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经济性分析与探讨
2020-05-11赵开谦
赵开谦
摘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节约施工周期与人力的使用,但推广仍有一定的阻力。本文针对于装配式民用建筑的经济性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首先分析了成本构成,之后结合某工程为例,针对其经济成本相关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并简要说明了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经济性;建设成本
当前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居高不下,对于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都十分不利,如何基于现有的建筑工业化技术来解决当前成本过高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业内关注的重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普遍存在着快而不省的问题,成本增量达到20%以上,因而需要对于其经济性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发展前景。
一、装配混凝土建筑成本构成
(一) 施工材料费用
与传统的建筑工程相比起来,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由于需要考虑到预制需要以及吊装的要求,应用了较多数量的钢筋零件,需要设置大量的构件。计算起来,虽然钢筋的使用量有所减少,但是在钢材的总使用量上则有所增加,所以综合看来,预制装配式建筑总钢材应用量并没有实现良好的节约性。如果提高配件标准化水平,则可以提高钢模板周转次数,以及钢材使用率[1]。
在混凝土用量的对比方面,由于预制装配式建筑需要增加厚度为5cm的混凝土保护层,大大增加了建设成本。在模板方面,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用钢模板替代了木模板,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木材。在养护方面,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用蒸汽养护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加之在施工过程中无需砂浆材料,同時所应用的保温材料寿命更长,较薄的外保温板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保温板的用量。
(二) 人工成本
在人工成本方面,装配混凝土建筑工程主要包括了生产环节与运输、安装环节的人工费用。由于工业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机械化水平,所以在人力资源的使用上大大减轻,节约了大量人工费用。
(三) 模具与设备的使用
模具与设备的费用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原有的传统建筑工程相比,此部分的成本支出也是影响此技术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多样性较强,同时装配模具有较高的需求量,种类各异,大大提高了单位平方米的平均造价,同时预制构件的生产线、养护设备的成本高昂,大大影响了生产企业的开工量,加之设备的回本压力大,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成本。
(四) 能源消耗
能源消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电能消耗
电能消耗主要应用于场内运动工作以及运载塔吊的使用上,预制装配式建筑大多应用较大构件吊装技术,而普通的现浇住宅工程则大多应用分次吊装,用电量较大;在装修方面,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大多应用外墙夹心保温技术,并不需要应用到电动吊篮。由于现浇住宅当中应用了较多数量的木模板,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用了数量较多的混凝土材料,需要空压设备振捣,产生了额外耗电量。综合比较,现浇住宅的耗电量较高。
2、油与煤的消耗
由于现浇住宅工程的施工方式为由下到上垂直浇筑,所以对于柴油的消耗量较高,而在吊装过程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用的电能较大,同时在蒸汽养护过程中,需要应用较多的煤,而现浇建筑应用自来水进行养护,所以不需要消耗。所以总结起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砂浆、木材、保温板的用量上有所节约,但是在钢材与混凝的应用量上则无优势,在能源消耗以及废弃物的生成上则占优。
二、装配式混凝土工程经济性对比以及发展前景
(一) 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的经济性
本文以某建筑面积为25673平方米的建筑工程为例,针对多个分项工程应用传统现浇施工与装配式施工的费用情况进行对比。
在建筑工程方面,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总成本为4729万元,而传统施工方式成本则为2939万元;在装饰工程对比方面,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成本1221万元,传统施工方式成本为1540万元;给排水工程对比方面,传统施工方式为110.3万元,传统施工方式为113万元;采暖工程对比方面,传统施工方式为157万元,传统施工方式为158万元;电气工程对比方面,传统施工方式为325万元,传统施工方式为390万元;人防工程对比方面,传统施工方式为22万元,传统施工方式为23万元。总体上来看,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成本仍然偏高,但是随着技术的改进与材料利用率的不断提高,其成本会进一步压缩,同时施工周期也可以缩短10%左右,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2]。
虽然当前我国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经济性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其优势在于环保性以及资源的节约性,可以大大降低施工过程中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据相关报告,应用工业化技术住宅建造理念,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约30%,产生的空气污染可减少20%以上,在噪音对比方面,传统的建筑工地大约为23dB,而应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则可以将噪音减少到15dB,使用中也可以实现约三分之一的能源节约。由于养护方式的改变,工业化住宅可以节约水资源40%。
(二) 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的发展前景
1、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
当前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仍然有较大的生产工艺优化空间,举例来说,应用无损连接装置来建设边模流水加工模板开展施工建设,形成一个流水生产主线,让生产效率得到提高,是有效的延长使用寿命以及节约开销成本的举措。在构件工艺方面,提高构件的综合性能,从而让现场安装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建筑施工械的改变,建筑施工所应用的人力成本也可以实现向产业型工人过渡,工作环境大大改善,同时避免了施工事故。与此同时,传统的建筑企业也将完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变,管理模式也将由粗放转向集约。所以建筑工业化技术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在未来随着技术的改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实现规模化发展,节约成本与能源
当前我国已经有部分地区建设了相当数量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结合其建设成果与使用情况来看,均已经显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但是预制装配建筑在静态经济性上不占优势,同时生产能力有所不足,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总量仍然较少,所以只有提高建设规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才能发挥真正价值。
3、推行标准化,完善管理制度
技术的标准化可以说是装配混凝土建筑规模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所以需要从设计阶段就对于标准化的相关问题予以积极考量,各级引入集成化理念。举例来说,在楼梯板、内墙板与外墙板以及阳台板上实现标准化设计与批量生产,可以进一步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基于施工管理的角度来看,应当尽快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如工程计价、招标与投标、工程监理与验收等等,这样才能确保业务体系的完善而顺畅,从根本上带来技术保障[3]。
4、提高施工队伍技术水平
由于当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仍然属于建筑施工行业的前沿领域,在设计、施工与管理能力上都有一定的不足,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数量不多,所以需要经由完善的职业教育与在职培训来弥补上述不足,达到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时间、降低成本的作用。建筑行业的工业化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经由标准化生产的普及,建筑工程品质将会不断提高,环境友好的特性也将更为明显。
三、 结语
在前文分析中不难发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当中的关键,其也代表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建筑工业化的推广有利于当前建筑行业中诸多问题的改善,如节约施工周期、减少环境的破坏等。因而如何克服经济成本问题、保证建筑工程经济效益极为重要,也是技术与理念推广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鲍丽辉,鲍景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综合效益实证分析研究[J].居舍,2019(26):29.
[2]周永明,苏章,李文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信息交互与管理平台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7):42.
[3]苗建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4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