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体验”的翅膀
2020-05-11杨姝
杨姝
【摘 要】 “体验”是指体验式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更加侧重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打造学生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此,本文从体验式学习的内涵与特征出发,并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数学交流、知识应用四个方面,对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落实进行了简要阐述,旨在通过体验式学习模式的运用,让小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体验;特征;策略
一、体验式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便有很多教育界学者对“体验式学习”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人们对于体验式学习的认识角度不同,对体验式学习模式所提出的概念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分析之后,将体验式学习模式概括为: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践、探究、反思而获得发展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者个体在学习中的体验意义发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亲身体验与感性经验积累,以相对真实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体验式学习模式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模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体验式学习模式具有亲历性、情境性、情感性、实践性的特征,可以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模式中获得身与心的满足,营造出一种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促进同伴之间相互激励,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有效策略
1.创设情境,体验生活情感
情境是体验的一扇窗,在情境中学会主动发现问题,以情促思,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那么教师在数学情境创设中应主动联系生活,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情境引领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激活学习内驱力,在数学情境的观察、猜想、推理以及交流活动中,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渴望,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以“人民币的认识”为例,教师可以将课堂布置成一个小型商场,将自己身边所能利用的物品作为商品,如将桌、椅、板凳视作为生活用品,将书、本、笔袋作为学习用品,将扫帚、拖布视为清洁工具,模拟多个小商店,并印制或者绘制一些卡片充当货币,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售货员与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商品,与商家谈论每一件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多少钱才能买下自己所需商品,引领学生进入到生活情境中。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实践活动,如“我帮妈妈买东西”。妈妈可能会让学生买一瓶酱油,也可能买一支牙膏。这时学生拿着家长给的钱独立完成购买的过程,从而在真实的生活经历中认识人民币的种类与用途,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在数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情感被激活,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在“体验”中真正理解学习数学的价值。
2.自主探究,体验“再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根深蒂固的需要,特别是在儿童时期,这种需要更加强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注重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给学生营造更多发现与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获得成就感,进而生成创新意识,锻炼创造能力,升华学生的数学“体验”效果。
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发一张纸、一个剪刀,让学生按照纸张上的印记剪下一个圆,将剪下的圆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反复多次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请观察你手中已经对折多次的圆,你发现了什么?”这时我们发现每一个学生都聚精会神地低头观察自己手中的圆,有的学生经过测量发现每一条折痕都一样长,也有的学生发现每一条折痕都会经过一个点,这个点在圆的正中心。由此引出圆心的定义及其字母表达形式,让数学知识的学习源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一个圆里面会有多少条半径呢?”以问题引领学生“再创造”,自行设计实践,尝试提出假设,操作推理验证,最终建构出“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且相等”的结果。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亲身体验了多样学习活动,主动发现知识,体验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在体会创造的基础上学会了“再创造”,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数学交流,体验合作乐趣
大量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可以起到增强团结协作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信息分享与经验交流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以“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学习为例,在学生认识基本的长度单位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如一步有多长?桌子、黑板、墙壁的长度是多少?操场的长度是多少?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热情高涨,有的测量,有的记录数据,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主动探讨,在数学交流中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数学交流中,小学生成为了自己学习的主人,每一个人都有动手参与的机会,数学学习不再是优生的舞台,通过每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促进了数学概念的构建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学生不仅体验到了数学合作交流的乐趣,更加助力了合作学习品质的生成。
4.知识应用,体验应用数学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不应局限于课堂的有限时间与空间内,需要通过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将现实问题转变为课堂中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与数学的灵活转换中感受到数学的无穷乐趣,从而树立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意识。
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拼拼搭搭”的游戏,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学具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拼搭出一个漂亮图案,学会利用所认识的图形创造出美丽的图案,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畴中应用数学知识。又如,在“认识物体 ”的教学后,学生已经对各种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辨认、区分四种不同的立体图形。第一步,“摸一摸”,感知所触摸到的图形特点;第二步,“说一说”,说出所摸到的图形有哪些特征,是什么图形,并举例说明生活中与这个图形相关的物体有哪些;第三步,“搭一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不同的立体图形搭建出自己喜爱的动物或建筑物,在应用数学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学会利用数学服务生活。
应用数学的“体验”,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可以带领小学生的數学学习冲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体验到做数学、用数学才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以此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知识获取过程的重要性,强调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更加真实、有趣、有价值的学习体验中获得更深的理解与感悟,转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方法与态度。体验式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插上了一双翅膀,促进了小学生数学学习“质”与“量”的飞跃,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天军.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学周刊,2017(15):33-35.
[2]陈伟.试论“体验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27):10-11.
[3]凌霞.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68-69.
[4]曹南.建构主义理论对小学“数学模型建构与生活体验融合”的启示[J].华夏教师,2018(0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