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2020-05-12薛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教学手段,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并愿意主动学习。此外,教师要有意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设置一个针对他们学习的情境,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且同等对待和关心他们,鼓励学生在探索选择最适合自己学习语文知识的方式。”这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其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能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才是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知识的天地。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通过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潜能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光培养小学生的知识技能远远不够,教师还应该采取有效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形象力和创造潜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一定要确保学生掌握住课本知识,懂得品词析句,提升他们的发散思维。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人教版二年级《黄山奇石》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词语的含义,教师可以利用课后题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一些词语的不同,比如“风景,景色和风景如画”这几个词语,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有效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些词语,以此加深他们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这几个词语造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明确的感受几个词语之间的差异。紧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再从文章中选几个词语赞美身边的某处景物,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考察学生对文章词语含义的理解程度,一定程度上还考察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保证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情况下,引导他们有机整合对应的词语,并思考怎样才能将涉及的词语以正确的方式描述和夸赞某处景物。要想对学生进行品词析句的练习,教师要确保学生对文本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考察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累积情况以及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比较相近的词语,一定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并掌握,在使用这些成语造句的时候,要注意搭配方面的问题,确保使用最正确的词语进行搭配,同时还要实现发散思维的科学培养。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实践中更注重给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主要给学生传授课本上已有的知识以及人的经验,之后让学生按照自己讲解的内容进行反复巩固理解和消化。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没有充分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对所学知识并没有很深刻的印象,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遗忘而且速度很快。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生还能从中学会自行思考和学习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在开展具体的语文实践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他们的自主实践能力,多和学生沟通,并鼓励他们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规律时,要结合自己的实践性思考,让他们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最大程度挖掘自身学习语文知识的潜能。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太空生活趣事多》课文时,笔者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对学生实施了头脑风暴,主要是由教师向学生提问一些关于太空生活的事。那些本来就对太空就很感兴趣的男同学就会很喜欢这个方面的知识,所以了解的也比较多,因此,同学们会争先恐后回答这些问题,向小伙伴们展示自己对太空的深刻了解,之后笔者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相关的太空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和听老师的讲解,不断认识和理解与太空有关的词语。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游戏互动学习的环节,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认真观察课后题“读一读,记一记”这个部分的词语,从而扩展他们的字词认识和练习,比如“宇,宇宙,宇宙飞船;游,游艇,游艇公司”,教师可以按照这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后让学生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利用起来开展扩词练习,完成练习之后再利用自己扩展的四字词语造句。通过这种游戏的环节认识和理解词语,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不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和记住更多字词;此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中,提升自己运用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三、训练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陶行知先生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提出,中小学的教学要以“做”为中心,只有通过不断实践获取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效的,最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有效地结合实践训练对学生进行教学,即使讲解的内容再详细,学生还是没有办法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质疑精神是发展科学思维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和学生交流沟通中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出自己感觉困惑的知识点,明白只有不断地产生问题,才会进行思考,也只有思考之后才会有所进步。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人教版二年级《寒号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文章最后一句话提问:“可是,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并且和同学讨论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有的学生会问:“老师,这只寒号鸟死了,那其它寒号鸟呢?是不是都被冻死了?世界上还有寒号鸟吗?”虽然这些问题看起来和文章没有关系,但是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能当场否定和批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教师可以了解寒号鸟的相关资料信息,但是会发现其和所学的文章没有关系,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其实我们今天讲的这篇文章是一篇采用比喻修辞手法撰写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題就是告诉人们当天的事一定不能留到明天。以此不仅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还可以对其进行教育,进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活跃学生的思维
兴趣对学生学习一个新事物和喜欢一门学科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小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阅读中,通过反复阅读了解和理解课文,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在给学生讲解《蓝树叶》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树叶颜色。在学生回答有红、黄、绿这几种颜色之后,教师再通过板书的形式,为学生展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蓝树叶。并且在“蓝”这个字底下画一个三角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开始对这篇文章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在之后的阅读中能认真仔细地寻找答案。利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还能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利用整合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小学教学的新理念得知,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应该从现实生活出发,语文的教学实践应该是面向未来,走向国际化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践行陶行知先生“三行合一”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展示一些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者影像等,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再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各种不同的教学材料和学习方法,并将有价值的资源提供给学生,通过让学生不断比较和整合这些资料,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可以有效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更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要想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除了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一些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语文教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从而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入社会之后的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时代创新和文化发展非常重要,而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发展社会和时代的使命,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以生为本,积极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參考文献:
[1]宋淑丽.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黑河教育,2017,0(4).
[2]张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7,0(8X).
[3]朱花群,吴思廉.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以一节阅读教学公开课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5).
薛开,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育才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