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上泪点泪道探通术对先天性泪囊膨出患儿的疗效

2020-05-12宋长经张帆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泪道泪囊泪管

宋长经,张帆

(南阳市眼科医院 二病区,河南 南阳 473000)

先天性泪囊膨出为罕见先天性泪道阻塞疾病,由鼻泪管远近端同时堵塞引起泪囊继发性扩张所致,为眼鼻相关性疾病[1]。内眦部青紫色肿物为先天性泪囊膨出典型表现,严重者可延续至鼻腔,形成囊性肿物,部分患儿可并发哺乳困难、呼吸困难、窒息。先天性泪囊膨出患儿若症状较轻,则症状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但多数患儿因并发呼吸窘迫、感染等,需手术治疗[2]。泪道探通为先天性泪囊膨出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传统的泪道探通经下泪点进针,易发生泪小管撕裂、泪道继发性粘连、假道形成等并发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探讨经上泪点泪道探通术对先天性泪囊膨出患儿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南阳市眼科医院收治的216例先天性泪囊膨出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108例,124眼)和观察组(108例,118眼)。对照组:男58例,女50例;年龄3~20 d,平均(9.06±2.41)d;生后1~7 d发病57眼,>7~14 d发病44眼,>14 d发病23眼。观察组:男60例,女48例;年龄3~21 d,平均(9.27±2.52)d;生后1~7 d发病53眼,>7~14 d发病45眼,>14 d发病20眼。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出生早期出现泪囊区青紫色,多数患儿伴结膜囊内分泌物、流泪;(2)眼眶CT可见单侧或双侧鼻泪管扩张及鼻腔内囊肿、内眦部囊肿;(3)泪道造影可见病变境界清晰,壁薄,内部呈均匀水样密度;(4)部分患儿鼻内镜检查可见囊性肿物(凸向下鼻道内),合并感染时,内眦区和眶周软组织模糊、肿胀、密度增高。排除标准:(1)急性泪囊炎;(2)眶周蜂窝织炎;(3)脑脊膜膨出;(4)血管瘤。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下泪点泪道探通术治疗:患儿术前30 min禁食水,仰卧位,固定头部,表面麻醉;翻转下睑,使下泪点暴露,采用泪点扩张器对下泪点进行扩张,将6号冲洗式泪道探针垂直插入下泪点2 mm,向外侧拉紧眼睑皮肤,使下泪小管形成光滑通道,顺泪小管向内眦方向推进6~8 mm,至鼻骨;以探针头为支点探针旋转90°后,沿泪囊内侧壁向下向后缓慢推进,达鼻泪管远端时停止(阻力增大,出现落空感)。探通成功:泪道冲洗无阻力,患儿有吞咽动作,冲洗液自鼻腔溢出。探针留置30 min,对泪道进行扩张。术后采用抗生素局部点眼。

1.3.2观察组 接受经上泪点泪道探通术治疗:经上泪点进行手术,方法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1)疗效。内眦区肿物消失,无分泌物、溢泪,泪道冲洗通畅无返流为治愈;反之为未治愈。(2)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疗效、并发症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照组118眼治愈108眼,治愈率为91.53%(108/118);观察组124眼均治愈,治愈率为100.00%(124/124)。观察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6.630,P=0.010。

3 讨论

鼻泪管为眼附属器官,位于面中部上颌突与外侧鼻额突之间,多于胚胎发育8个月时自然开放,部分胎儿远端Hasner瓣膜持续闭锁,而生后啼哭、泪液、呼吸运动可帮助Hasner瓣膜自发破裂[3]。若Hasner瓣膜持续性堵塞,可引起泪囊、鼻泪管分泌物聚集,压力升高,此时若近端泪总管或Rosenmuller瓣膜也产生功能、结构性闭锁,泪液、羊水、感染物质等无法从鼻泪管引流,引起泪囊区、鼻泪管扩张,为先天性泪囊膨出的主要发病机制[4]。现阶段,临床对先天性泪囊膨出的治疗时机及方法仍存在一定争议。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具有自愈倾向,96%不经治疗可痊愈,且自愈可发于1岁之内任何阶段。但当先天性泪囊膨出形成后,自然缓解较少,故应积极治疗。先天性泪囊膨出患儿多并发感染,为防止更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研究对保守治疗(药物、泪道冲洗、泪道按摩等)无效的患儿行泪道探通术治疗。泪道探通术可消除鼻泪管膜性阻塞(上、下两端),解除泪囊及鼻泪管腔内压力,使泪道通畅,症状消失。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表明经上泪点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囊膨出患儿,效果较好。分析其原因在于:(1)上泪点连线与鼻泪管夹角大,不易造成假道;(2)下泪点连线与鼻泪管夹角小,术中对探针进行旋转,易引起泪小管切割而形成泪小管损伤,而上泪点连线与鼻泪管夹角大,可有效减少损伤,提高治愈率;(3)80%泪液排泄由下泪点承担,故应最大程度保护下泪点,减少其损伤。因此,经上泪点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囊膨出患儿,既可提高治愈率,又保护泪道排出系统解剖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此外,先天性泪囊膨出以10 d左右患儿最为多见,泪小管、泪小点等发育不完全,睑裂窄,眼睑组织娇嫩,探针不易操作,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护士配合完成操作,最大程度减少假道等并发症发生。

综上可知,经上泪点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囊膨出患儿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泪道泪囊泪管
常规探通术不能疏通的婴幼儿先天鼻泪管阻塞的CT-DCG特征及手术方式选择
治疗马属动物鼻泪管阻塞一例
胎儿鼻泪管囊肿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鼻内镜下泪总管暴露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分析
Nd:YAG激光泪道探通术联合改良的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泪道造影及MSCT在鼻腔泪囊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的疗效观察
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治疗扩张型泪小管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