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材料探究学习促进多维发展的研究
2020-05-11李文晔
李文晔
创客教育是一种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的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育模式。创客理念下的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让幼儿的运动、思维、感知得到全面发展,让幼儿在不断的创想和行动中积累经验和自信。教师把材料作为“创”的切入点,将创客理念引入到美术教育中,让幼儿参与到材料的探究过程中,充分感知材料、和材料进行互动,建构儿童的经验。
探究式学习的主体是幼儿。因此,材料的“创”不是由教师创意而后转教给幼儿的行为,而应来源于幼儿的探究,只有通过动手动脑的实践获得对创新材料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创客美术创作。
在家庭中,幼儿经常在食品的烹制或保鲜、药品的包装等环节中接触到铝箔。同时,铝箔本身具有光滑易着色、柔软易造型且无毒性的特点。我园幼儿在生活区的烘焙游戏中,对铝箔的性状和功能萌发了强烈的探索兴趣。因此,教师敏锐地发现了铝箔这一课程资源,给予幼儿充分的感知、尝试、把玩铝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幼儿迁移玩纸、玩泥的经验,尝试将铝箔通过撕、揉、卷、折、剪、搓、编、插、包裹、拓印、一把抓、划刻、涂画等方式进行加工,并鼓励幼儿观察、欣赏加工后的铝箔造型,借形想象,开展创意美术活动。在这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中获得审美的体验,更能获得其他多个领域的多维度发展。
一、健康领域
不同年龄的幼儿探索铝箔材料的性状时,在不断把玩的过程中,增强了小手肌肉精细动作的灵活度,发展了双手协作的配合程度。
小班幼儿的手指动作相对简单稚拙,虽然还不能灵活使用美术工具,且没有丰富的创作经验,但他们也在简单的揉、抓、撕、贴等动作中创作出独特的作品。例如:小班幼儿在将果实包裹在铝箔中时,发现不同的果实通过一把抓的包裹,能产生形状各异的造型。这些造型看起来有的像妈妈的卷发,有的像娃娃的尖鼻子,有的像星星,还有的像小碗……这些形状拼在一起就变成可爱的小脸。
中班幼儿的手工经验来源于小班的积累,他们可以较自如地使用工具。因此,借鉴剪纸的经验,他们将平整的铝箔当成纸,运用折叠剪、抠剪、破剪等方式,剪出造型各异的雪花。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还发现铝箔具有易着色且具有银色光泽的特点,借助版画的形式,用铝箔包裹具有几何造型的凹凸版,并利用油性笔在凹凸的铝箔片上均匀涂色,创作具有波普风格的炫彩画作。
大班幼儿的手指动作较为灵活,且具有一定的力量,经过几年的幼儿园学习和生活,他们已经具备较成熟的手工技能,同时,此年龄的幼儿学习能力和自信心也相对高涨。他们灵活运用已有的玩纸经验,将铝箔类化为纸,剪折出了美丽的锡箔花。他们发现了铝箔有质地软、易塑形的特征,便利用拓印经验,将铝箔包裹在叶片上,用指腹摩挲拓印出具有叶脉纹路的铝箔叶片。他们还运用编织绳子的技能,先将铝箔搓制成小条,然后用铝条编织、扭拧出造型各异的立体小人。
二、语言领域
1.表达词汇更加丰富精确
幼儿以区域游戏和小组游戏的形式,展开对铝箔材料的探究学习,通过与同伴的观察、模仿、交流、学习产生的对话,促进幼儿描述语汇更加丰富准确。
例如,量词的习得与运用。幼儿在取用铝箔时,要描述准确是需要一张、一片铝箔,还是一卷铝箔。又如:学习使用生动准确的形容词描述事物。在探究中,幼儿发现在用铝箔拓印树叶叶脉的纹路时,如果使用往常的拓印方法,用指甲或笔盖等硬物刮擦,很容易将铝箔抠破。在反复试验获得最佳拓印方法后,一名幼儿这样向同伴“传授经验”:要用手指尖这里的肉垫,慢慢地顺着叶脉多摸几次,就能把叶脉的花纹印清楚了。
2.倾听习惯愈发悦纳他人
幼儿的学习往往来源于自己的直接经验,通过同伴间的经验分享能有效提升幼儿倾听的习惯,让他们更加愿意积极地采纳他人的建议。例如,在使用铝箔创作《外星探秘》之初,幼儿对铝箔的加工方式仅限于折叠。个别幼儿尝试大胆的搓揉,产生的自然皱褶与星球表面十分相似。教师鼓励其将自己的发现分享,启发了更多的幼儿跳脱出折叠技能的拘束,大胆地使用搓揉、卷折,甚至出现了剪粘等创作形式,提升了星球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他人经验有效地支持了幼儿对创作材料特征和性状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经验不再封闭,而是更加积极和开放,倾听的耐心也增加了。
三、社会领域
人際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在创客美术活动中,个人作品和集体成果的产生,都有效推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深度。
1.促发幼儿合作行为的萌芽
小班幼儿用铝箔包裹果实时,自发地交流了起来,有的说:“八角裹起来像星星。”有的说:“核桃裹起来像小碗。”当他们把两个八角放在一起,变成了小丑的眼睛,加上花生包裹出的“鼻子”,又有幼儿摆上了小碗一样的“嘴巴”,一张铝箔做的“脸”就诞生了。幼儿将想象的意象进行经验的联想,促发了集体合作下完成的创作。
2.支持幼儿意志品质的坚守
在一次创作过程中,幼儿想要迁移板画的经验,使绘制的几何线条有凸起的效果,以便蒙上铝箔后产生凹凸的造型。一开始,他们尝试了沿着线条粘麻绳,但无论使用胶棒还是乳胶,麻绳总是会移位;他们又尝试用纸黏土搓细长条当线条,然而,纸黏土干燥后有弹性,蒙上铝箔后凸起就被压扁了,效果仍然不理想。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继续尝试手工中常用的热熔胶,将热熔胶枪的枪嘴沿着绘制的几何线条打胶。热熔胶冷却速度快,干燥后坚硬,符合幼儿对创作的需求。幼儿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收获成功的自我满足。
3.创造幼儿团队合作的机遇
在将铝箔树叶当作“花瓣”的创作中,大班幼儿需要使用方形铝箔剪多个花瓣,并用安全图钉将花瓣钉起来。其中的难点是,折叠次数与剪下铝箔的弧度决定了花瓣形状的多样性,有的幼儿已掌握方法,能剪出自己需要的花瓣,有的幼儿则遇到了困难。为了保证全组花篮中有足够数量的铝箔花,幼儿自发地分工,有的负责剪折花瓣,有的负责将多个花瓣累叠,有的负责小心翼翼地用安全图钉插成一朵花。幼儿能迁移玩大型积木搭建时分工合作的经验,将完成一朵花的步骤,有的技术挑战,有的重复劳动,有的做精细活,根据同伴各自的特质合作完成作品。
四、科学领域
幼儿在观察、比较铝箔性状的过程中, 发现了铝箔的多种特征,如:铝箔的延展性、不透水性、易塑形性等特征,科学素养进一步提升。例如,在感知到铝箔具有可折叠性时,幼儿自发开展了竞赛——比比谁折叠的次数多。通过竞赛,幼儿获得了以下结论:铝箔的折叠次数与铝箔纸的大小有关;铝箔一般只能折叠7次;折叠时,用指甲刮擦折痕位置可以让铝箔更易折叠;无法折叠更多次数的原因一是整体的厚度增加了,二是手指的力气不够大。这些实验结论的获得,离不开幼儿对材料的测量、比较,进行归类、判断、推理,不仅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还提升了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素养。
创意美术作品的诞生,是幼儿探究材料、加工材料,从而实现设计方案的创客活动过程。材料自身特有的色彩、形状、质地等性质,既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更发挥了对幼儿的语言、动作、科学素养和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师创设包容开放的环境氛围,持续深入地观察了解幼儿,支持他们独立地完成作品,产生成功的体验,不仅保持幼儿美术创作行为的可持续兴趣和能力,更能促进他们成为和谐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