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经典《史记》探究性研读

2020-05-12李雪莲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李陵苏武蔺相如

錢梦龙曾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要解决此间种种弊端,课堂就必须建立在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质态上,进行探究性教学,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生命空间。以《史记》探究性研读为突破口,具体来探讨高中文言文教学。

一、宽度:占有大量助学资料

无论节选自哪里的文言文,一旦进入教材,必然要从属于课程,便必然要接受课程目标的裁剪,只留下能够适应课程需要、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和未来发展需要的那部分。《史记》作为一部大部头的文学性、历史性著作,我们应为学生指定范围: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不妨参看《史记·晋世家》;学习《鸿门宴》时不妨参看《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高祖本纪》;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时不妨看看全文学习;《苏武传》时不妨参看《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自序》和《史记·报任安书》。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要占有大量助学资料,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深度的思考。

二、温度:开放环境激发智趣

(一)学习单监控进度

由于阅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阅读时间大部分要放在课下,这就必须要制定学习计划来监督督促阅读进度,以此来检查学生的阅读质量。在课程开始之际,每周的阅读材料和阅读计划提前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每周都完成一张阅读学习单,主要任务是记录初读感受和初读疑惑,完成读书摘要:

1.画出人物关系图

2.本篇中你最敬佩的人物形象是(  ),他是一个(  )的人

3.最令你动容的故事情节是(   )

4.你觉得本篇对你最大的帮助是(   )

5.读后你最大的疑惑是(   )

(二)问题串引爆思维

课堂最好的生成的表现,是课堂中每次点燃智趣、引爆思维的时刻,要想让课堂有这样的温度,就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课堂中有效问题的生成。课堂的活跃本质是思维的活跃,激发思考、唤醒主动学习意识的主问题或有梯度的问题串才是不致“热闹有余、思维缺位”的良药。当然,设置问题的本质并不是为了寻找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为了让学生深扎文本,用个性化的阅读去思考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时代。

比如《烛之武退秦师》,明明是晋文公和秦穆公打郑国,为何要提到晋惠公?“人”是指秦穆公,他为晋文公究竟出了什么力?晋惠公、晋文公和秦穆公三人之间有何纠葛?退秦师的只有烛之武么?秦师撤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既要有学生读完《史记·晋世家》便能回答出的有关有趣故事情节问题,也要有对整个事件原因的把握等思维训练问题。

还如,汉初刘邦得位,是为高祖,本该立传,可是项羽兵败自刎也没有做过皇帝,司马迁何以把项羽也写进本纪?李广生不逢时,李陵又投降匈奴,为何司马迁还如此推崇?生在文治武功都出类拔萃而又刚愎猜忌的汉武帝时代,司马迁为何冒险大肆推崇项羽和李陵?

《鸿门宴》里,范增是项羽阵营最有智慧的智囊,又是项羽的叔父,项羽为何不能听从范增劝诫?项羽和范增之间是否发生过些不愉快的事?二人之间因何有嫌隙?项羽真如世人所说优柔寡断吗?如果你是项羽或范增你会怎么做?为何项羽鸿门宴上为何放走刘邦?是否可以窥见项羽在之后楚汉争霸中失败的原因?经过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特定历史人物处在特定境遇下的局限,没有人能预测未来,鸿门宴不过是以宴会的形式解决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事件,主动权掌握在项羽手里,他不动声色地设了一场宴会,兵不血刃地获得了关中统治权和刘邦的服从,是最大的赢家,至于之后的失败,可能有性格原因,可能也与当时的时代局限有关,政体——实行分封制选择的错误,造成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上的弊端。

《廉颇蔺相如列传》里,事情的原始状态是什么?赵国没城、有璧。蔺相如出使后事情的状态是什么?没城,有璧,激怒秦,蔺在秦国已经显示了极大的诚意后终止交易,带回了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和氏璧,给了秦攻打赵国正当的理由,蔺相如难道没有想到后果吗?为何蔺相如处理和氏璧的手法如此拙劣?蔺相如还如课本所说的那样有功于赵吗?至于赵王为何要重用蔺相如呢?赵王在此次外交事件中,为何临时起用了从未有过外交经验的一个舍人呢?是否能看出赵王的心理呢?问题步步紧逼,让高中生深感思维困顿的时候又激发起智慧的思考。

《苏武传》里苏武为何之前多次自杀、之后在北海牧羊时又努力生存?前后的自杀与求生是否矛盾?李陵为何会劝降?李陵发生了什么事?为何苏武与李陵的选择不同?引导学生查阅《史记·李将军列传》《史记·报任安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陵造就了司马迁的《史记》,若不是为李陵辩护,司马迁不会遭受腐刑,不会在人生大起大伏中禅定心性,潜心完成著书,司马迁如此看重李陵,究竟李陵有何难言之隐、又为何会投降匈奴?作为有相似遭际的苏武,为何又能如此大义凛然地不负汉朝?苏武是否有些愚忠?再读文章,学生还是能被苏武的人格魅力感染到,学生会体会到,苏武作为汉朝使节出使匈奴,与其说苏武忠于汉武帝,不如说他是忠于自己的人生准则、忠于自己的毕生信念、忠于自己效忠半生的国家。

(三)小活动创设情境

1.角色扮演。比如,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烛之武,你准备如何劝说秦穆公放弃攻打郑国”,以此来认识烛之武的辩士风貌和严谨的说服逻辑;再比如,设计“你认为出使任务真的只是完璧归赵么?如果你是蔺相如,你会如何完成出使任务”,以此来解读蔺相如的双面人格。

2.合作讨论。个性化阅读《史记·高祖本纪》和《史记·项羽本纪》,探讨刘邦得天下的原因与项羽失天下的原因;个性化阅读《史记·晋世家》,探讨晋文公重耳成长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原因;比较李陵投降和苏武不降的原因。用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归纳主要事件,分层次罗列论据,多角度思考原因。

3.主题辩论。开展两次主题辩论会,提前告知辩论主题:苏武是否该投降匈奴?蔺相如该不该完璧归赵而开罪秦国?预留两周时间准备,包括大量搜集资料、重新阅读《史记》相关内容,推举主持人、评委,甄选辩论选手和场外求助观众。其实,辩论会只是一个形式,为辩论会所做的准备工作才是深度解读文本、引发思考的重头戏。

三、深度:以读促写展示交流

(一)报告会分享感悟

组织读书报告会,要求全员参加,分组上台,全程录像,分享主题不限,只要与所读内容相关即可。设计主持人两名,一男一女,评委三人,提前与全班制定评分标准,有效的评价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全力以赴,更会学生深刻体悟到读书和演讲的要求。附读书报告会评分表:

(二)小论文展示成果

古语有“口诛笔伐”的成语,现代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俗语,的确,任何说过的话、表达过的观点,都需要在“下笔如有神”的写作中整理出严谨的逻辑和精致的语言。一片感悟、推荐或论文,会让学生加深记忆、固化阅读成果。要求学生由少到多进行练笔,练笔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如果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要拍成电影,请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悟,设计一张宣传海报,并撰写一段广告文案;再如,我们和《史记》中众多著名历史人物邂逅,一个个性格鲜明的文学人物粉末登台,请学生以“假如我与(晋文公)生活一天,假如我与(项羽)生活一天,假如我与(刘邦)生活一天,假如我与(苏武)生活一天”,大胆想象,尽可能叙述出符合人物气质性格的故事;再如,以“我看项羽”“我看重耳流亡”“我看完璧归赵”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评论人物及分析事件的根本原因。

从原生价值上看,《史记》首先是“史家之绝唱”,然后才是“无韵之离骚”。读懂“史家之绝唱”,需要讲理;读懂“无韵之离骚”,需要动情。学习《史记》不仅是为学生鉴赏人物形象、品味抒情艺术,更是一个讲理、思辨的过程,如果抛开事情原委、历史思辨,只讲字词与情感,恐怕难以挖掘到《史记》深层次的魅力。文言基础知识总是枯燥,但我们可以让知识的传达丰盛厚重,挖掘文言文的生命力、深味文言人物的精神、提高课堂接受效果,把“教”与“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李雪莲,山西省大同市北师大大同附中教师。

猜你喜欢

李陵苏武蔺相如
《李陵变文》非正统英雄观新探
苏武庙
奋不顾身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
《苏武传》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