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转型背景下科技园街道设计管控研究
——以丰台科技园街道设计导则编制为例

2020-05-12孟嘉慧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导则科技园园区

丁 奇, 孟嘉慧

(北京建筑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北京 100044)

城市发展的进程与城市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建设转型密不可分[1],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对于物质空间的转型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如何在既有的城市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内涵增长和创新发展,通过更新提质,进一步改善现有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激发发展活力成为现实面临的难题与诉求. 面对挑战的同时,也为城市设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本文以此为背景,对于科技园这一类型的城市区域进行了街道设计导则方向的研究探索,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与思考.

1 发展转型背景下的科技园街道设计

1.1 发展趋势分析

科技园区作为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如今正面临发展转型[2],从以往注重厂区建设、产业发展,逐步迈向综合型创新区域转变,成为城市功能的重要承载地[3]. 如何做好更新工作,促进地区活力,培育创新氛围,使得园区能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整体发展,值得研究与探索.

街道的更新提升是这一问题的重要解题思路之一. 街道作为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更是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共活动场所[4]. 与此同时街道也是城市复杂性的窗口[5],涉及的问题众多,管理权责复杂交错. 街道设计在提升城市和区域竞争力中有着重要作用,是当前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的首要切入点[6]. 随着当今“街道复兴(Streets Renaissance)”“步行城市(Walkable City)” “完整街道(Complete Street)”等运动兴起,街道的转型已然在全球范围内蔚然成风[7-9].

在发展转型的背景下,提出了科技园从“单一园区”向“城市创新园区”转变的要求,而原有强调通行功能“道路”也在迈向承载多功能“街道”的人性化转型探索中,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引发了科技园街道的转型需求,也是科技园街道设计导则编制的重要背景(图1).

1.2 现存问题分析

1.2.1 形象问题

园区街道整体缺乏展示性,我国高科技园的建设虽然开始重视景观设计,但许多园区的街道缺乏科技园特色与精神,无法很好体现园区文化与标识性. 园区街道间缺乏辨识性:许多园区对于街道建设的理解还停留在整洁统一的层面,街道与周边环境关系极弱,导致园区内街道同质化严重,特别是在科技园内建筑统一建设的地段,如果无法通过街道的差异化设计来凸显识别性,更容易造成道路空间雷同的问题.

1.2.2 功能问题

科技园往往对于规划与建设有较大的投入,会配套好基础设施与一定公共空间,但是环境设计简单,空间种类单一,缺乏对于园区使用者使用特性的研究,使得科技园虽然有一定的公共空间,但却无法较好贴合使用人群的需要.

1.2.3 创新问题

欧洲创新研究小组(GREMI)的学者们通过对高新产业园区的研究发现创新的产生与信息、知识和技术的外溢密切相关,区域创新环境的改善对于技术进步以及集群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而国内现有大多数科技园的建设环境无法较好促进创新活动的发生,也并未展现科技园的创新内涵.

街道设计导则作为一种新型的街道空间管控方式,是对于当前科技园街道设计与建设中亟待改善问题的一种系统化解决途径.

1.3 研究现状分析

纵观目前相关方向的研究,一方面,关于科技园空间的研究大部分只是将街道视为空间的连接系统,主要满足交通休憩、绿化防护等基本功能,缺乏对街道做专项系统的指引研究,存在研究角度较为单一、研究要素不全面等问题. 另一方面街道设计导则近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发展,现有的街道设计导则主要为城市型街道设计导则,如伦敦街道设计导则、上海街道设计导则等,以及城区型街道设计导则,如北京西城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等,缺乏对于像科技园这类具体区域型的街道设计导则的研究. 研究科技园街道设计导则是在城市与城区型街道设计导则的基础上对于特定方向进一步的聚焦与深入,从而达到更好适配科技园特性、促进空间转型的目的.

2 科技园街道与一般街道特点辨析

科技园区作为城市的独立功能区,在空间上与普通的城市形态略有不同,其街道与一般城市街道也存在着一些差别,这些差别决定了科技园街道设计的异质性特征,也是编制导则时需要重点考量之处.

2.1 空间形态的区别

美国建筑师兼文化学者鲁道夫斯基(BERNARD R)[10]在《人的街道》 中曾提到:“街道正是由于沿着它有建筑物才成其为街道”. 一语点明了建筑与街道空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科技园区范围内,多独栋或者组合形式办公楼,地块内建筑数量较少、体量更大. 这一特点也造就了科技园与一般街道空间形态上的差别:从垂直面来看科技园街道界面相较于一般街道破碎度更高、连续性更弱(图2). 从水平面来看建筑退界距离更宽,留给建筑前区的公共空间也相对更充裕.

2.2 空间需求的区别

科技园从业人群具有高素质、年轻化、高知识密集度的特点,工作时间长,强度高,有着较高的“技术压力(Technostress)”.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硅谷创业精神专家Henry Rowen教授提出科技园区应为企业具有高素质和高流动性的员工提供比一般城市更优质的服务和更休闲生活环境.

科技园作为一个以智力密集为依托、推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基地,具有信息高流通性特点. 由于科技从业人员的工作特点,他们需要面对面地交流实现有效的知识传递,这也让创新活动在空间层面的聚集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11]. 科技园需要像底特律科技园中规划的中大型核心创客空间来进行集会宣讲、赛事挑战、户外路演等大规模交流活动,也需要一些的小尺度、精品交往空间进行非正式交流. 相较于普通街道,进行科技园街道设计时,应更重视对于从公共到私密不同等级的交往空间序列的组织.

2.3 空间营造的区别

科技氛围的营造是科技园区建设重要目标. 纽约在科创产业聚集的“硅巷”建设中,着力改造正处于衰退的城市空间,用新容器来匹配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产业,将办公室里进行的科技革命反映到街道上,用各类的创意触媒、科技元素激发街区活力. 《布鲁克林科技三角区战略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街道要打造调性鲜明的科技界面,以开放办公地和创新活动场,将室内进行的科技创新延伸到城市的公共空间,以形带神,最终带动创新枢纽的真正形成[12].

此外,空间营造方式的差别也是科技园街道与一般街道相异之处. 园区内企业聚集,从个体上来看,企业有在物质空间体现其企业文化的需求,从总体上园区则集中打造现代、怡人的办公和展示空间,以塑造科技园整体形象. 一般街道则通常不具备突出的空间个性,往往仅重点打造个别特色街道,而科技园区街道更注重整体环境,空间氛围的营造,有更明显的主题性.

表1 科技园街道与一般街道特点辨析表Tab.1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park street and general street

3 导则编制对科技园街道设计作用

3.1 针对园区街道设计达成的共识

道路景观牵扯到的单位和组织部门众多,单独的设计管理造成控制面有限且不易管控的问题,增加各部门协商与沟通成本,且难以形成一个整体的道路景观体系. 导则的编制使得多部门对于园区内街道空间未来的发展方向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使得后续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高效的开展.

3.2 搭建园区街道系统化的设计框架

导则的特点是标准化和规范化,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来搭建了设计的框架,使得未来园区街道能够在这样一套框架体系范围内进行灵活的设计. 相较于一般的规划设计,导则对于街道要素覆盖得更为全面,是对于街道空间系统化的指导.

3.3 以街道设计促进园区提升转型

导则作为一种街道空间有效的管控与提升工具,能够从三维空间的角度对于街道整体风貌、街道功能重塑和街道空间形态进行积极控制和引导[13]. 导则编制重要的意义,是通过导则对于街道空间进行精细化指引,形成适宜创新活动,展现创新内涵的街道,从而达到园区物质环境改善的目的,为科技园区使用者提供一个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间接形成对于园区创新氛围营造、文化品牌塑造,以及人才聚集度的积极影响,从而达到科技园提升转型的目标(图3).

4 科技园街道设计导则编制——以丰台科技园街道设计导则编制为例

4.1 案例概况

4.1.1 基本情况

丰台科技园位于北京西南部,一期、二期、三期已成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园区历经三十年的发展过程,由于建设时间不同,导致园区各期空间形态杂糅,空间形态的多样性使得项目覆盖了大多数科技园的现状建设特点,也使得本项目对于街道设计导则探究的普适性得到保证.

4.1.2 园区特征

丰台科技园同许多建成的科技园一样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即建园标准较高,有着良好的建设基底,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逐渐无法满足更高的使用需求. 一方面是园区的先发优势逐渐丧失,另一方面是科技园建设标准的不断提升,这对于园区的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4.2 导则编制方法

针对科技园街道设计导则形成共识,搭建设计框架,创造贴合科技园特性街道的编制诉求,丰台区科技园街道设计导则中采用总则提出价值引导,分则采取特色分区指引氛围,并在不同分区的范畴内采用针对性的街道全要素指引进行提升的技术路线(图4).

4.2.1 明确街道整体提升目标——总则指引

开篇立意为谋篇之大端,总则指引是对于园区街道价值方向性的指引,统驾于各分区详细要素指引之上,确立了科技园街道发展的整体性原则,避免了各分区的发展出现分裂和相互背离,从而呈现出一种整体状态. 与一般街道设计导则总则相比,科技园的总则指引需要参照优秀建成科技园的经验,基于对多个卓越科技园道路空间解构,结合基地现状情况来对总则进行编制. 考虑到科技园空间营造的需求,科技园街道设计总则定位应该在一般街道设计导则对于以人为本、重视步行与骑行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智慧创新主题的展现.

在丰台科技园街道设计的导则编制中,选取了美国硅谷科技园、日本筑波科技园、德国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中国台湾省新竹科技园、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等一系列科技园进行分析,结合科技园的特性与基地现状,导则确立了“秩序高效”“生态绿色”“活力创新”“智慧科技”四大原则. 通过公共空间、雕塑小品、场所展示、第五立面激活园区的创新界面,通过智能夜景照明、智慧停车、标识系统、城市家具、广告牌匾体现园区的创新内涵,从空间营造角度体现科技园街道的主题性与展示性. 总则四个原则下的十六类子项,每一类要求下整合了框架指引、设计要求、管理要点等,搭建了规范的基本框架同时,为设计留有充分的灵活性,多方集成使得导则作为一本指导手册能够应对大部分的使用需求.

4.2.2 差异化街道指引方向——分类分区

现有的许多科技园内部的街道往往是均质而雷同的,需要在不同的分类分区里进行差异化指引来满足不同的空间需求,加强街道与周边环境的互动. 一般街道设计导则街道主要依据道路交通属性和道路使用功能结合进行分类,这对于作为城市空间特定组成部分的科技园来说显然是不够充分的,考虑到科技园的性质,在科技园街道设计导则内对于道路分类分区的方法应该加上周边企业的性质、人的行为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结合道路景观设计的具体要求,对道路进行类型科学的划分,引导街道往各方向不同重点提升,有针对性地在街道空间中植入多功能交流与活动空间,激发街道活力,提升使用效率.

在丰台科技园项目里,导则通过研究分析基地内科创企业性质与需求,根据企业类型不同,综合现状风貌、街区密度等因素将园区划分为科技研发区,总部创新区,商务科技融合发展区三个区域,在园区统一的形象下形成差异化的空间氛围,提升空间辨识度与记忆度(表2). 在各个区域里利用充裕的建筑前区空间配置不同种类的交流空间:科技研发区设置数个与绿化结合的微型交流讨论空间;总部创新区设置户外办公与商务洽谈场所;商务科技融合发展区设置适宜于人群聚集进行科创活动的开敞空间,满足科技园使用者对于不同种类交往空间的需求,为交流互动带来知识溢出效应,激发新灵感和想法提供发生的环境.

表2 分类分区提升Tab.2 Classified optimization

4.2.3 街道全要素归纳具体落实——要素引导

街道设计导则与城市设计导则一样,都是通过控制引导和制定标准来塑造城市的空间形体环境,涵盖了从总体结构到细部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14]. 导则中对于街道全要素的囊括保证了对于街道空间指导的系统性,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到具体要素的指引要点,导则都应该重点进行梳理.

在丰台科技园街道设计导则里,打破原有的道路红线界定,整合道路两侧绿地、休闲空间、建筑等,按照街道空间顺序将街道分为水平界面和垂直界面,根据空间位置详细归纳了交通、人行道、建筑前区、建筑立面四大个类,并在大类下进一步聚焦道路交叉口、城市家具、公共空间、牌匾标识等24小类的要素,根据每个分区特性分别对于这24类要素进行精细化的指引,涵盖设计实施细节、相关政府规范文件、建设管理要求等内容,确保后续街道设计管理能够落到实处. 在具体要素引导中,导则充分考虑科技园街道的空间形态特征,利用科技园较为宽敞的建筑前区设置更为丰富的公共空间与绿地,例如,导则指引在部分区域设置较为生态自然的休憩型绿地和采用特色植物搭配形式感强的展示型绿地,增加街道空间的丰富度(图5). 导则还考虑到科技园街道垂直面连续性较弱的特点会增加空间的通透性,加之科技园建筑普遍较高,使得要素指引中对于建筑界面特别是顶部牌匾有着较高的要求,牌匾色彩伧俗、形式杂乱会让街道风貌以及天际线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导则在要素指引中对于广告牌匾从文字色彩选择参考范围,楼体标识形式,尺寸与比例都做出了详细的规范要求(表3、表4).

4.3 以导则指引促空间转型

科技园街道设计导则编制的背后实质上是在城市建设新时期转型的背景下,面对创新的城市空间与人群需求,从形式、路径、要素上探讨空间供给该如何响应的问题. 在丰台科技园街道设计导则的指引中,科技园定位不仅是一个产业的聚集地,还是一个人气的聚集区、思维碰撞的交流区、创新活力的展示区. 指引中打破用地红线的约束,将被割裂的街道空间与周边城市环境重新联系起来,通过配置不同层次交往空间,利用科技元素活化街道界面,将原有单一观赏性绿地结合功能进行提升,改善创新环境,焕发街道公共空间对人们的吸引力,通过导则指引在科技园内创造了一个适宜工作和休闲的环境,增强空间活力,实现从强调通行功能“道路”向承载多功能的“街道”转变,促进从“单一园区”向“城市创新园区”的转型.

表3 绿地指引示例
Tab.3 Detailed examples of green space guidelines

原则位置要素分则引导指引样式活力创新建筑前区绿地 展示型绿地:延四环路的绿地、在沿路侧的绿地可以采用连续的带型植物组团来打造整体感与展示性,可采用龙爪槐、紫叶小檗、迎春等观赏树种配合一些花灌木与地被来优化景观 休憩型绿地:中核路路侧绿地现状环境较好,可利用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打造一处户外办公场所

表4 牌匾标识指引示例Tab.4 Detailed examples of logo guidelines

5 结论

1)指出城市发展转型对于科技园街道转型的影响,并阐述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中科技园街道设计导则编制对于科技园街道设计管控的达成共识、搭建框架、促进园区转型三个方面意义.

2)辨析了科技园街道相较于一般街道在空间形态、空间需求、空间营造三个方面的异质性,分析了产生差异的来源,为科技园街道导则编制以及街道精细化设计提供参考. 结合丰台科技园实际项目探索了科技园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方法,指出应从价值方向指引、分区建设配置空间、街道全要素引导的层次体系来实现对于科技园街道的差异化指引.

3)针对科技园街道设计导则的探索完善了对科技园这一类型城市空间街道设计导则的研究. 对于促进科技园与街道的转型,创造更好适应创新活动需求,员工工作生活需要的空间有一定现实意义.

导则的编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还需要通过后续使用与实施情况反馈不断调整完善,从而提升对于街道设计指引的有效性,达到更好实现科技园街道设计管控的目的.

猜你喜欢

导则科技园园区
开发建设导则于城市开发建设实践——以桃浦智创城为例
山西新增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岛、城、人共生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核电厂分析软件验证导则研究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