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高年级段“3+4”转衔教育模式初探

2020-05-12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智障居家技能

刘 旭

(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 甘肃平凉 744000)

一、问题提出

转衔是指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过渡,面临着角色、任务和生活形态的转变,发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1]并且,转衔的成功与否将会影响一个人后续的发展。对于普通人来说,其较少或较容易克服转衔中的困难,但是智障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转衔之路并不顺畅。一是能继续到中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中班学习的智障学生人数极少。二是社会为智力障碍人士提供就业的岗位有限,造成就业渠道狭窄,因而很多智障学生毕业后只能回归家庭,而一旦脱离父母的照料,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变差,各方面能力发展也会呈下降趋势。

此外,我国目前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后智障学生的转衔研究多以就业和职业教育为主,而关于社会适应、成人生活和生活品质方面的研究则较少。[2]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陆续出台的一些政策提出要支持残疾人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是残疾人就业过程中存在并不乐观的现实状况。这就导致在培养目标上多侧重就业和职业教育,然而对于要从学校生活步入社会生活的智障学生来说,就业并不是其转衔的全部,智障学生离校后还将面对居家生活和社区生活,因而培养目标应建立在全人发展、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角度上。为此,本校在高年级段(7—9年级)进行了“3+4”转衔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探寻帮助智障学生从“学校人”到“社会人”顺利转变的路径。

二、“3+4”转衔教育模式的理论建构

(一)基本理念: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长期以来,社会适应能力与智障学生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从智力障碍的概念来看,其被定义为一种发生在18岁以前的,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上都存在显著限制特征的障碍。[3]可以看出,除智力因素外,适应性行为是诊断智力障碍儿童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智障学生适应能力的发展。其次,从智障学生教育目标来看,教育部在2007 年颁布《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其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由此可见,我国培智学校的教育目标是把智障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社会人,而非文化人,因而对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应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最后,从生涯发展角度来看,智障学生拥有广阔的生活空间和进展生命历程,因此,智障学生应具备生涯与经济自足、社区融合参与、个人能力等不同的日常生活技能,[4]继而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此外,智障学生在毕业后主要将面临居家、社区、职业三个环境中的不同生活,所以引导其掌握在这三个不同生活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是转衔教育的关键。

(二)价值追求:以提高智障学生生活质量为导向。人们对智障人士的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发生变化,生活质量作为衡量智障人士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的标准,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生活质量是关于人生价值的体验,是对一个人成功和幸福的主观评价,其核心指标包括情绪状态、人际关系、物质条件、个人发展、健康状况、自我决定、社会融合和权利这八个领域。[5]而智障学生因存在智力和适应性行为的障碍,通常存在自我期待低、自我效能感不足能问题,这导致其社会参与程度低,继而影响其生活幸福感和价值感。因而在培智教育中应以学生生活质量为导向,从休闲能力、社交能力、健康安全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这四个方面为其提供支持性服务,从而达到提高智障学生生活质量的目标,实现其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三、“3+4”转衔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

培智学校高年级段“3+4”转衔教育模式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构建“3+4”课程体系,其是建立在居家生活、社区生活和职业生活这三大生活环境的基础上,以“居家——社区——职业”三大环境下的认知和技能教育为核心,以“休闲——社交——健康安全——自我决策”四方面能力的提高为支持的转衔教育模式(如图1)。该体系中各部分内容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其共同促进智障学生转衔教育的实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系统、连贯的转衔教育体系,以期让智障学生的居家生活、社区生活和职业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图1 “3+4”转衔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

(一)“3”的含义。家庭、社区、职场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三个环境,三者看似是独立的领域,实际上则相互影响和支持。

首先,居家生活将贯穿个体生命的始终,形成正确的居家认知和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是融入社会生活的前提。在认知层面,智障学生需要正确认识个人及家庭成员信息,并通过声音、图片、文字、数字等内容初步理解事物含义;在劳动技能层面,智障学生既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要学习相应的家务劳动技能,从而实现独立居家生活的能力。其次,社区生活将影响个体日常的活动,正确认识和使用社区可以为个体带来更便捷的生活。因而基于社区的转衔教育主要从社会机构的角度为智障学生提供教育教学活动,如超市、商场、医院、餐厅、公交车站、银行、电影院等都是学生们经常会接触到的公共场所,以此为媒介来培养学生在不同场所下的社区生活能力。最后,职业生活既能为个体提供经济保障、也能提升个体社会价值感,而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则可以让个体更好的适应职场环境。对于智障学生来说,职业知识是以通用性知识为主,如识字与写字、数与计算、钱的理解与使用、时间的概念与应用等内容,职业技能是以动作技能为主,包括精细动作(系、剪、切等)和粗大动作(跑、扫、搬等),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则是职业生活的必备要素。

(二)“4”的含义。在社会生活之中,除了需要掌握基础的认知和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休闲能力、社交能力、健康安全能力和自我决策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融合在居家生活、社区生活和职业生活之中,其是转衔教育的支持性内容,旨在提高智障学生各领域的生活质量。

一是休闲能力。即为休闲活动的能力,其是指个体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身心健康、能提高个体愉悦感的活动的能力。2016年教育部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将艺术休闲课程内容划分为文艺活动、体育活动、旅游活动、游戏活动和其他活动这五类内容,这些休闲活动能力不仅可以丰富了智障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有利于智障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如根据学生活动场所划分,在室内可进行绘画、下棋、打电脑、养殖等活动,在室外则可进行跳广场舞、放风筝、看电影、踏青等活动。二是社交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既可以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还能促进个体社会性个性的发展,因而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交往策略、交往技能和建立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如在家中要具备基本的礼貌和待客礼仪,在社区中要掌握与人交往的规范,懂得如何与熟悉的人、同龄人、陌生人交往,在职场中要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懂得在遇到困难时寻求他人的帮助等。三是健康安全能力。健康安全知识的掌握是保障个体生活良好、有序发展的关键,因而要引导智障学生树立健康安全意识、掌握相应的问题处理能力。如在居家生活中,要掌握用火、用电、用气的安全常识,要懂得青春期卫生健康、伤口处理方式等内容;在社区生活中,要学习安全出行、安全使用公共设施和正确处理两性关系等内容;在职业生活中,要学会正确使用交通工具、在安全环境中工作、分辨工作陷阱等内容。四是自我决策能力。智障学生普遍存在主动性差、依赖性强的问题,且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因而培养智障学生的自我决策能力,可以让其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过上更加独立和更有尊严的生活,从而拥有较高的生活品质。这其中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行动、自我调整、自我信心四部分内容,如正确认识自己的喜好并了解自己的能力与不足、有意识的自我规划并在行动中付出努力、自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并积极乐观面对生活。

四、“3+4”转衔教育模式的实施程序

(一)评估学生现有的社会适应能力水平。使用韦小满等人编制的《适应行为量表》对高年级智障学生进行了社会适应能力评估。此外,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访谈调查,以了解其对转衔教育的认识和对孩子转衔教育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

(二)分析学生的生活环境。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和所在社区环境的构成,另一方面要寻找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工作环境。并将三大环境进行有机整合,分析三者的可利用资源和合作的方式方法。

(三)制定个别化转衔教育计划。它包括学生及家庭的自然状况、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现状、长短期教育目标、教育支持、教育期限和评价标准等。

(四)以“3+4”转衔教育模式为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智障学生适应性能力发展情况,通过公共课和综合实践课程开展转衔教育教学活动。其中,居家、社区、职业认知领域的内容主要在生活语文课和生活数学课中进行,居家、社区、职业技能领域的内容在劳动技能和综合实践课中进行,休闲领域的内容在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课中进行,社交领域的内容在康复训练课中进行,健康安全领域的内容在生活适应课中进行,自我决策领域的内容则需要在各课程中共同进行(见表1)。

表1 转衔教育教学活动

1.在公共课中融入转衔教育内容。转衔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在各学科之间的配合下进行,使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逐步掌握相应的转衔技能。如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应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转衔之间的关系,时刻从学生未来需要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析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

2.在综合实践中开展转衔教育活动。转衔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因而需要让学生从相应的现实环境中进行学习,只有在不断将在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相应的能力。因而这一过程也离不开家庭、社区和职场的支持,如家长在家中指导孩子学习家务劳动、社区人员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讲解、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等,都为智障学生的转衔教育提供了帮助。

(五)训练效果评估和总结。使用《适应行为量表》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后测,以评估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情况,并再次对学生家长进行访谈,以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各方面能力掌握效果和进步情况。最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进行调整,对不理想的部分实施再次教学。

五、结语

在培智学校高年级转衔教育中,以家庭、社区和职场这三个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生活环境为基础,并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充分挖掘了三个环境下学生需要具备的相应能力,与此同时,制定符合个体所需的个别化转衔教育计划,协调各学科开展相应的转衔教育教学活动,建立“3+4”转衔教育模式,使智障学生的的转衔能力在全方位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总之,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提高生活质量为导向的“3+4”转衔教育模式对培养智障学生居家适应、社区适应和职业适应,促进其生涯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智障居家技能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