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阳市低温的气候变化特征

2020-05-12梁洁华陈浩林巧美黄文君林锦冰

广东气象 2020年2期
关键词:揭阳市揭阳时间尺度

梁洁华,陈浩,林巧美,黄文君,林锦冰

(1.揭阳市气象局,广东揭阳 522000;2.惠来县气象局,广东惠来 522000)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尽管低温天气在减少,影响期在缩短,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低温天气造成的经济损失仍不可小觑[1-9]。很多学者对广东省低温的气候特征以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姜丽萍等[1]研究表明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山市冷害天气无论是从强度、持续时间均呈减弱趋势;廖裕珍等[2]研究表明梅州市的低温日数呈减少的趋势,低温强度也呈减弱的趋势;李晓娟等[3]统计发现广州近58年来呈现年低温日数减少、低温终日提前、低温期缩短的趋势。

揭阳市在2008年遭受了连续性的低温冷害过程,给农业和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揭阳市整体呈南北走向,北部地处山区,南部沿海,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低温的局地性很强,做好低温冷害气候分析,有利于提高低温的预报准确率,对于防灾减灾措施的提前部署,以减少因低温冷害而造成经济损失有重大的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资料来源于揭阳市市区(1954年建站,迁站2次。1960年迁站1次,2010年迁站至今)、揭西县(1966年建站,2000年迁站1次至今)、普宁市(1958年建站,2000年迁站1次至今)和惠来县(1955年建站,2016年迁站1次至今)共4个国家站1966—2015年地面观测气温资料。

根据《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的定义[10];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广东省最低气温出现在5℃或以下,称为低温。本研究将当年11月至次年3月出现的低温视为当年的低温现象,并按照每年第1次出现低温的日期称为“低温初日”,次年3月之前最后1次出现低温的日期称为“低温终日”。运用线性拟合方法[11]、M-K检验[11]以及Morlet小波分析[11]等方法对揭阳市出现的低温日数、低温初日、低温终日等进行分析,以期总结出揭阳市低温的气候变化特征。

2 低温的气候变化特征

2.1 低温日数

统计分析1966—2015年揭阳市4个市县的低温日数(图略),发现50年来揭西县的低温日数最多,年均8.18 d;普宁市次之,年均3.94 d;市区年均3.34 d;惠来县最少,年均1.02 d,这与揭阳市的地理位置分布有关,惠来县南临南海,因海洋比陆地的热容量大,冬季降温慢,气温比陆地高,且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沿海出现低温的几率比较低。50年来,揭阳市低温年度最多日数出现在1973年,市区21 d、揭西县26 d、普宁市22 d、惠来县8 d。全市均无低温出现的年份是1974、1990、1997、1998以及2000年。从图1还可以看出,揭阳市低温出现在当年的11至次年的3月,主要影响在12到次年2月,其中1月低温日数占近50年低温总日数的40%左右。

运用线性拟合方法对揭阳市低温日数进行线性倾向分析,结果表明全市的低温日数均有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显著(图1)。用相关系数进行检验,市区、揭西县和普宁市低温日数的相关系数均通过信度0.01的显著性检验,分别为-0.425、-0.389和-0.469,表明这3个地区的低温日数下降趋势显著。而惠来县下降趋势缓慢,且不显著。

图1 揭阳市低温日数线性相关趋势

2.2 低温初日与终日的变化

根据统计,揭阳市的低温出现在11月至次年的3月。为了方便统计,低温初日和终日均以11月1日为起点开始计算,即11月1日为1 d,11月2日为2 d,依次类推。50年来,低温初日最早出现在1971年的11月18日,最晚出现在1979年的1月31日;低温终日则最早结束于1972年的12月14日,最晚结束在2010年的3月11日。从线性倾向趋势分析(图2)来看,低温初日是一个延后的趋势,而低温终日则呈提前的趋势,但低温初日和低温终日的相关系数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初日与终日的变化趋势不显著。

图2 揭阳市低温日数初日与终日的线性相关趋势

2.3 低温日数的突变检验

从揭阳市4个市县的M-K检验(图略)可知,从1966年到2015年,揭阳市的低温日数均呈下降的趋势,下降趋势均超过0.05显著性水平,表明揭阳市的低温日数下降趋势显著。从UF和UB曲线交点位置来看,揭阳市区在1981年出现突变、揭西县在1971—1973年左右出现突变、普宁市在1987年出现突变、惠来县则没有发生突变。

2.4 低温期

将每年低温初日到终日之间的日期定义为低温期。50年来揭阳市的低温期变化较不规律,平均低温期为40.1 d,最长的低温期为108 d,出现在1971年;超过平均低温期日数的年份有21年(图3)。

图3 揭阳市低温期日数变化

从线性趋势上看,揭阳市的低温期是一个下降趋势,但是相关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低温期的下降趋势不显著。

2.5 低温日数的变化周期

通过对揭阳市区低温日数的小波系数分析(图4a)可以看出,揭阳市区的低温日数存在着准5和13年左右的2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其中5年尺度周期在20世纪60—7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表现的较稳定,而13年尺度周期变化在20世纪60—90年代存在明显振荡特征。从小波方差图(图略)可以看出,存在4个较为明显的峰值,依次对应4、13、20和25年的时间尺度。13年左右的周期震荡最强,为揭阳市区低温日数变化的第1主周期,4、20和25年的时间尺度,依次为市区低温日数变化的第2、第3和第4周期,4个周期的波动控制着揭阳低温日数在整个时间域内的变化特征。根据小波方差的检验结果,绘制了控制市区低温日数的第1和第2主周期小波系数图。从图4b可以看出,在13年时间尺度上,揭阳市区低温日数变化的平均周期约为8年,大约经历了4个周期的从多到少的振荡;在2004年之后表现较平稳;在4年的时间尺度上,20世纪70年代之前经历了4个周期的从多到少的振荡,1978年之后,振荡幅度变小,周期变化不明显。

图4 1966—2015年揭阳市区低温日数小波系数(a)和低温日数变化的13和4年特征时间尺度小波实部过程线(b)

图5 1966—2015年揭西县低温日数小波系数(a)和低温日数变化的5和13年特征时间尺度小波实部过程线(b)

通过对揭西县低温日数的小波系数分析(图5a)可以看出,存在准5以及13年左右的2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2个尺度的周期变化在整个分析时段都表现的非常稳定,具有全域性。从小波方差图(图略)可以看出存在3个较为明显的峰值,依次对应着5、13和27年的时间尺度。其中5年左右的周期震荡最强,为揭西县低温日数变化的第1主周期;13和27年依次为第2、第3周期,上述3个周期的波动控制着揭西县低温日数在整个时间域内的变化特征。根据小波方差的检验结果,绘制了控制揭西县低温日数的第1和第2主周期小波系数图。从图5b可以看出在5年时间尺度上,揭西县低温日数变化的平均周期约为3年左右,20世纪60—90年代大约经历了10个周期的从少到多的振荡,2000到2006年周期变化不明显,2006年以后又经历3个周期的从少到多的振荡;在13年的时间尺度上,平均周期约为8.5年,大约经历了5个周期的从少到多的振荡,1996年之后振荡幅度变小。

3 结论

1)1966—2015年,揭西县低温霜冻日数最多,年均8.18 d。全市低温最主要影响时段在1月份,低温日数减少趋势显著。

2)低温初日是一个延后的趋势,低温终日则是一个提前的趋势。初日与终日的变化趋势不显著。

3)从M-K检验上看,揭阳市区低温日数在1981年出现突变,揭西县在1971—1973年左右出现突变,普宁市在1987年出现突变,惠来县则没有发生突变。

4)揭阳市的低温期下降趋势不显著。

5)市区低温日数在13年尺度上,平均周期约为8年,约经历了4个周期的从多到少的振荡,在2004年之后表现较平稳;在4年的尺度上,20世纪70年代之前经历了4个周期的从多到少的振荡,1978年之后振荡幅度变小,周期变化不明显。揭西县低温日数在5年尺度上,平均周期约为3年左右,20世纪60—90年代约经历了10个周期的从少到多的振荡,2000年到2006年周期变化不明显,2006年以后又经历3个周期的从少到多的振荡;在13年的尺度上,平均周期约为8.5年,约经历了5个周期的从少到多的振荡,1996年之后振荡幅度变小。

猜你喜欢

揭阳市揭阳时间尺度
参观消防站
揭阳市助爱回家慈善会助力曲江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时间尺度上带超线性中立项的二阶时滞动力方程的振动性
CaputoΔ型分数阶时间尺度Noether 定理1)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多时间尺度协同控制
揭阳市的《源流》订阅量大幅增长
时间尺度上完整非保守力学系统的Noether定理
揭阳市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及机理分析
揭阳·黄岐山
从揭阳楼看中华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