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陶瓷工艺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分析

2020-05-12孟蕾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4期
关键词:陶瓷工艺产品设计文创

孟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 710055)

一、背景

随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的全面推进,针对陶瓷工艺对当代产品设计创新影响的探讨备受重视。另外,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和居民消费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而不断增加,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陶瓷制品也由少数人的享有逐渐向大众消费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消费脱离艺术精英们的创作辖区,导向大众生活贴近的空间,形成了艺术品消费向生活品消费的转变。

(一)学术研究现状

陶瓷文化要结合新的时代不断地进行创造性转化,对传统陶瓷工艺文化价值就要进行重新评估与衡量。近几年全国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中如“社会转型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研究”“中国四大名陶工艺比较研究”“非遗陶瓷手工艺法国传承范例研究”等均从各层面研究和解决中国设计思想与传统陶瓷工艺当代创新性发展等问题。另外,针对传统陶瓷工艺的设计方法研究出现了美学、艺术学、心理学、计算机等学科相交叉的现状。王伟伟2014年利用图谱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模型建立传统陶瓷文化设计元素模型;冯青2014年提出耀州瓷装饰与产品设计策略;孟蕾2017年博士论文以生活美学为视角,就参与群体的强度对应变化进行了中国当代创意陶瓷产品的属性分析;赵得成2017年借助运算软件将彩陶装饰符号数量化引入设计全过程等。

国外方面,针对传统陶瓷工艺的研究主要是与人类工程学、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感性工学等学科的交叉应用。如Shih‐Wen Hsiao于1995年运用“语义差异(SD)”对传统陶瓷工艺进行产品设计分析;Michael A.Mullens等在2009年运用网络分区算法提出传统工艺的设计分解方法,并通过适当的权重使分区间的交互最小化等;M.C.Julio Cesar Jiménez于2007年从设计的角度分析墨西哥传统陶瓷旅游纪念品的开发;Kida Takuya在2010年对日本关西地区传统陶瓷手工艺进行品牌开发;Rohini Arora等在2017年以民间风格和微型风格的观察法构建了传统陶瓷工艺与设计可行性转化途径。

目前,关于传统陶瓷工艺的设计研究,一是基于整体设计经济数据统计基础进行的创新体系研究,二是挖掘传统工艺作为产品设计走向当代性的实践推广研究,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方案与实践基础。

(二)社会发展现状

消费能力的增长使大众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形成了注重精神、生态的多元化消费,正在从盲目跟风的消费转向追求符号性、个性化、理性化、享受性和发展性的复合型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传统陶瓷工艺与地方性、民族性陶瓷产业的发展。传统陶瓷工艺似乎也找到了艺术与市场的结合途径,成为现代消费社会中审美文化渗透日常生活领域的典型代表。文化创意性的陶瓷产品不仅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用物方式,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体验。可以说整体上基于传统陶瓷工艺的文创性产品打破了其呈现形式的单一,改变了大众理解陶瓷技艺的方式,也扩展了艺术家、设计师的创作空间,正逐步把艺术、工艺推向大众。

>图1 Leong提出的文化器物的层次划分

>图2 万仟堂陶瓷茶具“状元杯”

但在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转化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针对传统陶瓷工艺的研究大多是从考古学、美术学、社会学等角度,更注重工艺对造型、装饰、审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缺乏对使用功能、生产环境以及生活语境的研究,即使文创产品体现了工艺文化但更多的是在造型上的复制、纹样上的挪用,不具备设计创新性;其次,由于缺乏对中国传统陶瓷设计方法的研究,已有的先进设计理念和方法在针对传统陶瓷工艺的产品设计创新上影响较小,所以出现了对国外相关产品的大量复制模仿。本课题基于传统陶瓷工艺特性,以其产品设计适应性为原则进行应用层次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理念与原则,结合市场上代表性的文创产品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明确当代设计理念对传统陶瓷工艺创新继承的可行性。

二、基于传统陶瓷工艺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理念

(一)产品设计应用层次

传统陶瓷工艺在产品设计中的对应层次可借鉴Leong、林荣泰等人在研究文化器物时对器物进行的层次划分,分别是外有形的层次(Outer"tangible" level)、中行为的层次(Mid "behavioral" Level)以及内无形的层次(Inner "intangible" level)(图1)。另外,郑玉美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中提出了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相互结合的模式。基于已有研究可将传统陶瓷工艺对应文化产品器物分为外部视觉层,包括色彩、纹理、造型空间、表面装饰、线条以及造型部件组成等要素,即产品外在最直接的呈现状态;中部行为层,包括功能、操作感、实用性、安全性、造型部件组合关系等要素;内部思想层,包括产品的文化内涵、故事特性、情感特征等属性,其中文化意象权重远远大于其使用层面的权重。

因此,针对传统陶瓷工艺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要基于传统工艺在产品外部视觉层的表现性,以易于突出产品独特性、审美性的工艺进行外显、夸大、强调性表达;其次,传统陶瓷工艺对应的使用环境、功能、场景在当代社会已经发生了转变,要基于当代社会的使用需求尤其是大众日常生活需求对传统工艺能够达到和可能达到的功能进行对应扩展;最后,内部思想层应主要是基于外部视觉层与行为使用层共同体现的,要选择当代大众较为熟悉且能够体现中国传统精神象征意义的外显符号和熟知功能体现。所以,对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理念与原则应注重对传统陶瓷工艺设计应用层次以及各层次内容、特性的分析。

(二)产品设计理念

当代文化创意产品在创作设计动机上形成了这样一个过程:走过了从传统工艺美术的逐渐脱离到寻求个性的表达,从寻求市场的结合到向创意产品转化的过程;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以迎合大众化审美趣味为目标,寻求观念和形式上的突破到本土意识回归的过程。即当文创产品真正进入大众消费文化时,消费者对生活陶艺的审美价值、使用功能的反馈,直接影响了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理念。其中,提倡趣味审美、实用功能、凸显文化要素成为基于传统陶瓷工艺的文创产品的基本设计理念。

广泛运用趣味审美。基于传统陶瓷工艺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要满足产品的功能和效率,还要着眼于创造良好的操作体验,进一步将传统工艺特有的外部视觉层表现与使用行为层紧密结合,提高操作体验和审美趣味。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提出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无论是本能层还是反思层的“人-物”互动都能创造出一种体验,体验是人在情绪、体力、智力以及精神层面的美好感觉。

不断提升实用功能。当代陶瓷文化创意产品在进行产品开发时从产品性能、人机参数以及对操作方式的革新等角度实现了功能实用性的提升以及产品品类的拓展。功能的提升包括使用效率包括性能和效用两个方面,产品品类的拓展是为了满足和引领当代人们新型的生活方式,将陶瓷工艺脱离传统的用途和概念,运用在更多的其他种类产品上。

凸显传统文化要素。陶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不仅能够通过产品的形、质、色引发用户发自本能的愉悦感受,更能对人的思想层面进行刺激,传达出产品信息、文化和效用的意义。在已有研究成果中,外部视觉层避免了仅通过传统符号的简单移植进行文化层表达,并且借助文化产品交互情境研究以及产品语义学研究,更好地将内部文化层所反映的价值在中部行为层进行体现。

三、基于传统陶瓷工艺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原则

(一)外部视觉符号的解构与交叉

陶瓷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符号语言,是对陶瓷文化、工艺、历史的重要呈现和继承方式,也能够促进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表达,增加文化符号综合性和新颖性。中国式符号在传统文化、习俗中的运用是符合时代礼法和社会现实的,有严格的运用规则。但由于传统符号传递的文化语境在当今时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以已有规则对现代人失去了本来的价值,如严肃、认真的具有特殊含义和使用场景的符号现在更多的成为一种载体,真正的使用法则被淡化。因此,对于思想性的传达与理解更多的是对其归属性的辨识,而非其严谨度和完整度的表达。这就出现了很多文创产品在突出传统文化中采用符号化的综合搭配,通过交叠表达满足大众文化消费,虽不准确但是有当代认同感和强消费吸引力。如万仟堂设计的状元杯(图2),设计灵感源于传统状元帽形象,藉以祝福使用者高中状元、步步高升之意。该产品采用上杯下壶设计,在满足美好寓意的同时增加了移动使用的便携性。

因此,当代陶瓷文创产品在思想表达上以符号为主,通过外部视觉符号的解构与交叉对传统文化、思想内容进行打碎、罗列、叠加,其表达的既定规制和格式相对模糊,但重新排列和组成后更符合当代大众的普遍思想认识。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正逃离了以艺术为中心的方法,提倡将美安放于人类感性具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关注艺术、环境进而开始关注生活、回归生活,造成了文化思想的生活论转向,赋予了审美经验以更广阔的意义。

(二)中部行为层的提升与应用扩展

>图3 飞形物“壹人食器”生活陶艺产品

>图4 “大侠”调味瓶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使用场景在拓展和变革,原来的产品种类和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根据当前可见的使用障碍和对潜在需求的挖掘,创作者主动对陶艺物品的实用性进行创造和范畴拓展,以匹配更丰富的使用场景和对使用方式进行启发引导。比如喝茶,从一种传统的固定行为发展为多种类型的行为,其场景也发生了变化。那么现代茶具要随着使用环境和场合进行易用性再设计。其次,陶瓷文创产品的应用也从单一的饮食器皿扩展至更多的范畴,如灯具、文具、配饰以及多种居家产品等。应用范畴的拓展过程是利用陶瓷的物理特性和工艺优势将更多的产品作为陶瓷文创产品的开发对象。这样,开发越来越小众,针对性越来越强,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不仅考虑到更多的使用场景,并且考虑到更多的使用人群,产品开发所覆盖的人群范围也得到了拓展。如飞形物“壹人食器”系列生活陶艺设计,碗的设计灵感源于宋代的建盏,经提炼推敲使其符合现代审美,使用简洁。碗足的尺寸刚好与掌心大小相符,并采用不多见的平底设计。持握时碗足刚好落于掌心,稳固优雅。(图3)

实现陶瓷文创产品的可用性,最主要的是从人机尺寸、形态语言、物理结构、材质运用、色彩、肌理处理等方面进行易用性优化。心理习惯和特性方面的提升主要从操作认知和心理感受方面进行提升。文创产品的视觉语言不仅能够为使用者提供直观的心理感受,而且能够提供一定的操作指示,属于产品的造型语言范畴。最直接的是造型、颜色、材质和肌理的运用,设计突出操作区域的视觉差异和明确的操作导向。产品流畅的操作体验和趣味的操作方式能够引发使用者积极的心理感受,增强使用过程的心理愉悦。

(三)内部思想的趣味体现

陶瓷文化创意产品中的文化思想性是对既定性、系统性思想的再应用,归根到底是为了消除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将对审美方式的研究转向对生活的研究。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学中,美就是一种富有意趣、充满生气、享受快乐的生存形式,一种同“人怎样活着才更好”的思想直接相关的人格理想(儒)和生命境界(道)。毫无疑问,这种将审美意境与人生乐境统一起来的传统精神与现代生活美学在学理上虽不尽相同却极为相通。

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思想趣味表达可以通过塑造趣味形象、趣味情境移植、趣味视知觉嫁接、趣味视知觉互动的四个主要方面予以表现。如直接利用动物、植物造型进行的形象模仿设计,增强产品的审美表达语言,也为产品增添情趣;趣味情境移植更趋向于塑造一种直观的或者带有故事情节的意象场景,而这种场景在移植过程中不能成为实用性的累赘或阻碍,相反要符合或提升产品的功能表达。如武侠形象的调味瓶设计利用了武侠情景以斗笠的造型符号进行传达(图4)。斗笠符号会带给人一种“独钓寒江雪”“千里不留行”或“孤舟蓑笠翁”的色彩情境,设计者将这种情境记忆符号概括化、趣味化,让了解熟悉这个文化的人根据经验去判断和展开联想。这些群体就乐于将具有一定中国文化符号的意境融入到家庭生活场景中,产生愉悦的使用心情。如果说趣味形象、情境和知觉特征的嫁接是静态的话,那么趣味视知觉的互动则强调的是一种动态过程性体验。此阶段生活陶艺已经开始从造型结构、材料肌理和操作方式等角度塑造一种趣味性的“人-物”互动体验。

当然,随着陶瓷文创产品的不断扩展,出现了与其他传统工艺、现代工艺的融合,形成了陶瓷材质与漆、木、金属等工艺结合的创意产品。对于运用传统工艺进行产品设计的设计师而言,传统制瓷工艺是他们介入大众欣赏口味与文化表现的渠道,更注重对当代大众生活需求的设计服务,所以多工艺的融合效果更加丰富多变。

四、结论

陶瓷工艺美术是东方文化和民族的象征,也是创意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财富。要从中国文明史的意义角度来认识工艺美术的价值,它绝不是被机器工业简单淘汰的过时产物,而是重要的文化要素和美学载体,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独特的创造力。但是,快速的工业化发展使我们对传统陶瓷手工艺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产业加工阶段,没有上升到文化、哲学和精神层面的认同。所以,必须建构属于传统工艺的设计意象,打破仅从美术的基础上来构建美学,把大众审美、工艺之美发扬光大。工艺之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技术进步所创造的人类美好社会之不足,能够弥补工业社会发展中人类精神、审美构建的缺失。通过对传统陶瓷工艺在产品设计应用层次的分析提出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原则,能够从文化意义上深刻认识工艺美术中包含的价值理念、基础工艺、造型形态,进一步建构它与当代生活和创意产业的联系,推动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设计创新。

猜你喜欢

陶瓷工艺产品设计文创
数字媒体运用于陶瓷工艺的研究
陶溪川文创街区
智能产品设计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Chinese Ceramics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