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视域下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现状、成因与对策探讨
2020-05-12高大伟
高大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曾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大学生群体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其健康素养水平值得重视。文章通过调查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发现当下大学生群体存在健康概念模糊、健康信息获取不足、生活方式不良、心理状态波动大、吸烟率相对较高等现象。究其成因,乃在于获取健康信息动力不足、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即时性低、心理敏感、健康教育不足等。研究建议多方主体共促健康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搭建校园健康信息平台,定期对大学生健康状况进行检测。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4-0083-03
一、健康素养内涵
根据《健康国民2010》的定义,健康素养为个人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务,并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有利于维护和提高自身健康相关决策的能力与基本素质。
二、研究背景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面临着重大的社会转型考验,在这一时期,青年人将成为社会的先导和中坚力量,其健康素养不仅对自身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对全社会的生存发展具有非凡意义,需要正确地加以引导,本研究由此开展。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两种方法,共发布网络问卷213份,回收有效问卷213份,有效回收率达100%;以南京邮电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回答者性别分布适中,年级分布均衡,问卷数据真实有效。
四、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
1.健康概念模糊。在关于“您是否了解健康的含义?”的问题中,21.2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基本了解”,44.2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了解”,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对健康概念一知半解,存在疑惑。
2.健康信息获取不足。在关于“您是否会关注并获取健康信息知识?”的问题中,37.1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偶尔”,28.3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从未”,共计65.49%的被调查者没有关注健康信息的习惯。
在此基础上,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健康信息知识”与“保持三餐规律,每餐荤素搭配”的关系为例,进行卡方检验,得出以下结果。
根据卡方检验,可以得到卡方值为14.973,检验的P值为0.020,因此,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认为获取健康信息知识频率与三餐规律与否与有显著的关系。
3.生活方式不良。在进入大学以前,大学生基本生活在父母身边,并受到初高中教育体制严格的时间约束,其生活方式相对规律、健康。然而在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家庭、学校对其生活方式的干预减少,大学生的生活自主性增大,往往随性而为,形成体育锻炼不足、作息不规律、饮食习惯不良、吸烟率相对较高的现象。
4.心理状态波动大。在关于“在生活中您是否有焦虑烦躁等心理状态?”的问题中,58.4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经常有”,10.6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偶尔有”,30.9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基本没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时常有焦虑烦躁情绪,心理状态波动大。
五、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的成因剖析
1.获取健康信息的动力不足。随着微博、微信、知乎等自媒体的出现,人们正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新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海量信息充斥在生活中。相较于枯燥的健康信息,娱乐新闻、影视资讯等热度高、传播性强,大学生更倾向于此,再加之游戏、网购等娱乐活动,在没有刻意引导和宣传的情况下,大学生一般不会主动接触健康信息,学习健康知识。
2.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即时性低。在我国,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周岁,此时人体刚刚发育成熟,各项身体机能强健,精力充沛,处于一生中最朝气蓬勃的时期。体育锻炼不足、作息不规律、饮食习惯不良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会在短时间内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大学生对此不甚在意,缺乏改变现状的直接动力。
3.心理敏感,抗压能力弱。初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人往往会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紧张、孤独、不安等情绪,心理也会因此变得相对敏感,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如人际关系恶化、学业壓力增大等,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进而滋生负面情绪,进入不良状态,如哀愁低落、失眠、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等,影响正常生活,更有甚者养成吸烟、酗酒等习惯,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4.健康教育不足,缺乏整体氛围。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性健康、艾滋病等特定的健康问题的引导较多,而对作息、膳食、体育锻炼等日常性的健康问题关注不足,教学和宣传安排尚不完善,健康教育课程、课时不足,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而当健康素养水平低的个体汇集到一起时,就形成了健康意识薄弱、行为倦怠的校园氛围,在此氛围的无形影响下,大学生安于现状,健康素养水平持续低迷,没有意识到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重要性,缺乏改变现状的直接动力,要扭转该趋势需要强有力的手段和机制。
六、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对策探讨
1.多方主体共促健康教育。在关于问题“您认为以下哪些单位或个人需承担起健康教育的任务?”的问题中,选择“授课教师、辅导员教师”的占30.09%,选择“学校部门”的占24.78%,选择“学生组织、社团”的占17.7%,选择“政府相关部门”的占16.81%,选择“班长等学生干部”的占10.62%,数据呈正态分布。
可以看出,推进健康教育是多方主体的共同任务,各方主体需立足自身实际,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以推进对大学生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
(1)政府倡导。政府因其公信力和强制力拥有其他主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出台的政策法规是全社会工作的风向标。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要不断地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政府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推进:①加强完善法律政策的工作,做到依法有据、依法管控,如在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已经列入了国家立法计划,草案已经向社会广泛地征求意见。②进一步加强规划的制定。如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在这一个时期健康素养促进的目标和任务,是深度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③为高校健康教育工作设立专项资金。以中央设立国家专项资金为主,各级地方政府设立配套基金,科学、有效、合理地使用经费。④设立以健康目标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大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实时奖惩,以此倒逼高校切实采取行动。
(2)高校引導。高校应建立学生健康教育诉求导向机制,利用校医院、体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等部门资源,广泛收集学生意见,并针对门诊、体测、心理咨询等情况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发现不同时期和阶段大学生群体存在的特定健康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应时应景的健康教育策略,潜移默化,从侧面引导其树立健康意识,解决健康问题,提高健康素养。同时,高校应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建立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科学设置课程、课时,坚持传播健康知识和传授健康技能并举,结合“公民健康素养66条”的内容,有针对地选择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健康需求,寓教于乐,运用翻转课堂、视频教学等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并加深记忆,灵活运用,反复实践,使健康行为成为自觉行动。
(3)家庭干预。家庭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主体,经济有效的健康知识传播方式就是父母的教诲,父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可以大大丰富子女的健康知识,促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家长应该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子女健康素养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子女。
(4)教师重视。大学生在校园内接触最多的长者是授课教师和辅导员,其充当了大学生生活道路的引路人和先导者,其一言一行对大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塑造有着深刻的影响,大学生也对授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教育接受程度高。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从事健康教育的教师还是从事其他学科教学的教师,都应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时常向学生传递“了解健康信息、领悟健康知识、掌握健康技能”的价值观念,以身作则,进行示范教育;辅导员应在日常的生活中,积极向大学生强调健康的重要性,配之以健康资讯、健康文章等,以长期的坚持唤醒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其健康素养。
(5)学生社团先行。学生社团与政府、高校、授课教师和辅导员相比,其最大优势在于同龄人独具的亲和力,大学生彼此的距离感弱、隔阂少,易于健康信息的广泛传播,健康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红十字会学生分会、禁毒防艾协会、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公益性、志愿性强的学生社团,可以广泛开展健康小知识科普竞赛、趣味运动会、电影鉴赏、健康讲座、主题班会等学生活动,吸引大学生参加,通过亲身体验、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校园健康氛围。媒体是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观念的重要工具,在坚持发挥书籍、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基础上,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通过微信、QQ、微博等自媒体工具创新传播形式、丰富传播内容,进而提高健康宣传的广度和效度。健康知识在大学生群体普及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爱健康、懂健康的良好氛围,形成带动效应,促使追求健康的学生群体不断壮大。
3.搭建校园健康信息服务平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已经不再习惯于从电视、广播、书本、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上获取信息,更多地通过电脑、手机等媒介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但其中的信息错综复杂,良莠不齐,真实性和有效性存疑,可能会对大学生的生活观念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应立足自身实际,利用自有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微博等自媒体工具搭建校园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对互联网中的健康信息进行筛选和甄别,选择真实可信、贴近生活的健康信息发布,同时接收大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不断完善,双向促进,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健康素养。
4.定期对大学生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动态监测是对大学生健康状况变化情况的重要监测方式,通过动态监测可以实时、全面、系统地了解大学生的健康素养。首先,政府、高校要定期对大学生的睡眠、运动、饮食、体质、心理、人际交往等情况进行抽样检测。其次,注重个体差异,针对动态监测中发现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大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疏导,做到有的放矢。最后,纵向比较分析每次的监测数据,全面、系统地了解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梦云.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与生命质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9.
[2]张澜,董泽俣.基于大学生健康素养发展的健康教育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03):28-30.
[3]王艺园.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与思考[J].中国健康育,2018,34(06):573-575.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tressed in Jiangsu province that without the health of the whole people,there would be no overall well-off society.As the main force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the level of health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udent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henomena in the college students,such as vague concept of health,insufficient access to health information,poor lifestyle,great fluc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state,relatively high smoking rate and so on.The causes are lack of motivation to obtain health information,low impact of bad lifestyle,psychological sensitivity,lack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so on.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multiple subjects should promote health education together.Publicity,set up campus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regular testing of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statu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health literacy;present situation;causes;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