发展地区主要集中在辽宁、浙江、福建、湖南等地。齐尔品通过钢琴演奏的方式,以激昂欢快的节奏来表达木偶戏的特点,通过音乐带动人们情绪上的变化。

四、结语

在20世纪30年代,自新文化运动之后,当时的中国正是受西方文化猛烈冲击的时刻,齐尔品就是在此时来到中国并且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开辟出新的道路和方向。在齐尔品的音乐作品中,时刻都可以感受到其中浓郁的中国风格,对于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在音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在齐尔品回到美国之后,在国际上依然致力于中国音乐的宣传和发扬,同时还帮助一些留学生站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让世界重新认识到华夏民族的人民风貌和精神。中国音乐在外籍音乐家手中展现出如此璀璨的光芒,中国的音乐工作者更应该为中国音乐的发展不懈努力,让民族音乐在世界上得到更为全面立体的展示。

猜你喜欢

钢琴创作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钢琴
钢琴
创作随笔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