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觅“趣”:课程游戏化建构的价值追求

2020-05-11俞丽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3期
关键词:盖房子虫虫建构

俞丽

生活的烟火味,离不开一个“趣”字。一部电影,有了趣味,便会票房大爆;一个行当,有了志趣,才会风生水起;一个城市,有了生趣,就会聚集人气;一门课程,有了兴趣,将会钻研精深。在将课程游戏化精神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顺应“趣”,搭建“趣”,支持“趣”,建构了幼儿需要的、“趣”的课程。

一、生发内容——兴趣

1.顺应兴趣,找到课程内容,满足幼儿需要

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已有经验是学习的动力和基础。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我们在生活中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敏感地发现幼儿需要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使之成为课程生发的内容。

初夏时节,幼儿园里各种植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午饭之后,教师带着幼儿们在园里散步,欣赏美景。“老师,这里有一只小虫子!”杨浩宇突然很兴奋地说。“哪里?哪里?”其他幼儿都围了过去,对此十分感兴趣。“这里也有虫子!”一旁的刘瑜杰也有收获。幼儿们围在一起看了很久,都不舍得离开。回到班里,教师便针对虫虫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为什么突然发现这么多的虫虫?”“你在哪里可能发现虫虫呢?”

“虫虫大作战”的课程就这样产生了,这样的课程不是教师预设,而是从幼儿的兴趣中来,由师幼共同生成,甚至可以说是由幼儿生成。

2.追随兴趣,统筹提升经验,推动课程建构

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以幼儿发展为本生成活动,并非放弃或忽略教育目标。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跟着幼儿跑,一味地强调、关注幼儿即时的兴趣,而是要善于对幼儿的经验加以统整和提升,促进幼儿更为有效地学习,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

结合“虫虫大作战”课程活动,“哪里可以发现这些小虫子呢?”老师把问题抛给幼儿。“虫虫可能会在树叶上”“虫虫会在泥土里”“虫虫会在花丛里”“虫虫会在嫩芽上”……幼儿们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想法。那这些地方到底能不能找到虫子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兴奋不已,三三两两结伴寻找小虫子。“哇,这里有!”“我来抓住它!”“不要,它会咬人的!”“老师,怎么抓住它啊?”虽然发现了虫虫,但是如何抓住虫虫呢?幼儿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应该用什么东西来捕虫呢?”老师和幼儿一起网上查找资料,认识了捕虫夹、放大镜、昆虫观察器、昆虫采集盒……

活动中,教师追随幼儿,帮助、支持、引导幼儿不断探索尝试,从他们的表现、小组讨论、图象表征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经验加以提升,推动课程积极向前。

二、环境呈现——童趣

1.室内区域空间合理布局

幼儿园有大、小两种面积的教室。大教室是复式错层的,教师根据班级格局,及时调整区域设置,通过增加隔断、区域柜、转角柜向上向下延伸,将空间扩大,最后形成了错落有致、丰富有序的整体布局;小教室空间比较局促,教师通过增加结构性材料、视听电子产品、玩具图书等,辅以丰富的辅助材料及幼儿自定游戏规则,通过向走廊、角落、楼道的拓展延伸,让小教室小得精致、小得巧妙。

2.重点区域凸显艺术体验

结合我园省级“十三五”课题“丰富体验:幼儿艺术启蒙教育的深化研究”,我们开展了更为聚焦的“艺术区域”专题研究,确立了表演区组织实施的研究重点(小班:尝试表演区与角色区的互动;中班:重点研究走廊表演区间的功能细化及角色分工;大班:重点探索表演区与户外草坪的实景融合)分层落实,凸显艺术表演氛围。教师搜集各种低结构材料投放于美工区,让幼儿尽情创作。语言区投放幼儿更感兴趣的有声、可视读物,培养幼儿敢说、能说、爱说的能力。

3.户外游戏空间拓展丰富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因此,我们对幼儿园户外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倾力打造丰富有趣、富有创意的户外游戏空间。

(1)“旧地”生花 “闲地”巧用

原本破旧的四合院经过老师和幼儿们的包装、改造,成了包含“声临其境”“魔幻色彩”“创造空间”“时光记忆”“星光大道”五大区域的影视基地。在这里,幼儿们玩录音、化妆、服饰搭配、摄影、走秀……把一直闲置的三楼平台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打造成“空中花园”“欢乐水世界”两大区域。这里俨然成了幼儿们照料、观察、涂鸦、写生、欣赏、游戏等富有艺术品味和生活情趣的休闲场所。

(2)“辟地”组建 “借地”发挥

我们给一马平川的户外硬地分区设障,添置多种材料,进行搭建、重组、替换,满足幼儿各类运动的需求;充分利用校园里的几棵大树,结合绳索、轮胎、木板等工具开展爬树、平衡、拉升等“大树游戏”;利用观赏性绿化带中的短小索道及圆形小池塘,组合设障,营造丛林探险的野趣。

(3)“就地”取材 “因地”制宜

沙水区,我们添置水壶、竹筒、水枪等玩水工具,搜集多种型号的水管与之衔接,草地灌溉、荷花池换水等活动让游戏更加有趣;西面饲养小屋多了小羊、小鸭、小兔等小客人,幼儿们喂养、逗乐、写生,一片欢声笑语;种植区种上各类蔬果绿植,幼儿除草、捉虫、照料,忙得不亦乐乎……墙面打造成涂鸦区,线描画、粉笔画、颜料画,幼儿尽情挥洒……户外游戏时,幼儿们观植物、动物,以写生、画日记、种植微景观等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充满了浓浓的田园艺术气息。

三、师幼互动——有趣

1.做幼儿成长的陪伴者

我们努力成为幼儿游戏的玩伴、学习的伙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机械、高控地灌输学习内容。

小班歌唱活动“花猫照镜子”中,教师带上猫耳朵,穿上涂有咖啡色颜料的雨衣,头发上粘几片枯树叶,脸上涂上咖啡色的颜料,俨然一只“脏小猫”。幼儿和这样一只会说话、会眨眼、会做动作、会唱歌的小脏猫玩游戏,有趣极了。

为了让幼儿熟悉巩固歌词,我们设计了“帮小脏猫擦一擦”的游戏。小猫哪里脏,就拿工具帮小猫洗洗脸、擦擦身体、梳梳毛发,亲眼看到小猫从脏到干净的转变,教师陪伴幼儿一起感受玩中学的乐趣。

2.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我们关注幼儿学习的需要,通过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的各种条件,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

班本剧《三只小猪》实施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一面“小猪盖房子”的晨间签到墙。幼儿每天来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乐高积木盖房子。为了保持幼儿对盖房子的兴趣,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由易到难,分层次推进。第一层次:根据数字盖房子。教师提供点卡数量(1-5)幼儿盖房子。幼儿们会一边点数,一边检验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第二层次,引导幼儿从垂直建构拓展到横向建构,让幼儿感受到联结,房子变宽了;第三层次:尝试让小班幼儿由独自搭建发展到两两合作搭建房子……整个晨间签到“小猪盖房子”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将指导策略自然地、循序渐进地融入到盖房子这个学习情境中,支持幼儿与环境的充分互动,自主探索,从而让幼儿获得数学、空间、语言、社会等领域的发展和成长。

3.做幼儿经历的观察者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幼儿都应该得到独一无二的回应。我们通过“学习故事”和“课程审议”来呈现幼儿的游戏行为,落实课程游戏化精神。

在小班童话剧主题“狐狸和乌鸦”中,老师在示范乌鸦叼肉的动作后,幼儿们纷纷模仿,或者创编不同的“叼肉”动作。有了道具的不断投放,幼儿们对表演更加充满兴趣。区域活动时,表演区常常门庭若市。

表演时,幼儿们自己选择道具,自己分配角色,自己看著图片选择骗狐狸的方法,能力强的幼儿还能流利地讲述或者即兴创编台词,玩得不亦乐乎。

虞永平教授提出:“课程游戏化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将过去的课程全盘抛弃,重新建立一套游戏化课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幼儿园所做的课程都是有价值的,其中包含了成功、失败,包含了创新和教训,不能轻言放弃。”我们始终秉承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关注儿童、关注过程,共同建构更加有“趣”的课程。

猜你喜欢

盖房子虫虫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动物盖房子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虫虫涂鸦
在极地盖房子
动物盖房子
建构游戏玩不够
虫虫攻略之“屎壳郎”
虫虫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