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临床见习现状与效果分析

2020-05-12严莉莉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效果分析

[摘 要] 该文研究之目的:了解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见习中的情况,为进一步提升临床见习效果奠定基础。之方式:采用自行编制问卷对125名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见习情况进行调查。之结果:带教老师维度、学生维度、组织维度都与临床见习效果呈现显著性正相关性。横向比较来看,组织维度对见习效果之间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老师维度的影响,学生本身的影响最小。之结论:目前该文作者所在学校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临床见习效果较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培养目标。

[关键词] 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临床见习现状;效果分析

[作者简介] 严莉莉,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崇明分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7-0353-03    [收稿日期] 2019-11-25

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是新形势下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打通了从中专到大专的通道。目前,如何培养中高职五年制贯通护理专业学生,培养他们成为符合职业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护理人才面临许多难题。经研究发现,临床见习是护理学生接触临床、接触患者的开始,是护理实践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培养护生临床实践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培养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见习期间,护生可以与患者直接沟通,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提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护理基本技能,培养护理工作思维,形成职业认同感。本调查旨在了解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见习中的情况,为进一步提升中高职贯通护生的临床见习效果奠定基础。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了上海市某区某中等职业院校的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2018级和2017级共12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25名(100%),年龄在16~18岁。根据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护生参加见习。护生见习的地点是上海市某区三级综合医院。见习主要轮转的科室包括肿瘤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科监护室、妇科、儿科、急诊科、泌尿外科、外科监护室、胃肠外科等20个科室。

2.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主要建立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1],同时结合护生在临床见习中的实际情况,编制调查问卷。该问卷共63个条目,内容包括(1)护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见习科室、对临床见习总体兴趣。(2)护生对临床见习现状及效果的评价,包括老师(14个条目)、学生(9个条目)、组织(16个条目)、见习效果(19个条目)四个维度。所有问卷题目根据“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分别计1~5分,分数越高,则表示越满意。问卷题目<2分为较差,2~4分为中等,>4分为较好。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0.967,表明信度良好。本调查问卷在护生结束学期见习任务,并对临床见习整体情况及效果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不记名的方式展开调查。通过将“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临床见习情况调查问卷”制作成二维码的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5份。

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

二、调查结果

1.护生对临床见习四个维度的评分。从四个维度的描述性统计来看,见习效果维度的平均分值最高,其次为老师维度、学生维度和组织维度。从问卷的打分情况可以看出,对于解释变量的老师维度的总体分值还是最高的,其次是学生维度的评价,最后是组织维度的评价。

2.临床见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在以见习效果维度为被解释变量,老师维度、学生维度、组织维度为解释变量的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老师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224,显著性为0.001,说明老师维度与见习效果两者呈现显著性正相关性。老师越负责任,见习效果越好。学生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127,显著性为0.064,说明两者呈现显著性正相关性。学生上课越认真,不懂即问,则见习效果越好。组织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286,显著性为0.000,说明两者呈现显著性正相关性。说明组织越充分,则见习效果越好。横向比较来看,组织维度的系数最大,其次是老师维度,最后是学生维度,说明组织维度对见习效果之间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老师维度的影响,学生本身的影响最小。

三、讨论

1.做好科学合理安排是临床见习关键环节之一。临床见习是护理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从基础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也是教与学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2],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奠定了基础。因此,在中高职贯通护生培养过程中应尽早提供接触临床的机会,并且将此理念贯穿于各个培养阶段。首先,应提早开展临床见习,将临床见习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开设。护生在第一次接触临床都会感到新鲜感,积极性高,在此次调查中对于“见习是否有兴趣”选项中来看,有兴趣的占比为78.4%,说明护生绝大多数对于见习有较大需求,但护生们对于见习认识不足,当发生医患沟通障碍、患者的不信任不配合、紧急情况等一系列问题后护生不知如何应对。因此学校应加大见习前准备,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加强护生的沟通技能,将一些必要的知识提前授予学生让其有个心理准备。同时强调学校安排见习的不易,让护生意识到见习不是放假,更不是好玩,应该珍惜和把握见习机会。其次,学校与教学醫院之间要密切联系,在护生参加见习之前,学校管理人员应到相应的教学医院进行沟通,提前制定好相关的工作方案,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安排临床见习,主要包含参加见习的人数、内容、具体流程等,在此过程中,不但要考虑现有的教学资源,而且还要从护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临床见习的顺利开展。

2.提升见习带教师资能力是关键环节之二。临床见习效果对护生未来工作态度、专业学习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出台,有效推动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案明确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传统的临床见习带教老师大多由科护士长指派科室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的素质良莠不齐,教学理论相对匮乏,且除带教外还要肩负繁重的临床任务,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会对见习教学质量造成影响。鉴于此,探索建立“院校结合双导师制”模式(以下简称“双导师制”)能有效解决见习带教师资队伍问题。两位导师分别来自学校和临床,从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技巧、职业态度等方面对护生开展全方位指导。学校导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护理科研及人际沟通等方面的指导;临床导师主要负责将自身临床实践经验以及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传授给护生,最大程度上提升护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情感。同时,学校导师在带教过程中获取临床最新知识,进一步明确今后教学改革方向,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同时帮助临床导师更有针对性地改进临床见习带教,为培育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奠定基石。因此,“双导师制”模式在见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出学校和临床导师的专业优势,在此基础上,不仅可以使护生在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还能加强专业兴趣和职业情感教育,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临床见习效果。因此,该模式值得关注并开展进一步研究[3]。

3.建立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关键环节之三。努力探索和实践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开展高效科学的教学管理,是提高临床见习质量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障[4]。要加强对临床带教老师的监控,建立评议小组,全面、合理地对临床带教内容、教学环节进行评议[5]。当见习任务完成之后,学校管理层应及时对带教学老师进行评价,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带教情况及满意度,同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学医院,为该院今后各项评优活动提供依据。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学校教务部门和带教医院对临床见习过程的督导作用,将教学评定结果作为临床科室和护士评奖晋升的重要参考。此外,从临床实践出发,以各专业常见疾病、常见技能及护理为主要见习示教内容编制《见习指导手册》[6],提高见习过程的规范性,以及相关制度的可行性,从而有效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因见习带教内容的随意性而影响见习质量。

临床见习是护生走出课堂、迈入临床的第一步,是感受医院环境、了解临床护理工作、巩固理论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当前,本校在临床见习教学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如何进一步完善临床见习相关制度,提高中高职贯通护理临床见习教学质量,还需要行业专家以及相关部门共同思考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肖倩,陈向韵,李淑兰,等.基于学生视角的临床护理类课程临床见习现状与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12A):4266-4268.

[2]徐旭娟,朱健华,严冬珍,等.护理本科生临床集中见习模式探讨与实践[J].护理研究,2007,21(2A):315-317.

[3]王汕珊,庞晓丽,刘红娟,等.学院-医院联合导师制在“护理学基础”见习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1A):69-71.

[4]王俊林,关利欣,刘偉荣,等.深化临床教学改革提高临床见习实习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99-100.

[5]陆定,袁方,厉有名,等.加强临床见习教学改革 提高临床带教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10-11.

[6]杨益,林素兰,王理瑛.《内科护理学见习指导手册》的组织编写与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7,4(1):15-17.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who are in the clinical novitiate major in nursing in the link-up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clinical practice effect.The method i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125 students majoring in nursing through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s.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teacher dimension,the student dimension, the organizational dimension and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ovitiate show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correlation.In the horizontal comparison,the coefficient of organizational dimension is the largest,followed by the teacher dimension and finally the student dimension.That indicates the organizational dimension has the largest influence on the internship effect,followed by the teacher dimension,and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have the least influence.Therefore,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ovitiate in our school is satisfying,but it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Key words:nursing major in the link-up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status quo of the clinical novitiate;effect analysis

猜你喜欢

效果分析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出血效果分析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诊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