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引领下的英语文学体裁作品层次性阅读

2020-05-11章晨

校园英语·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意图语篇新课标

英语阅读教学是学生接触英语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近年来,英语阅读教学过分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弱化语言的信息功能和思维功能。(文秋芳,周燕,2006)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浮于表面,不利于思维品质的提升。《新课标(2017)》要求教师添加文学体裁作品阅读,改变教学模式,探讨新路径,唤醒学生对于英语的热爱。笔者紧跟《新课标》,利用what、how、why三步层次性设计教学,希望对于教师的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一、阅读的层次

在设计阅读课程中,要由表及里,层次递进性地帮助理解作者意图。Grawley和Mountain(1995)分阅读三层次:字面理解阅读,阐释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葛春生、何精英(2014)将阅讀层次分为文本阅读、文学阅读、文化阅读。《新课标》要求阅读课设计之前,执教者应当分析:文章的内容,文章要表达的内涵,作者写作手法。 根据由浅入深原则,执教者可以将教学环节设计为三类:what,how,why。

二、案例解析“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1.教学内容分析。本文通过作者看到的车祸说起,作者认为司机会将撞坏的篱笆置之不理,可是司机却修好了篱笆。通过故事,告诫读者不能受眼界局限,要跳出局限。

2.教学过程片段。

(1)what——文本基本认知,为主题探索做铺垫。

【任务1、2】分别通读2-8段和9-11段,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作者的想法和态度。

(设计意图:在文本理解阶段,执教者可以根据作品特色,利用时间轴、表格等,帮助学生形成文章脉络、文体结构图示,为课外阅读打下基础。可以分为两部分阅读,既没有影响阅读体验,又给阅读留有神秘感。让学生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语言知识,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转变,既为深层次阅读做铺垫,又能理解小说结构,为同类型文章的学习积累背景知识。)

(2)how——作者写作手段,探索如何体现主题。

【任务3、4】para 3 :why did the author dislike the driver? (improper clothes and behavior)

para 4-8: What did the author do when he saw the driver tried to the fix the fence but failed? (take pleasure in his misfortune)

【任务5、6】para 9-11:what writing skills does the author apply?

whats the function of the words in para.9?

immediately, doggedly  scrupulously even extra  stronger impervious

To prove          the mans good quality

To make the contrast            more striking             .

(设计意图:对于写作手段的探索,可以帮理解文章深意,加大学生语篇赏析能力,提升阅读兴趣。任务3和4融合在任务1中,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偏见以及由此带来的幸灾乐祸。这两个任务是对作者思想的探索,提升学生的总结与推理能力,并且和下文的故事高潮形成对比,间接展示本文主题。任务5、6是任务2的延伸,是对写作手段的探讨,帮助学生赏析语篇。也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特征、表达方式,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3. Why——文本深层含义,直接探索文章主题。

【任务7】the Change of the author and his attitude

The author was confined by window.

(设计意图:文学作品暗含了作者想法或启迪,需要揣摩。这种间接获得他人内心想法和启示的过程也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任务7探讨作者的转变,也是在探讨主题。在探讨主题之前,铺设脚手架,作者原先对于司机的偏见是由什么造成的,既和任务3呼应,又和任务8进行呼应,帮助学生破解本文含义。)

【任务8】

(设计意图:这幅画在引入部分没有影子,学生猜测图片故事,引入图片与任务8形成对比。在对比基础下,问: What are we confined by? 在答案appearance等基础上,引发思考——该如何避免偏见。引入的图片,是在主题引领下放的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脚手架。)

三、总结

在小说教学设计之前,按照《新课标》what,why,how解读语篇,围绕主题,设计what、how、why层次性阅读。在what环节,利用文学作品体裁特征,用表格、时间轴等,让学生获取、梳理语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为文章深入解读铺垫,帮助学生架设结构图示,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在how环节,着眼文章细节,与学生一同分析写作手段、赏析文章,加深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提升思维品质,为文章内涵突破扫清障碍。在why环节,经过铺垫,建构脚手架,以帮助学生达成内涵理解。教师也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加上课堂延伸活动等。

参考文献:

[1]Crawley, S. J. & Mountain, L. H. Strategies for Guiding Content Reading[M]. Boston: Allyn and Bacon,1995.

【作者简介】章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

猜你喜欢

意图语篇新课标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不打自招
不打自招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