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实践研究

2020-05-11邓海云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实践途径学前教育专业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思想政治课程实践的含义和内容,论述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程实践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程实践途径。要突出思政课程的育人核心地位;坚持做到“八个统一”;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制度化建设;拓宽思政课的教学场地;深化思政课堂实践;丰富思政课外实践;改革学生成绩考评办法。促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成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学前教育事业接班人。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实践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环节。长期以来实践教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政治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程)教学一个薄弱环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程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观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构建相对独立而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举措。

一、思政课程实践的含义和内容

思政课程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简称。思政课程是课程德育中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是课程德育的主渠道,也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

根据《教育大辞典》,“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程实践,包括课内实践、校内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四个组成部分。

课内实践:思政课程课内实践是指在课堂内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在课堂内让学生动脑筋想、动嘴巴说、动手做、动身活动等,包括组织课堂演讲、课堂讨论、案例评析、时事评议、模拟演练、热点探究、影视观摩、课堂小结等教学活动。

校内实践:思政课程校内实践是指在校园内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是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包括学生在校内实训、調查研究、知识竞赛、歌咏大赛、文艺演出、摄影比赛、校内参观、听专题报告,人物访谈、政策宣讲、撰写观后感、读后感、总结汇报、实践成果展示、热点分析、历史追忆、现实观照、专题网上交流等活动。

社会实践:思政课程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到现实社会中去接受锻炼、体验生活、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等实践教学活动。如假期社会调查、参观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义务劳动、勤工俭学等活动。

专业实践:专业实践就是把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程专业实践就是把学到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幼儿教育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包括认知实践、跟岗实践和顶岗实践三个阶段。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程实践的必要性和意义

《意见》明确了加强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目的,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意见》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思政课程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程实践既有必要又意义重大。

1、必要性

(1)是贯彻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献,进一步推动了高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践。

(2)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迫切需要。中共教育部党组2017年12月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进一步指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3)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教育部于2005年联合发文指出,高校思政理论课应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避免流于形式,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机制。通过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努力让学生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4)是改革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程现状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就课本讲课本、就理论讲理论、内容抽象、言之无物,关照现实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节,“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灌输式”方法陈旧,教师教得疲沓、无奈,学生抬头率不高,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设施也未在教学中得到推广和运用,没有真正发挥思政作用。这种脱离实践的“思政课程”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不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5)是培养“四有”教师的需要。习近平指出:“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做老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这就要求高职师范院校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德育培育,促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把教书育人作为终身职业,具备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献给幼儿教育事业的志向。

2、意义

(1)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科学理论只有用来指导实践,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思政课程实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德育教育体系,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有助于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统一,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合社会实际、切合学生实际的实践,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学生头脑,进入学生心灵,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2)有利于发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体教师的作用,形成合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程实践,将教书育人落实于思政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之中,深入发掘各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所有思政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3)有利于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政课程的实践,让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接触了解社会中增长知识、提升素质和树立正确社会理想信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思政课程实践为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能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重新调整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第二,思政课程实践有利于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检验认识、加深体验、培养情感、锻炼意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思政课程实践有利于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来源,因为它提供了经验、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等知识,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消化、巩固和丰富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创新。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程实践的途径

1、突出思政课程的育人核心地位

習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站稳政治立场,满腔热情地在课堂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传递给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2、坚持做到“八个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了“八个统一”,即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挖掘思政课程教育资源,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一些宏观的命题讲得让学生能够入耳、入脑、入心。

3、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制度化建设

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为载体推进思政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高职学校要不断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切实推进和保障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程实践工作。

第一,加强对思政课程的领导。《意见》要求实践教学“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高职学校要切实制定思想政治课程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合理安排课时、制定考核办法,使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有章可循;为学校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提供场地、材料和资金等条件;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监督管理,促进实践教学的实施。

第二,形成各部门通力合作的育人机制。高职院校党委、行政机构、内设机构,要建立党委领导下相互联系、紧密合作、相互贯通的育人机制。突出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促使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整合各学科德育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学前教育专业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政教育从专人向全员的创造性转化。

4、拓宽思政课的教学场地

第一,打造网上思政课堂。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打造优秀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栏目,开展思想政治网络教学,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新时代网络特色的思想政治公开课。组织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开设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直播账号等,主动设置议题,开展互动交流、答疑释惑,壮大主流声音,对冲负面舆论。

第二,发挥学生社团育人作用。推动学生会、团委会和学生社团改革,引导学生干部成为青年学生的榜样和模范。建立思想政治社团,引导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5、深化思政课堂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克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思政课程”教学中注重“任务引领”下的“师生合作”,多让学生说、让学生做,通过讨论、朗诵、阅读分享、探究合作等活动,使课堂“活”起来,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潜移默化中育人,从而达到优化的学习效果。

6、丰富思政课外实践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在课外实践教学中真正落实育人的目的。通过“模拟法庭审判”、“建国70周年喜看家乡新变化”、“读红色经典,品百味人生”、“我为国旗添色彩”、“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实践教学,在丰富多样的思政课外实践中,促进学生增强综合素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实践能力。

7、改革学生成绩考评办法

《意见》要求思政课程教学“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评价应该课程化、全方位、立体化,从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教学分析解决问题时就开始考核考评。如课内实践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态度和表现进行量化积分考核。课外实践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次数、活动表现、活动成果给出考核成绩。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有效避免学生敷衍塞责、走过场、弄虚作假、包办替代等现象,极大地增强思政课程实践的效果。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程实践是实现思政课程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思政课程实践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有效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有机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有利于培养能够担负使命、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学前教育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Z].2005-02-07.

[2] 范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

[3] 赵晓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架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15.324-325.

[4] 刘向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9.52-53.

[5] 张国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涵义和基本方式[J].江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

[6] 金浏河,高哲.对“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8.60.

[7]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作者简介】

邓海云(1964.6—)男,汉族,湖南祁阳人,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程实践途径学前教育专业
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应具备的课程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
艾思奇《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