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元视角下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对高科技中小企业新产品绩效的影响

2020-05-13杨东涛赵李晶安彦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年6期
关键词:先驱市场导向效应

刘 云,杨东涛,赵李晶,安彦蓉,陈 波

(南京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0 引言

面对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和新技术更新迭代速度的加快,新产品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新产品创新作为驱动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手段。然而,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1],此时企业需要主动寻找并把握新市场机遇,及时实施新产品战略以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如何有效提升企业新产品绩效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梳理以往文献发现,学者们强调市场导向是影响新产品绩效的重要前因变量[2]。反应型市场导向是指企业侧重于理解和满足现有客户表达的需求;先驱型市场导向是指企业侧重于挖掘和满足客户没有表达的潜在需求。Tsai[3]的实证研究指出,先驱型市场导向和反应型市场导向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倒U型关系,同时探究了外部环境特征的调节作用;Yannopoulos等[4]揭示了新产品绩效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与先驱型市场导向相辅相成情况下才能发挥优势;廖勇海[5]通过Meta分析方法发现,市场导向与新产品绩效间存在直接显著正向关系,且通过调节分析发现文化、行业特征等对两者的关系存在影响。

但是,现有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①对市场导向的划分往往采用直接二分法,将反应型市场导向与先驱型市场导向视为两种互补的市场导向,并未看到实践过程中两者融合对企业新产品绩效的不同影响;②少数学者研究了市场导向与新产品绩效间的关系及其边界条件,但研究结论不一致,说明市场导向对新产品绩效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明;③目前研究主要以西方大型企业为对象,由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自身人力资本、财务资本等资源有限,其采取的市场战略导向势必不同于大型企业,并且其新产品绩效对企业发展更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对中小型企业新产品绩效展开研究。

基于此,本研究从组织双元理论视角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双元创新、新产品绩效间的相互关系,深入探究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影响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新产品绩效的内部机理,以期丰富市场导向、产品创新等相关理论,为企业提升新产品绩效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市场导向平衡效应

Jaworski & Kohli[6]提出市场导向的概念,这一概念被视作战略营销的基石;Jaworski & Kohli从组织行为视角将市场导向定义为“对现在或未来消费者需求和偏好信息收集、散播和反应的行为或过程”;Narver & Slater[7]则从组织文化视角将市场导向定义为“一种能够以最有效率和最有效果方式进行必要行为并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组织文化”。针对市场导向可能损害公司的观点,Narver&Slater[8]引入以顾客为主导的逻辑和以市场为主导的逻辑,将市场导向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驱型市场导向。其中,反应型市场导向是指企业理解和满足顾客表达出来的需求,而先驱型市场导向是指企业试图满足顾客潜在的需求。

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驱型市场导向间存在区别。一方面,反应型市场导向密切关注组织当前知识和经验领域,深刻了解当前客户及其需求表达,但反应型市场导向容易造成企业结构惰性,减弱企业适应未来环境变化和新市场机会的能力[9-10]。尽管,企业越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其绩效就越好[11],但是,其竞争者也很容易发现那些被满足的需求,并通过模仿将其纳入自身产品之中,从而获取价格优势。因此,单方面采取反应型市场导向战略的企业,容易陷入“成功陷阱”。研究表明,反应型市场导向与新产品绩效间的关系不显著或为负[12-13];另一方面,先驱型市场导向专注于公司经验范围之外的新颖、多元化的信息和知识,引导企业专注于研究领先用户的消费行为,挖掘潜在市场需求[8]。虽然先驱型市场导向鼓励企业改变现有客户需求,发现潜藏在客户潜在需求之下的新机会,但它却减缓了企业提升和改善现有能力的速度[14-15]。因此,先驱型市场导向容易让企业陷入“失败陷阱”。总之,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驱型市场导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引导组织追求不同目标,这些目标集中于当前客户需求或潜在客户需求。而企业过于追求先驱型市场导向会降低对产品现有市场的注意力,企业过于追求反应型市场导向则会减弱适应未来环境变化和寻找新市场机会的能力。

以往研究大多将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驱型市场导向视为一个整体概念的不同维度,在理论层面上将二者割裂开来进行研究。但是,部分学者呼吁探究市场导向均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Rothaermel & Alexandre[16]提出,企业应具备平衡不同活动的能力,并认为组织均衡理论可拓展至组织中的营销战略领域。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我国学者张婧等[17]创新性地将组织均衡理论范式引入市场导向研究领域,界定了市场导向均衡的两个维度,同时实证探究了市场导向两种均衡及其交互作用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Dennis等[18]将双元性引入市场导向研究中,并将双元市场导向定义为企业通过反应型市场导向满足客户现在表达的需求,同时通过先驱型市场导向满足客户未来潜在需求的能力。本研究基于张婧和Dennis等对市场导向的理论探讨,将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定义为企业同时执行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驱型市场导向并在二者之间保持适度平衡。

本研究认为,两类市场导向所需组织资源不同,单方面实施某一种市场导向可能会导致潜在成本和风险。而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在资源分配问题和创新风险问题上均对企业有所助益:一方面,两类市场导向间的平衡可以解决企业在实施二元创新时面临的资源分配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减少和控制新产品创新过时或技术冒进风险,从而促进新产品绩效提升。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双重转型的重要阶段,市场发展不确定性及新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使得中国企业呈现较高水平的市场导向,企业赢得市场需要通过平衡两种市场导向进行创新活动。

1.2 市场导向平衡效应与双元创新

市场导向作为企业关注市场的驱动力,在创新过程中,一方面是企业创造性想法获取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又促进企业改进现有产品和技术,以增强产品与客户期望匹配度。根据知识基础和创新程度差异,可将企业创新划分为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两种[19]。其中,开发式创新往往是在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渐进性改变,注重对现有产品的改善和现有市场的拓展;探索式创新致力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探索式学习,注重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市场开发。李桦、储小平等[20]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双元创新概念进行了界定。本研究借鉴其定义,将双元创新定义为组织同时对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追求。

现有文献对创新管理的研究,将两类市场导向对创新不同效果的区分非常清楚[21-22]。一方面,反应型市场导向使企业获取的都是在表面上被客户清晰表达出来的市场信息,此类导向往往有助于企业在原有产品和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升企业开发式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那些对市场全新产品创新真正有用的信息则多是超出客户现有消费经验的,它们很难被描述和表达出来,代表着客户未来或潜在需求,而先驱型市场导向往往注重挖掘和学习更加广泛、深入的市场知识,此类导向对企业开发全新型产品的探索式创新能力更加有益。例如,Li[23]提出反应型市场导向对企业开发式创新有积极影响,而先驱型市场导向对企业突破式创新则有积极正向影响;Bodlaj、 Coenders & Zabkar[24]发现,只有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反应型市场导向对创新的影响才显著为正,而先驱型市场导向是组织创新成功的决定性因素;Brettel等[25]的研究表明,单方面关注某一类市场导向不利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因此,回应部分学者呼吁,本研究将组织双元性引入市场导向,并认为先驱型市场导向与反应型市场导向间的平衡能够为企业创新二元性带来更好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类创新活动对于企业资源需求不同,必然导致企业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而市场导向平衡效应有助于平衡企业创新活动中存在的资源分配矛盾。一方面,开发式创新聚焦于应用当前知识和经验满足客户表达需求,需要企业专注于开发当前资源[26]。相反,探索式创新倾向于进军未知市场、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需要企业获取新资源[3,21]。这种对企业稀缺资源的争夺促使企业需要将两者融合成更为一致的活动,避免资源分配冲突。

(2)创新过程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市场导向平衡效应有助于降低和控制中小型企业创新成本及风险。一方面,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今天的优势很快就会变成明天的劣势。现有能力可能很快就会过时,并产生路径依赖,阻碍企业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导致企业核心能力僵化[27]。企业对当前客户信息吸收和利用的能力越强,越会降低吸收新知识的吸引力[28]。正如Atuahene-Gima[2]所指出的,过度的反应型市场导向阻碍了对新市场领域的探索,因此导致无法迅速适应客户需求变化的风险。当企业反应性市场导向规模远远大于其先驱型市场导向规模时,企业就有可能面临这类风险。而先驱型市场导向能够克服反应型市场导向的固有局限,如缺乏探究性学习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只关注客户表达需求而非潜在需求等,从而挖掘新市场机会,发现消费者潜在需求等;另一方面,过度关注不熟悉的信息和知识,如潜在客户需求,往往面临高失败风险,因为过度寻找新知识同样具有破坏性。当企业过分强调积极主动的市场导向,而忽略了反应型市场导向时,就会增加创新失败风险,因为其创新往往脱离现有市场,与客户现有使用习惯不匹配。Atuahene Gima[2]指出,过度的先驱型市场导向会带来很高的风险和成本,因为专注于不熟悉的信息和知识会导致创新效率低下。为应对这一问题,公司需要以现有市场为导向,关注客户当前需求。反应型市场导向鼓励公司关注当前市场客户表达的需求,能够降低先驱型市场导向过度冒进的创新风险。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对企业双元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1.3 双元创新与新产品绩效

大多数研究证明了企业产品创新性与新产品绩效间的正向关系。但是,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属于不同性质的创新活动,它们通过不同机制对新产品绩效产生正向影响。首先,开发式创新致力于在原有工艺或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渐进性技术改进,通过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大程度地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为企业带来稳定、可预测的绩效[6,29]。其次,探索式创新可为企业带来创新程度较高的新技术和新产品[30],而创新性是影响新产品绩效的重要因素,创新程度高的产品往往对消费者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绩效[31]。

本研究认为,企业双元创新即同时从事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从风险和收益角度均有助于提升企业新产品绩效。

(1)从风险角度,企业同时从事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可以避免过度关注其中一个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从而获益。首先,探索式创新可能带来大量利润,但企业过度追求探索式创新,就会增加从高成本信息搜索和实验活动中得不到适当回报的风险,因为探索式创新比开发式创新需要更多开发时间及资本投资,而且需要承担风险、宽容失败;另一方面,开发式创新在实现预期收益方面相对有效,但当企业过度追求开发式创新时,就会受到组织短视和“成功陷阱”的影响。

(2)从收益角度,企业同时从事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更有可能带来持续性绩效增长。企业采取开发式创新带来的新产品往往只能满足消费者和市场短期需求,对企业持续性绩效增长带动乏力;但采取探索式创新带来的新产品往往可能过于冒进,需要消费者改变现有消费习惯,所以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不一定能够获取高新产品绩效。

Lin等[32]以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中1 595家制造企业2001-2013年数据为样本,发现企业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此外,创新双元性对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和绩效主观评价也有积极影响。开发现有能力并用新能力更新和替换现有能力的交互作用,与新产品总体绩效、突破式创新绩效正相关。Cao等[33]发现,组织规模调节了双元创新与新产品绩效间的关系,因为同时采取双元创新可以减少过度投入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风险,资源稀缺型中小型企业更会受益于此策略。Chang & Hughes指出,中小企业可以从创新双元性平衡、资源相对可用中受益[34]。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2:双元创新与企业新产品绩效正相关。

1.4 双元创新的中介作用

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 ,RBV)认为,企业是资源和能力的组合,这些资源和能力有可能为企业提供可持续竞争优势[35]。其中,资源是指公司拥有或控制的一组可用因素。资源通过其它公司资产和联结机制,如奖励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转化为产品或服务。能力与资源不同,能力被视为企业分配资源的能力。与资源相比,能力建立在开发、拥有和交换信息的基础上。组织能力领域学者认为,能力的应用和使用而非能力本身,使企业能够执行其需要执行的活动,可成为企业优势。

从企业RBV理论看,并非企业主动响应市场导向本身,而是这种能力的应用和使用,使企业能够进行创新活动,从而产生更好的企业绩效。同样,Lin等[36]也认为,企业能力本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可能是有限的。市场导向可被视为企业能力,而企业能力的运用才能真正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

(1)企业在反应型市场导向与开发式创新间实现契合,反应型市场导向引导企业在现有知识领域内学习,通过利用自身经验对产品进行渐进式创新,满足客户表达的需求,从而提升企业新产品绩效。

(2)企业在先驱型市场导向与探索性创新间实现契合,先驱型市场导向促使企业寻找新知识,关注新市场和新技术,并产生突破式创新,此类创新带来的新产品往往可以满足潜在客户需求,从而引发新产品创新[4]。

(3)两类市场导向间的平衡,使得两者在技术和市场领域实现互补并同时达到较高水平,帮助企业实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均衡。其一,企业现有顾客和市场知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发现并吸收新的外部知识,从而促进组织更新并成功开发、商业化新产品及技术;其二,较高的反应型市场导向能够促使企业更好地理解客户现有需求并了解满足这些需求的资源及其功能,进而重组这些现有知识和资源,而这种重组正是先驱型市场导向的重要基础;其三,成功的先驱型市场导向活动能够与反应型市场导向活动产生互补,提升反应型市场导向活动效率;其四,先驱型市场导向和反应型市场导向活动可以共享各自获得的外部市场知识和资源,提高客户满意度,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这些都可以促使企业获得市场导向在产品创新方面的规模经济效益。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3:双元创新在市场导向平衡效应与新产品绩效间起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本文选取江苏、广东两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进行问卷调研。首先,通过江苏省科技厅和广东省科技厅网站获取两省中小型高科技公司名录为样本总体;其次,课题组成员通过逐个电话联系,筛选并确定出368家愿意参与调研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高管为研究对象。调研问卷采用电子邮件方式发放,每周都对未反馈的企业高管通过邮件和电话跟进填写情况,共收回256份调研问卷,从中删除缺少数据、重复填写等无效问卷,最终得到212份有效样本,样本有效率为82.8%。

由于本研究采用横截面进行数据收集,为控制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匿名填写方式保证问卷填写的真实性,对卷题项进行随机乱序排列保证问卷填写质量。此外,根据Podsakoff等[37]的建议,本研究使用哈曼单因素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未经旋转的情况下,第一个主成分占总方差的27.18%,说明本研究共同方法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2.2 变量测量

本研究选取的测量量表均来源于国外成熟量表,并已被战略管理领域学者广泛使用。由于原始量表题项以英文为主,本文采用翻译—回译的方式对各题项进行翻译,通过与高年级博士生、相关领域教授进行多次充分讨论,对存在疑问的题项进行修改,使之更加符合中文语言情境,从而形成最终调研问卷。

(1)市场导向。本研究采用Narver等[8]开发的量表对其进行测量,该量表由8个题项组成,分为两个子量表。其中,反应型市场导向包含4个条目,如“我们公司的主要经营目标是提高客户满意度”;先驱型市场导向包含4个条目,如“我们公司努力寻找客户尚未意识到的潜在需求”。所有条目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进行评分。为测量双元市场导向平衡效应,本研究遵循李桦等[20]的研究方法,首先计算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驱型市场导向的绝对差值,然后用5减去绝对差值,得到的值越大,则表明双元市场导向平衡效应越大。

(2)双元创新。本研究采用Chang & Hughes[34]开发的量表测量双元创新,该量表包含8个题项。其中,探索式创新包含4个条目,如“不断推出新换代产品”;开发式创新包含4个条目,如“提升现有产品性能”。所有条目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进行评分。借鉴Cao等[33]的处理方法,本研究首先计算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的绝对差值,然后用5减去绝对差值,得到的值越大,则表明双元创新程度越高。

(3)新产品绩效。本研究采用Fang&Zou[38]开发的量表测量新产品绩效,共包含4个测量项,如“新产品为我们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优势”。所有条目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进行评分。

(4)控制变量。由于新产品绩效受到行业和企业属性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借鉴先前学者的相关研究,对企业规模和行业类别进行控制。企业规模主要分布在5个类别:1(50名员工及以下)、2(51~100名员工)、3(101~200名员工)、4(200~500名员工)和5(500名及以上员工)。此外,行业类别主要分布在5个类别:1(化学)、2(制药)、3(机械工程)、4(电子工程)和5(其它)。

3 数据分析

3.1 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对市场导向、双元创新能力、新产品绩效5个潜变量信效度进行检验,见表1。

表1 题项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

由表1可知,反应型市场导向、先驱型市场导向、开发式创新、探索式创新、新产品绩效的Cronbach′s α值分别为0.94、0.96、0.94、0.95、0.92,均大于0.9,表明本文量表具有较高信度。

本研究采用聚敛效度和区分效度验证量表效度。由表1可知,反应型市场导向、先驱型市场导向、开发式创新、探索式创新、新产品绩效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均高于0.5,各潜变量的平均提炼方差(AVE)值大于0.70,表明具有较好的聚敛效度。由表2可以看出,AVE的平方根均大于对应行和列上的相关系数值,说明量表区分效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3.2 相关性分析

各变量间的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和显著性水平见表2。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双元创新均值分别为3.52和3.46,均高于中间值2.5(李克特5点量表),说明企业具有较高的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和双元创新倾向,因此本研究所选样本企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表2可知,市场导向平衡效应与开发式创新显著正相关(r=0.13,p<0.05),市场导向平衡效应与探索式创新显著正相关(r=0.26,p<0.01),市场导向平衡效应与双元创新显著正相关(r=0.67,p<0.01),市场导向平衡效应与新产品绩效显著正相关(r=0.54,p<0.01),开发式创新与新产品绩效显著正相关(r=0.33,p<0.01),探索式创新与新产品绩效显著正相关(r=0.03,p<0.01),双元创新与新产品绩效显著正相关(r=0.67,p<0.01)。一定程度上初步验证了本研究模型和假设的合理性。

表2 各变量均值、标准差及相关系数

注:*p <0.05;** p < 0.01;*** p < 0.001

3.3 回归分析

本研究使用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模型的多重共线性问题,VIF值在1.03~3.62之间,说明所采用数据共线性程度较弱,不会对实证分析结果产生严重影响。

各变量间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由模型3可知,市场导向平衡效应与企业双元创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β=0.646,p <0.001),假设H1得到验证。由模型5可知,企业双元创新与企业新产品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β=0.823,p <0.001),假设H2得到验证。

根据Baron&Kenny(1986)的中介效应检验步骤,对双元创新中介效应进行检验。首先,由模型7可知,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对新产品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504,p <0.001)。其次,由模型5可知,双元创新对新产品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823,p <0.001)。最后,将中介变量双元创新引入回归方程,比较模型7和模型8可知,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双元创新在市场导向与新产品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假设H3得到支持。

表3 回归分析结果

4 研究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以往学者研究大多将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驱型市场导向视为市场导向这一概念的不同维度,对其进行割裂研究,忽视了两类市场导向间的平衡效应。不同于以往研究,本研究从组织双元性视角出发,认为两类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对企业创新存在影响,分析并检验了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对企业双元创新及新产品绩效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12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调研数据,实证检验市场导向平衡效应、企业双元创新与企业新产品绩效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驱型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对企业双元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表明两类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对企业双元创新存在直接作用路径;②双元创新对新产品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表明企业采取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能够提升新产品绩效;③双元创新在市场导向平衡效应与企业新产品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表明企业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需要通过企业自身的双元创新能力才能发挥作用。

4.2 理论意义与管理启示

4.2.1 理论意义

(1)本研究引入“双元性”探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如何影响双元创新和新产品绩效。以往研究将两种市场导向视为一个整体概念的不同维度,认为两者均能够提升企业绩效,但却忽视了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驱型市场导向所需的组织条件不同,单独实施某一类型市场导向可能会产生潜在成本和风险。本研究认为,两种市场导向会争夺企业有限的注意力和稀缺资源,企业需要在这两种市场导向之间进行权衡,选择如何有效地分配有限资源。一方面,如果企业将有限的注意力和稀缺资源投入到关注和实现客户所表达的需求上,那么企业关注和满足客户潜在需求的注意力及资源就可能变少;另一方面,过分追求这两种市场导向中的一种,将导致企业面临不同风险。例如,过度的反应型市场导向可能会带来无法快速适应客户需求变化的风险。所以,对于财务、人力资本等资源本身就相对稀缺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来说,在进行资源分配时需要在两者间取得平衡。

(2)以往实证研究对象主要聚焦于西方情境下的大型公司[31],因此部分学者呼吁[8-9]应拓展对市场导向的研究范围。本文从中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入手,证实市场导向、双元创新、新产品绩效的关系。中小型企业资源有限,其市场战略必然不同于大型公司,因此市场导向平衡效应将有助于中小型企业双元创新。此外,本研究也打开了市场导向、双元创新与新产品绩效间关系的“黑箱”。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本研究结果证实双元创新对中小企业市场导向与新产品绩效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

4.2.2 管理启示

(1)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方面不仅应关注技术因素,更要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注重反应型市场导向与先驱型市场导向的整合及协同。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既要采取反应型市场导向了解客户表达需求,制定相应产品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当下消费需求;同时,也需要采取先驱型市场导向,帮助客户挖掘潜在、未来导向消费需求,并找出满足客户未来需求的解决方案。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者需要意识到,要提升企业新产品绩效、获取稳定持续竞争优势,必须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均衡配置资源,尤其要尽量平衡发展两类市场导向。因为反应型市场导向可以促使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降低创新风险,获得短期利益;同时,先驱型市场导向可以促使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灵活应对动态的市场环境,从而获取长期利益。

(2)本研究论证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双元创新能力在市场导向与新产品绩效间的中介机制,发现企业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双元创新能力是企业通过市场活动获得更高新产品绩效的中介。因此,应重视培育企业双元创新能力。首先,企业管理者要有意识地培育支持双元创新组织文化,营造“全员创新”文化氛围;其次,企业应出台相应技术创新政策,对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员工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提升员工创新热情;最后,企业可结合自身资源情况,与外部技术创新主体进行“产学研合作”,利用外部技术力量提升自身双元创新能力。

4.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在样本选取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主要通过熟人关系,仅选取江苏、广东地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数据获取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研究对象为中小型企业,企业类型也影响了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未来可将研究对象范围拓展至其它地区和其它类型企业;其次,本文研究方法采取横截面数据,未考虑到市场导向与新产品绩效间的动态关系,未来研究可采取跨时点纵向研究设计。

猜你喜欢

先驱市场导向效应
循着先驱足迹 跟党走向未来
勇闯火星之登陆先驱
市场导向下的科研监管困境
懒马效应
市场导向和创新绩效的关系
——一项元分析的检验
基于组织文化理论的市场导向本质及系统框架
宛希俨:大革命运动的先驱
致敬先驱 传颂经典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