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2020-05-12王婷婷李春霞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综合性

王婷婷,李春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放射介入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微创理念不断更新,临床通常采用微创手术疗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应用率较高的手术方式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1]。该手术方式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作为支持,有利于指导手术顺利进行,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2]。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仅和手术方法有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护理技术的影响。为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探讨综合性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32例,女12例;年龄33~71岁,平均(60.25±0.82)岁。观察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32~72岁,平均(60.28±0.8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既往无出血性疾病史;(2)无心律失常等严重内科疾病。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2)存在手术禁忌证。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宣教,术中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和出院指导。

1.3.2观察组 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性护理,方法如下。(1)术前护理。①术前指导:术前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保持患者血压稳定,呼吸道畅通,针对高血压患者,术前进行药物治疗稳定血压,并观察血压动态变化,以此有效预防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嘱咐患者术前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最大程度上减少诱发情绪激动的因素;加强床上大小便指导;嘱咐患者术前进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术前每晚给予患者3 g麻仁丸口服,若必要,可适当给予缓泻剂。②心理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通常会因头痛而产生害怕、恐惧、焦虑感,尤其是术前,心理状态极不稳定,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加强术前访视,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主刀医生资历、手术安全性,帮助其稳定心理状态,减轻心理压力;可通过列举成功手术案例的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手术配合度。(2)术中护理。进入导管后,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行心电监护;术中严格按照医嘱规范使用肝素盐水、造影剂、血管扩张剂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并提前告知患者注射造影剂时会出现心悸、发热症状,属于正常情况,造影完成后便会消失,避免患者过度紧张;术中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观察语言功能、血压、瞳孔及神志情况,促使其呼吸、心率处于正常状态,氧饱和度>95%;协助医生拔鞘,并进行加压包扎处理。(3)术后护理。①基础护理:术后确保病房安静,观察患者瞳孔、血压、呼吸以及脉搏情况,每小时记录1次,使收缩压维持在120~130 mm Hg,舒张压维持在8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增加脑灌注量,避免出现脑组织缺氧缺血情况。②体位干预:向患者讲解术后取合理体位的必要性,嘱其术后保持24 h平卧状态,术侧下肢进行24 h制动,在此期间观察手术部位是否出现血肿、出血以及渗血等情况,嘱咐患者经常更换体位,减轻术后疼痛感,朝对侧翻身20°~30°或朝股动脉穿刺侧翻身60°;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避免压疮。③并发症护理:为避免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术前可严格遵医嘱给予患者镇静剂,缓解不良情绪,注意术中各项操作轻柔,术后遵医嘱给予患者镇静药物,嘱咐患者卧床休息,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为避免脑血管痉挛,进行中流量吸氧,术后给予患者静脉泵入尼莫地平,预防缺血性神经损害;为避免肺部感染,确保呼吸道畅通,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有效促进痰液排出;鼻饲前,将床头抬高30°~45°,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完成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60 min。

1.4 观察指标(1)住院时间;(2)并发症(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观察组住院时间[(7.88±1.05)d]较对照组[(15.25±1.28)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6.175,P=0.013。

3 讨论

临床上,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原因,一旦动脉瘤破裂出血,便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3]。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临床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方法,该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4]。虽然该手术方式效果理想,但手术毕竟属于一种应激源,会使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直接影响术后康复效果[5]。此外,若手术期间护理不当,还会引发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加重病情。鉴于此,本研究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案,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利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究其原因:综合性护理属于一种整体化护理干预模式,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前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与术前指导,利于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为手术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术中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利于预防术中并发症和不良事件;术后对患者加强体位指导、病情观察与并发症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

综上所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康复。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综合性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国外舰载直升机助降与牵引装备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基于DANTE预脉冲SPACE MR序列定量评价蛛网膜颗粒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综合性图书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