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瓷艺空间

2020-05-11卢娜

东方企业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外销瓷器出口

卢娜

展馆意大利米兰·Prada基金会中心

展期2020年1月30日-2020年9月28日

時间每天10:00-19:00 周五至周日延长至20:00

提前一小时入馆 周二闭馆

我国古代瓷器出口的途径,大致可分为陆路和水路,陆路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运送瓷器到西域各国;水路又可分为东南亚和西亚、东非两路。中国瓷器的外销尤其体现在海上的“陶瓷之路”,我国有着很长的海岸线,很早就有发达的海上交通,同世界各国产生了友好的交往关系。随着瓷器的出口,我国的制瓷技术也随之外传。

此次“瓷艺空间——来自中国的瓷器”展出了自16世纪至19世纪中国针对不同市场、不同宗教和不同社会群体制作的瓷器。该展览充分展示中国人在瓷器制造领域的智慧,为迎合纷繁多样的市场品味和需求而因地制宜生产瓷器,展出的中国出口瓷器藏品共计1700余件,规模之大、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此展览分为三部分:一个房中房、一个棕色丝绒覆盖的陈列窗结构,以及一个金色私密空间。

1 荷兰船模型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江西景德镇窑釉上粉彩瓷,32 x 28 x 13 厘米2“peixoto”盾形纹章瓷瓶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瓷器,33.5 x 16.5 厘米阿尔梅达博物馆藏

本次展览的核心是第一部分,主要展出了从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饰以欧洲肖像的明朝瓷器。“首批订单”通常指葡萄牙人抵达中国后委托定制的第一批中国瓷器。16世纪初,葡萄牙人在中国和欧洲的瓷器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首次向中国订购西方肖像装饰的瓷器。早期西方的订单极为罕见,仅有150件存留至今。本次展览从世界各地的公共和私人收藏中精心挑选了54件无论从种类、肖像还是制造时期来说都符合“首批订单”的珍贵藏品。展览第一部分还将展出少量为中东市场定制的刻有波斯和阿拉伯铭文的稀有藏品,以及一件复刻中国原版制造的萨菲王朝碗藏品。

展览第二部分展出大量日常使用的瓷器,其栩栩如生的动物、水果、蔬菜等形态和造型生动诠释了中国出口欧洲餐具瓷器的精湛工艺和深远影响。这是18世纪60年代为了取悦在餐厅用餐的富有客人而特别设计制作的瓷器,形状大多来源于欧洲工厂生产的欧式瓷器,如德国的赫斯特和麦森工厂、里斯本的Real Fábrica do Rato等等。

展览第三部分展示了17和18世纪欧洲宫殿和贵族住宅中的“瓷器屋”,结合中国瓷器中镜子、漆板和镀金木雕等元素,美轮美奂。在欧洲各地,包括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和丹麦都建有“瓷器屋”,而其中建于1667至1687年间的里斯本桑托斯宫宫顶和1695至1705年建造的柏林夏洛腾堡宫的“瓷器屋”,仍留存至今。所有恢弘绚丽的瓷器屋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中国瓷器在其最原始的用途之外,展现了另外一种独特的艺术。在这里,每一件瓷器都被创造成为一件独一无二、绚丽多姿、中西合璧的艺术品,使观者宛如置身异国他乡。

16-19世纪是中国瓷器的高峰。明代前期,朝廷实行海禁政策,严禁商民私自出海,瓷器的出口主要依靠朝贡贸易。明代中期,瓷器开始被民间私贩出境。这一时期,欧洲商人、传教士和外交使节开始踏上中国这片神秘的土地,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家纷纷建立诸如东印度公司这样的企业,致力于东方贸易。随后荷兰逐渐夺取了向欧洲出口中国外销瓷的航运贸易优先权。

1 瓷器底部刻着波斯铭文的四边形执壶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瓷器(带金属细节),高 :27 厘米2 葡萄牙武器瓷罐高 :18.7 厘米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3 刻有“EM TEMPO DE PERO DE FARIA DE 1541”字样的瓷碗中国嘉靖年间(1522-1566),1541 年瓷器,7.8 x 18.2 x 17.1 厘米葡萄牙贝加地区博物馆

由于中国瓷器广受欧洲皇室及贵族的青睐,从而引发了欧洲各国对中国瓷器的追捧,大大刺激了中国出口瓷器的生产和销售。据著名史学家傅振伦先生统计,1602年至1682年,仅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到欧洲的中国瓷器就达1600万件,可见欧洲进口中国瓷器的惊人需求。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出口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和广东、福建等地生产的一些瓷器。出口的瓷器中多为定制瓷器精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为西方风格,此外还有些瓷器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被称为纹章瓷。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中国瓷器出口发展空前繁荣。康熙年间重新开放海禁,民间瓷器出口贸易数量剧增,出现外销热潮。从水下考古的成果来看,已经有很多载有中国瓷器的沉船被打捞出水,证明了中国瓷器航海外销的繁荣。另外,欧洲各国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大量中国明、清时期的瓷器,也足以说明中国瓷器外销数量的众多。

明、清时期,出口瓷器的种类十分丰富,器型多样,除盘、碗之类,还有瓶、觚、罐、执壶、奶杯、汤盆、剃须盘等。有些器物的造型与纹饰是传统的中国风格,有些器型如奶杯、剃须盘、汤盆等是欧洲人喜爱的造型,纹饰风格也同样既有中国传统纹样,也有西洋装饰纹样风格。清代中期以后,随着欧洲瓷器的诞生与发展,欧洲各国制瓷工艺不断进步,瓷器质量大为提高,风格不再一味模仿,中国瓷器外销数量也大幅度减少。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大量机制瓷器从日本和欧洲涌入中国,辉煌一时的中国古代瓷器外销史也随之终结。

我国古代瓷器出口的途径,大致可分为陆路和水路,陆路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运送瓷器到西域各国;水路又可分为东南亚和西亚、东非两路。中国瓷器的外销尤其体现在海上的“陶瓷之路”,我国有着很长的海岸线,很早就有发达的海上交通,同世界各国产生了友好的交往关系。随着瓷器的出口,我国的制瓷技术也随之外传。

带盖的猪造型瓷器(一对)清代,乾隆晚期(1736-1795)嘉庆早期(1796-1820),青花瓷,18.7 x 36.1 x 15.3 厘米19 x 36.5 x 15.2 厘米

此次“瓷藝空间——来自中国的瓷器”展出了自16世纪至19世纪中国针对不同市场、不同宗教和不同社会群体制作的瓷器。该展览充分展示中国人在瓷器制造领域的智慧,为迎合纷繁多样的市场品味和需求而因地制宜生产瓷器,展出的中国出口瓷器藏品共计1700余件,规模之大、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带盖蟹笼清代 乾隆年间(1736-1795)10.5 x 22.8 x 21.5 厘米

布袋和尚清代,乾隆年间,1770-1780 年,瓷器釉上彩粉彩和金釉盖 :34.5 x 35 x 33 厘米立 :4.4 x 51 x 44.3 厘米

此展览分为三部分:一个房中房、一个棕色丝绒覆盖的陈列窗结构,以及一个金色私密空间。

展览第三部分“瓷器屋”

本次展览的核心是第一部分,主要展出了从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饰以欧洲肖像的明朝瓷器。“首批订单”通常指葡萄牙人抵达中国后委托定制的第一批中国瓷器。16世纪初,葡萄牙人在中国和欧洲的瓷器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首次向中国订购西方肖像装饰的瓷器。早期西方的订单极为罕见,仅有150件存留至今。本次展览从世界各地的公共和私人收藏中精心挑选了54件无论从种类、肖像还是制造时期来说都符合“首批订单”的珍贵藏品。展览第一部分还将展出少量为中东市场定制的刻有波斯和阿拉伯铭文的稀有藏品,以及一件复刻中国原版制造的萨菲王朝碗藏品。

展览第二部分展出大量日常使用的瓷器,其栩栩如生的动物、水果、蔬菜等形态和造型生动诠释了中国出口欧洲餐具瓷器的精湛工艺和深远影响。这是18世纪60年代为了取悦在餐厅用餐的富有客人而特别设计制作的瓷器,形状大多来源于欧洲工厂生产的欧式瓷器,如德国的赫斯特和麦森工厂、里斯本的Real Fábrica do Rato等等。

展览第三部分展示了17和18世纪欧洲宫殿和贵族住宅中的“瓷器屋”,结合中国瓷器中镜子、漆板和镀金木雕等元素,美轮美奂。在欧洲各地,包括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和丹麦都建有“瓷器屋”,而其中建于1667至1687年间的里斯本桑托斯宫宫顶和1695至1705年建造的柏林夏洛腾堡宫的“瓷器屋”,仍留存至今。所有恢弘绚丽的瓷器屋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中国瓷器在其最原始的用途之外,展现了另外一种独特的艺术。在这里,每一件瓷器都被创造成为一件独一无二、绚丽多姿、中西合璧的艺术品,使观者宛如置身异国他乡。

柏林夏洛滕堡宫(Charlottenburg Palace)的瓷器屋

16-19世纪是中国瓷器的高峰。明代前期,朝廷实行海禁政策,严禁商民私自出海,瓷器的出口主要依靠朝贡贸易。明代中期,瓷器开始被民间私贩出境。这一时期,欧洲商人、传教士和外交使节开始踏上中国这片神秘的土地,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家纷纷建立诸如东印度公司这样的企业,致力于东方贸易。随后荷兰逐渐夺取了向欧洲出口中国外销瓷的航运贸易优先权。

由于中国瓷器广受欧洲皇室及贵族的青睐,从而引发了欧洲各国对中国瓷器的追捧,大大刺激了中国出口瓷器的生产和销售。据著名史学家傅振伦先生统计,1602年至1682年,仅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到欧洲的中国瓷器就达1600万件,可见欧洲进口中国瓷器的惊人需求。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出口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和广东、福建等地生产的一些瓷器。出口的瓷器中多为定制瓷器精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为西方风格,此外还有些瓷器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被称为纹章瓷。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中国瓷器出口发展空前繁荣。康熙年间重新开放海禁,民间瓷器出口贸易数量剧增,出现外销热潮。从水下考古的成果来看,已经有很多载有中国瓷器的沉船被打捞出水,证明了中国瓷器航海外销的繁荣。另外,欧洲各国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大量中国明、清时期的瓷器,也足以说明中国瓷器外销数量的众多。

明、清时期,出口瓷器的种类十分丰富,器型多样,除盘、碗之类,还有瓶、觚、罐、执壶、奶杯、汤盆、剃须盘等。有些器物的造型与纹饰是传统的中国风格,有些器型如奶杯、剃须盘、汤盆等是欧洲人喜爱的造型,纹饰风格也同样既有中国传统纹样,也有西洋装饰纹样风格。清代中期以后,随着欧洲瓷器的诞生与发展,欧洲各国制瓷工艺不断进步,瓷器质量大为提高,风格不再一味模仿,中国瓷器外销数量也大幅度减少。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大量机制瓷器从日本和欧洲涌入中国,辉煌一时的中国古代瓷器外销史也随之终结。

我国古代瓷器出口的途径,大致可分为陆路和水路,陆路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运送瓷器到西域各国;水路又可分为东南亚和西亚、东非两路。中国瓷器的外销尤其体现在海上的“陶瓷之路”,我国有着很长的海岸线,很早就有发达的海上交通,同世界各国产生了友好的交往关系。随着瓷器的出口,我国的制瓷技术也随之外传。

此次“瓷艺空间——来自中国的瓷器”展出了自16世纪至19世纪中国针对不同市场、不同宗教和不同社会群体制作的瓷器。该展览充分展示中国人在瓷器制造领域的智慧,为迎合纷繁多样的市场品味和需求而因地制宜生产瓷器,展出的中国出口瓷器藏品共计1700余件,規模之大、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此展览分为三部分:一个房中房、一个棕色丝绒覆盖的陈列窗结构,以及一个金色私密空间。

本次展览的核心是第一部分,主要展出了从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饰以欧洲肖像的明朝瓷器。“首批订单”通常指葡萄牙人抵达中国后委托定制的第一批中国瓷器。16世纪初,葡萄牙人在中国和欧洲的瓷器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首次向中国订购西方肖像装饰的瓷器。早期西方的订单极为罕见,仅有150件存留至今。本次展览从世界各地的公共和私人收藏中精心挑选了54件无论从种类、肖像还是制造时期来说都符合“首批订单”的珍贵藏品。展览第一部分还将展出少量为中东市场定制的刻有波斯和阿拉伯铭文的稀有藏品,以及一件复刻中国原版制造的萨菲王朝碗藏品。

展览第二部分展出大量日常使用的瓷器,其栩栩如生的动物、水果、蔬菜等形态和造型生动诠释了中国出口欧洲餐具瓷器的精湛工艺和深远影响。这是18世纪60年代为了取悦在餐厅用餐的富有客人而特别设计制作的瓷器,形状大多来源于欧洲工厂生产的欧式瓷器,如德国的赫斯特和麦森工厂、里斯本的Real Fábrica do Rato等等。

展览第三部分展示了17和18世纪欧洲宫殿和贵族住宅中的“瓷器屋”,结合中国瓷器中镜子、漆板和镀金木雕等元素,美轮美奂。在欧洲各地,包括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和丹麦都建有“瓷器屋”,而其中建于1667至1687年间的里斯本桑托斯宫宫顶和1695至1705年建造的柏林夏洛腾堡宫的“瓷器屋”,仍留存至今。所有恢弘绚丽的瓷器屋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中国瓷器在其最原始的用途之外,展现了另外一种独特的艺术。在这里,每一件瓷器都被创造成为一件独一无二、绚丽多姿、中西合璧的艺术品,使观者宛如置身异国他乡。

16-19世纪是中国瓷器的高峰。明代前期,朝廷实行海禁政策,严禁商民私自出海,瓷器的出口主要依靠朝贡贸易。明代中期,瓷器开始被民间私贩出境。这一时期,欧洲商人、传教士和外交使节开始踏上中国这片神秘的土地,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家纷纷建立诸如东印度公司这样的企业,致力于东方贸易。随后荷兰逐渐夺取了向欧洲出口中国外销瓷的航运贸易优先权。

由于中国瓷器广受欧洲皇室及贵族的青睐,从而引发了欧洲各国对中国瓷器的追捧,大大刺激了中国出口瓷器的生产和销售。据著名史学家傅振伦先生统计,1602年至1682年,仅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到欧洲的中国瓷器就达1600万件,可见欧洲进口中国瓷器的惊人需求。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出口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和广东、福建等地生产的一些瓷器。出口的瓷器中多为定制瓷器精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为西方风格,此外还有些瓷器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被称为纹章瓷。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中国瓷器出口发展空前繁荣。康熙年间重新开放海禁,民间瓷器出口贸易数量剧增,出现外销热潮。从水下考古的成果来看,已经有很多载有中国瓷器的沉船被打捞出水,证明了中国瓷器航海外销的繁荣。另外,欧洲各国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大量中国明、清时期的瓷器,也足以说明中国瓷器外销数量的众多。

明、清时期,出口瓷器的种类十分丰富,器型多样,除盘、碗之类,还有瓶、觚、罐、执壶、奶杯、汤盆、剃须盘等。有些器物的造型与纹饰是传统的中国风格,有些器型如奶杯、剃须盘、汤盆等是欧洲人喜爱的造型,纹饰风格也同样既有中国传统纹样,也有西洋装饰纹样风格。清代中期以后,随着欧洲瓷器的诞生与发展,欧洲各国制瓷工艺不断进步,瓷器质量大为提高,风格不再一味模仿,中国瓷器外销数量也大幅度减少。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大量机制瓷器从日本和欧洲涌入中国,辉煌一时的中国古代瓷器外销史也随之终结。

猜你喜欢

外销瓷器出口
中国的名牌瓷器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高傲的瓷器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Intertek2014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
开篇语
新闻浮世绘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