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教育之花盛放于课堂教学
2020-05-11蓝翠翠
蓝翠翠
[摘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那么,德育教育即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堂就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将德育春风化雨,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无形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初衔接之际,学生心理还相对幼稚,利用故事性强的文学文本巧妙地影响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有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渗透;潜移默化
一、把握心理特征,有的放矢
学校德育工作主力军是教师,教师的榜样力量对学生而言无穷大。两千多年前,孔子日:“因材施教。”因此,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也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心里特征开展才能事半功倍。
七年级第一个学期是小学和初中衔接最为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引导好学生的德育品行,树立正确的中学生行为规范意识,为今后的初中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时期的学生,好动、狂躁,带着小学生的幼稚,又夹杂着初中生的萌动,伴随着“觉得自己长大了的心理”,追求自由,开始不听从家长和老师的教导,特立独行,彰显个性。七年级是迈人青春期的标志分水岭,这阶段的学生敏感好奇,自尊心强,却又自以为是。因此,课堂上的教学要兼具考虑这些心理特征,做到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德育效果才能与预期靠近。
二、妙用故事引导,把握契机
德育教育的最佳境界应是与教学相结合,渗透于教学的各领域,达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它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兼具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七年级的语文课文中,许多文章里故事性比较强,对学生富有吸引力,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和阵地。
课文中优美的文章孕育着强大的能量,文章的精神内涵就是富有力量的德育光芒,让学生吸收,并内化为自我精神内核。以七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如敬业、乐于助人的内容《纪念白求恩》,這是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名篇,它通过记叙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幸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敬业奉献的精神,并号召大家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的故事浅显,学生们都看得懂。我在上课时就针对欠缺集体主义精神的孩子加强教育,从课文具体事例延伸到平时的集体班级生活,引导学生反思自我行为,使其心灵受到震撼,并积极做出改变。
如热爱自然、珍惜童年、感恩师长的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通过回忆儿时的趣事和读书求学的热忱,突出表现了对童年的怀念和对老师的感恩,对生命的珍视。例如有些学生平时懒惰,喜欢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尤其喜欢给自己标榜“不是读书的料”。针对此种情况,我从思想上加以引导,先天的天资并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后天的努力才是决定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只要肯学,能够吃苦,勤奋钻研,终可达成目标。通过课堂的潜移默化,让学生认识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从而告别过去,尝试努力克服困难,认真成长。如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内容《秋天的怀念》《散步》,这些文章都是故事性比较强而语言优美,道理浅显易懂的精美散文,学习的过程中把握德育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巧妙的思想熏陶。这些珍贵的养料,应该利用好每一节课传达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阅读优秀书籍,内化升华
生活是课堂的外延。课内与课外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课外阅读优秀读物也是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内所得,并且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发展意志品质。七年级阶段,我主要是介绍学生阅读人物传记文学作品,例如,《青年毛泽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狼图腾》等优秀书籍,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给予读书方法指导,使学生收到实效。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还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传道受业解惑,更应该善于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一个合格的教师,既应该是教学的专家,也应该是开展德育工作的行家里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身教更胜言传。因此,在教学中,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领路人,行为的标杆,用自身良好优秀的德行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