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传统建筑砖雕GIS数据库建设初探
2020-05-12杨琳蔡明秀
杨琳,蔡明秀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一、北京传统建筑砖雕保护现状与应用价值
北京砖雕作为北京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文化,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都逐步得到重视并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但较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传统建筑砖雕保存情况而言,现存的北京砖雕数量已经岌岌可危、濒临消亡,许多都因人为因素而被毁坏、破改拆除。
就调研结果而言,现如今北京传统建筑砖雕的保护现状可总结为两点:政府对其保护意识差、群众对其认知度和普及度低。同时,近些年来传统文化逐渐渗入室内设计中,受到颇多中外人士的喜爱。砖雕作为具有传统装饰艺术特色的饰品,在室内设计中也得到不同程度上的应用而受到广泛喜爱。
北京的砖雕是这座城市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载体。原本北京砖雕的历史脉络不甚清晰,遗存和文献少、分布散乱,数据信息更新慢且不全面,这一点对于北京传统建筑砖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来讲实属遗憾,造成在老城有机更新中使用的错误百出,由此可见,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已经难以赶上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能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建立系统全面的北京传统建筑砖雕数据库尤为迫切。
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依托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北京传统建筑砖雕保护数据库,便于砖雕技艺保护与传承者进行浏览研究,通过数据分析高效获取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保存修缮等信息,更加完善对北京传统建筑砖雕保护与传承体系的构建。
二、建立北京传统建筑砖雕数据库的必要性
在砖雕数据库建立之初,要先明确建立数据库的必要性,才能促使我们持续将数据库建立事业完成。
首先,北京传统建筑砖雕作为北京传统艺术文化而言,是我们民族情感与民族凝聚力的载体,迫切地将北京传统建筑砖雕的资料梳理建设成为数据库,究其根源,不只是为了将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更多的是为了记载和延续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需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保护途径,并成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北京传统建筑砖雕通过数据资源收集,使其图像化、文本化,通过资源梳理整合建立数据库,便于保护工作者和研究学者进行查阅研究,便于人民进行鉴赏传播,更利于砖雕文化的储存传承。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资源数字化保护技术和数据库建设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应成为我们保护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第三,传统数据资料存在以下特点:
1.数据分类繁杂,无系统整理;2.数据量大;3.数据信息调整快,更新滞后。
传统数据收集手段无法将大量的空间数据及其相关属性进行分类筛选,更新调整、便于查阅提取,要求我们应以开放的学术视野运用GIS数据分析方法对北京砖雕的历史资源和保护现状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实现北京砖雕文化从古至今资源脉络的整体梳理。
三、北京传统建筑砖雕数据库建立初步探索
数据库建立工作分为四段,数据软件支持简介、数据收集与成果展示、确立录入及评价标准以及最后数据库概念框架设计。
(一)软件介绍
本次数据库搭建探索是依托Geodatabase技术,该技术是ESRI公司定义的一个为ArcGIS所用的数据框架,该框架定义了ArcGIS中用到的所有的数据类型。Geodatabase支持多种DBMS结构和多用户访问,且大小可伸缩。从基于Microsoft Jet Engine的小型单用户数据库,到工作组、部门和企业级的多用户数据库,Geodatabase都有支持。使用该技术建立数据库,更便于共享数据。
(二)数据库建设流程
1.前期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
(1)历史文献查阅
历史典籍与文献查阅是建设数据库最主要数据来源。首先是收录政府报告、政策、法律法规等;其次从北京各地的档案馆查阅收集地方史志、古书典籍、城市地图等;最后从各大图书馆中,查阅相关出版物中的照片图片纹样(田野调查中加以考证与更新图片)。
(2)专业测绘数据
专业测绘数据作为数据库中最准确的数据来源,对于数据的真实性、严谨性、实时性都有很高要求。专业机构和部门测绘的卫星遥感图、航拍图以及砖雕细部图需要到档案馆中查阅收集。
(3)口述访谈
口述访谈这一环节的数据收集手段,是基于北京砖雕保护现状采取的独特收集手段,也应是最真实数据来源。北京官式砖雕的传承已遭遇断代这样的尴尬境地,只能从口述史中挖掘传承人口述技艺、采集和记录历史数据。从砖雕技艺传承人口述访谈中获取历史资料,采取问卷、访谈、座谈交流的方式收集素材。该手段不仅弥补了在北京传统建筑砖雕口述史研究上的空白,也为其他文化遗产口述史的研究提供了经验借鉴。
(4)田野调研资料
田野调研资料作为最新数据来源,对于数据库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划分片区后,研究人员进行实地测绘,以拍照、记录等手段直接获取资料。在实地调研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根据传统建筑物的位置以及砖雕所在位置,进行编号拍照,依据研究者和保护工作者的需求绘制表1如下,调研相关数据按照调查表填写,通过编号建立检索目录,实现照片与属性之间关联,构成完整的数据库。
>表1 北京传统建筑砖雕数据收集调查表
2.确立统一的评估与录入标准体系
(1)评估原则
数据录入之前,一来要先确定录入对象,对其进行综合价值评估,划分保护等级。二来要进行准则细分:自身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特色等级)、现存保护状况(已损毁、状态尚可、保护完好、亟待保护)、环境条件情况(各种环境因素评估)。统一评估后,再进行数据入库,可大大提升数据的可利用性。
(2)统一录入准则
①资源描述情况②收录图片清晰度③数据类型④数据年限⑤数据源质量
3.可视化数据产出与保护建议
(1)可视化数据成果
数据库搭建后,可以可视化数据形式展示该资源所属片区、所属文保单位,保护等级(等级划分,可地图上点击查阅),资源内容描述(历史年代、纹样寓意、工艺类型、载体等),该资源相关图片及视频。这样不仅便于研究与保护工作者进行资料探析,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北京传统建筑砖雕文化知识图谱。
(2)保护建议
对每一个对象进行相应的保护建议,以便保护工作者进行合理的维护规划工作。保护建议可分为严格保护对象:修旧如旧,新旧有别;重点保护对象:在保留其现存特征的部分上,进行整修维护;一般保护对象:继续维持现状,在保存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外围改造。
(三)相关文字关键词
在使用ArcGIS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我们将常用的相关元素见表2:
>表2 相关元素关键词
(四)数据库模型概念设计框架
北京传统建筑砖雕数据库概念设计框架示意图见图1所示。
(五)数据库建立的难点与解决
1.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数据库建设多环节脱节
在前期数据收集的过程中,资源普查、田野调查、数据分析与建设实际上是数据库建设的重头工程。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之中,要环环紧扣,不能脱节,每个环节的工作部署都要深刻认识到在建设过程中任何环节的滞后都会带来联动影响。
2.统一规范录入与评估标准
规范资源数据库元数据录入标准,资源评估准则。主要包括录入内容、数据类型、数据年限、数据更新与滞后、数据源质量等方面的标准与评价体系。
>图1 北京传统建筑砖雕数据库概念设计框架示意图
目前,国内各地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录入规范和评估标准准则不统一的问题,导致无法从图书馆、档案馆、史料馆等多处资料收录地统一录入数据。在查阅国外遗产资源数据库案例中,“美国记忆”工程就采用了多方合作的资源统筹模式,资源整合过程中采用美国国家标准或美国国会图书馆会选用格式。统一录入规范与评价标准避免了合作资源收集过程中不统一的阻碍,为数据的梳理及高效查阅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3.数据库建设后无法高效运转。
在大数据化的浪潮之下,各地文保单位都在尝试建设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但迄今为止并未出现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数据库建立成型,而后可正常运转。只有几家政府部门支持建立的数据库运行尚可,但共享程度较低。更多的是有意识建立数据库并具备资源管理基础和相关专业资源的团队,建设工作得不到政策和资金支持,没有合理管理运行体系,导致这类共享数据库无法生存。
北京传统建筑砖雕数据库的建设前期要确保数据分析收集工作必须做好,数据库体系确立后要不断完善数据库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数据库后续维护运营等方面,只有这样在北京传统建筑砖雕遗产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其数据库才能发挥更深刻更有效的作用。
四、结语与展望
尽管数据库的建立为研究与认识北京传统建筑砖雕带来大量好处,但研究学者与保护人士都应当看到大数据分享的弊端。首先,最应当保护的是知识产权与版权的法律问题。就砖雕数据库资源权益保护、共享权限、文化资产的保存、数字化及可视化成果保护等问题,都应进行条例保护。这些法律条例规范也是北京传统建筑砖雕数据库开发者和使用者应当了解并遵守的。其次,数据库的数据质量和共享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质量、研究导向和大众认知感受,当数据库建设按照研发人员偏好来建设,易造成人性思维被架空,思想被技术所阻碍。
北京传统建筑砖雕数据库建设的初步探索,提出了北京传统建筑砖雕数据库建设的第一步尝试,其建设过程道阻且长。作为保护工作者的我们要坚持实践探索,在逐步建立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建设出资源整合完备、管理模式合理的北京传统建筑砖雕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