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和谐社会的幸福民生建设探究

2020-05-11景楠

世界家苑 2020年2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物质精神

景楠

摘要: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民生建设,科学的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幸福民生的基本前提。和谐社会的幸福民生需要同时满足精神与物质层面的要求;需要全体民众与个人幸福的融合生长;要求自然发展、社会发展、个人发展和谐共进。在和谐社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发扬先进文化、维护公平正义、保证政治民主、促进经济发展等对幸福民生建设进行加强。

关键词:幸福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物质;精神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主张对人民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进行解决,正在逐渐对幸福民生建设力度进行加强,能够在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国梦以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的长远发展有利。

1 幸福民生的重要作用

幸福民生问题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并且能够对国家稳定发展改革大局产生影响,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对幸福民生建设足够重视。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对各种挑战和矛盾进行化解的社会转型期,幸福民生的建设问题能够直接影响国家发展。建设幸福民生的质量越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帮助越大,就能在越短的时间内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得以完成。

对幸福民生问题进行充分重视,能够在实现科学发展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科学发展的科学性能够在实现幸福民生的过程中得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人民幸福、政治善治、经济增长、社会和谐以及文化发展。

有效的进行幸福民生建设,能够使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只有有效的保证幸福民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自身幸福是人类参与一切社会活动与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完成和谐社会的构建最主要的是对利益兼顾以及利益平衡的问题进行解决,并且以此为前提社会终极价值准则公平正义及逆行践行和发扬。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条件就是保障幸福民生,只有对民生进行不断改善。建设民生幸福的质量能够直接决定社会和谐化的程度。民生幸福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和谐之源与和谐之本。

进行幸福民生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視人们的利益,为广大人民的利益提供保障。信服名声进行最根本的人民群众利益,能否有效的解决、发展、维护人们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能够为实现幸福民生提供保障,也是对执政党的重要考验。我们必须在最高标准上建设幸福民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使人们获得的利益不断提高。

2 基于和谐社会的幸福民生建设策略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幸福民生是其中的核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有效的建设幸福民生。

2.1 以经济建设保障幸福民生建设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有效的保证经济发展,才能使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经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为幸福民生建设提供有效依靠,如果经济建设的成果不好,将会严重威胁幸福民生建设。由此可见,幸福民生建设与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我们追求的是健康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幸福民生是其终极目的,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实际上,在建设幸福民生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是重要手段,发展经济能够实现幸福民生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我们应该对经济发展进行坚持,有效的同意发展目的与发展成果,充分的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对全面改革进行进一步深化,在更大程度上发展社会生产力,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才能使建设幸福民生的目标得以实现。

2.2 对人民的民主权利充分重视

幸福民生建设处理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外,还需要一定的政治保障。如果民主政治保障缺乏,是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幸福民生建设的。充分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是幸福民生最基本的政治保障。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幸福民生是其关节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通过民众的幸福指数来进行评价。充分的体现民众民主权利和人民当家做主是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在这方面需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对民众的幸福指数进行提升,在他们享受民主权力的前提下对幸福和尊严进行体验;二是要保证国家事物能够得到民众的有效参与。应该以改善民生为充分实现民众民主权利的政治目标,推动幸福民生建设。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幸福民生的相关问题,如贫富差距、社会保障等。这不仅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更对国家长治久安构成威胁。所以,在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民生幸福的过程中,必须对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原则进行坚持,以解决民众需求为出发点,完成决策评估监督机制以及民主决策机制的构建,使民众对国家社会发展事务的监督权、选择权、参与权、知情权得到提升,以可靠的制度为幸福民生建设提供保障。

2.3 对优秀文化进行发扬

同样建设幸福民生也应该与人民基本的文化需求密切相连。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文化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精神层面的保障。幸福民生的组成部分中包括文化民生。而文化有精华有糟粕。幸福民生建设需要对优秀的文化进行大力发扬。如果无法接受先进文化的有效指导,那么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性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更不可能使幸福民生得以实现。大多情况下,在人民温饱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前,国家为了使人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会将发展重心放在经济民生上,但是在温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后,就会努力发展小康社会,除了进行经济民生建设外,还需要进行文化民生建设。只有共同发展经济民生与文化民生,才能使幸福民生的目标得以实现。因为,在建设幸福民生的过程中先进文化能够为其注入动力,能够使民众心灵和社会面貌更加纯净。特别是现阶段,我国就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导致人们需要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人民更加迫切的需要文化民生。只有借助优秀文化的力量有效的发展文化民生,才能在精神层面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民生建设,在能有更加的几率使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得以实现。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幸福民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主义建设工程,对国家发展存在积极意义,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既需要政府对自身的主导作用进行积极发挥,还需要社会各界进行积极配合,更加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幸福民生建设。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加强社会保障、加强经济建设等措施,对建设幸福民生进行进一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唐弢,王健.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民生问题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5(05).

[2] 郑杭生.抓住改善民生不放, 推进和谐社会构建——从社会学视角领会十七大报告的有关精神[J].广东社会科学,2008(01).

[3] 金小明.基于民生改善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公共管理自动化方案构想[J].商业时代,2013(07).

[4] 王刚,张文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的民生幸福意蕴探析[J].理论探讨,2016(03).

[5] 金伟,陶砥.新时代民生建设的旨归: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J].湖北社会科学,2018(05).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物质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