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前行在行动中收获
2020-05-11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工作的指导意见》(教体艺厅〔2017〕1号)精神,结合新乡市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新乡市现有人口622万,教育资源丰富,有高等院校11所,中小学校1703所,幼儿园1855所,在校生155.12万人。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5〕6号),健全组织领导,广泛深入动员,加强综合保障,全市校园足球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推广普及力度不断加大,全市现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4所。师资培训力度不断加强,市本级每年培训足球指导教师100人,2019年增加为500人。场地建设力度明显增强,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新建改扩建足球场地,全市现有校园足球场地266块,社会足球场地36块。加大选拔性比赛力度,2015—2017年,连续3年在河南省“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中获得中学生女足冠军。2018年,2名学生入选校园足球(初中)女子国家队。
二、工作目标
将校园足球发展纳入全市教育和社会发展规划,深化全市青少年足球工作改革,贯通足球后备人才成长通道,丰富完善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加强与驻新乡高校合作,基本形成教育主导推进、体育专业指导、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资源支持的校园足球发展新格局,实现全市校园足球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到2021年,建成2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2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200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0所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60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全市在校学生足球人数年保有量增至20万人。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探索建立政府牵头、“一把手”主管、多部门合作的校园足球工作推进体系
解决问题:校园足球领导小组虽由教育部门牵头领导,发改、体育、财政等成员单位参与,但职级平行,工作协调、推进不便问题。
改革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一把手”为成员的“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合力抓好工作落实,让“试验区”工作成为“一把手”工程。
2.细化工作任务。将“试验区”八大体系任务分解,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节点,有序推进落实。如:推广普及体系,明确要求每个县(市)、区3年内要成功申报不少于8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所幼儿园,使全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不少于200所、幼儿园不少于60所。
3.强化督导落实。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的工作任务作为对县(市)、区政府和部门督导考核内容,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和讲评。
(二)探索打通校园足球特长生小升初、初升高上升通道,建立中小学生升学政策支撑
解决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划片招生,小学足球特长生不能正常流动和高中阶段招生,足球特长生无法升入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的问题。
改革措施:1.科学布局学校。在审核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时,按照就近入学、梯次配置、“名校”优先的原则,科学合理布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求每个县至少有1所优质高中、2所初中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让小学足球特长生能顺利升入本区域优质学校。
2.配套相关政策。将小升初、初升高特长生合理流动写入《新乡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新政办〔2019〕35号),在市二中举办高中足球实验班,在新乡市第一中学、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乡市第三中学等省、市级示范性高中招收足球特长生。
3.成立精英训练营。2019年,在市区通过选拔成立小学、初中、高中精英训练营,为有足球天赋和专业发展基础的学生搭建平台。2020年,要求县(市)、区成立各自精英训练营,并组织全市精英足球联赛。
(三)探索建立全年周末假日青少年足球联赛制度,丰富完善足球竞赛体系
解决问题:中小学生周末、假日参加文化辅导班,学业负担重,学生体质下降;学生参与比赛机会少,不利于发挥足球的全面育人功能等突出问题。
改革措施:1.丰富比赛体系。在学校班级足球联赛、“县(区)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市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的基础上,2019年,在市区举办以俱乐部为单位、不同年龄段学生参加的、贯穿全年的周末假日青少年足球联赛。
2.科学安排赛事。比赛实行主客场制,鼓励各俱乐部组建以学生、家长为主的啦啦队,营造浓厚的足球氛围,让队员在比赛中获得自豪感和荣誉感,充分发挥了足球的育人功能。
3.总结推广经验。在2019年组织競赛经验成熟后,向全市各县级单位推广,逐步形成全市周末假日足球赛事不断、学生广泛参与、社会群众关注的阳光体育运动局面。
(四)探索建立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校外培训机构的作用
解决问题: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进驻校园缺乏管理机制。
改革措施:1.建立准入机制。规范社会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进驻校园程序。
2.建立考评机制。确定对俱乐部考核的内容,结合训练、比赛成绩、社会评价等每年对在新乡市注册的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进行考核评定。
3.建立奖惩机制。结合考核成绩,每年年终全市校园足球颁奖盛典对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进行表彰奖励。
(五)探索建立校地合作,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提升改革试验区建设质量
解决问题:提升师资培训质量问题;提高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科研质量问题;建立产、学、研、赛、训一体化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园。
改革措施:1.新乡市教育局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全市中小学校每校至少培训一名懂足球教学、训练和比赛规则的初级指导教师。
2.建立青少年校园足球教育创新示范园。驻新高校河南师范大学与卫辉市(市属县级市)政府合作,由卫辉市政府划拨2000亩土地,与河南师范大学共建河南师范大学国际足球学院暨新乡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教育创新示范园。目前,卫辉市政府正在积极准备相关资料,向国务院申请调整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河南师范大学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3.提升足球师资质量。河南师范大学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体育教育(足球方向)已于2019年正式招生,首期招收120名學生。今后还要以此为基础,积极申报中外合作办学关于足球的其他方向及相关专业,力争早日将国际足球教育办成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市的特色和名片。
四、相关保障
(一)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和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新乡市教育局,具体负责指导校园足球推广普及、教学改革、竞赛活动等日常工作。各县(市)、区建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经费投入
将校园足球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确保市、县两级校园足球活动经费落实到位。市本级财政在原来经费预算的基础上,每年再单列300万元用于校园足球专项资金,为教师培训、联赛运行、交流比赛、文化宣传、补充器材、荣誉奖励等工作提供保障。
(三)加强师资力量
市本级每年培训初级指导教师500名、裁判人员300名,力争3年内为全市每个中小学校培训1名足球初级指导教师,为各县(市)、区培养能够满足比赛需要的裁判员队伍。各县(市)、区组织好本级的师资培训工作。
(四)优化场地建设
把校园足球运动场地建设纳入市、县校园改造和建设规划,严格按照国家校园足球场地建设规划进行建设,到2021年,全市20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全部建成人工草坪足球运动场地。到2019年12月,全市新建社会足球场地76块,全部由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五、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支持力度
建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政策,要求省、市、县按比例对区域内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于学校聘请教练员、外出比赛、购买器材,提高学校申报和建设校园足球特色校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
(二)加大校园足球专业人才引进的政策支持力度
建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人社部、编办等部门,在学校招聘足球教师、专业教练员方面降低笔试成绩门槛,给予政策优惠待遇,为专业足球人才进入学校任教开辟绿色通道。
(三)加大经费保障的政策支持力度
建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规定,各省、市、县级政府按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或依据上级拨付资金的配套比例设立专项足球经费,避免申请资金无依据的问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