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散数学》中二元关系传递性的判定

2020-05-11张振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真值表传递性离散数学

张振荣

摘 要 《离散数学》中二元关系性质中传递性的判定是教学难点,本文列出传递性的真值表,利用真值表判断传递性直观有效,只有一种情形不满足传递性,其余情形都满足传递性。

关键词 《离散数学》 二元关系

0引言

在《离散数学中》,二元关系的性质包括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其中前四个性质可以由定义和关系图直观地表达,但是否满足传递性仅从定义很难观察出来。二元关系传递性的定义如下:

如果从定义来看,只能发现一种情形是满足传递性的,即如,,,是传递的,但是,怎么用定义来判断是否满足传递性呢?

1利用真值表判断传递性

我们不妨用真值表来分析这个定义,列出真值表如下:

真值表的第一种情形是我们熟悉的,从定义直接能判断出来的。比如,为真,为真,为真,则满足传递性。

从真值表判断,第二种情形真值为假,即不满足传递性。比如,没有出现有序对,则为真,为真,为假,由真值表知,这是不满足传递性的。

第三种情形和第五种情形看似不传递,但满足传递性的定义。如,为真,为假,为真,由真值表知,这是满足传递性的。再如,为假,为真,为真,满足定义,是传递的。

第四种、第六种、第七种情形都是包含一个有序对的,满足传递性,以第四种情形为例,,为真,为假,为假,最后真值为真,故是传递的。

第八种情形是空关系,虽然没有有序对,但是真值为真,故满足传递性。

定义理解清楚后,是不是所有的二元关系都很容易判断了呢?在二元关系中,包含很多组有序对,如果有一组有序对不满足传递的定义,但其他组都满足传递的定义,那这个二元关系仍然是不传递的,比如分三组有序对考虑:(1)为真,为真,为真,则满足传递性;(2)为真,为真,但为假,故不传递;(3)为真,为真,但为假,故不传递;因为(2)(3)不传递,故不满足传递性。

如果定义中的有两个或三个相等,那么它仍然符合传递性的定义。如,将有序对分为三组考虑:(1)有序对,(2)有序对,(3)有序对,三组都满足传递性的定义,故是传递的。

2总结

综上所述,根据传递性的定义判断二元关系是否具有传递性容易出错,而结合定义的真值表发现,只要二元关系中包含第二种情形,则就不是传递的,其余情形都是传递的。

参考文献

[1] 屈婉玲.離散数学(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真值表传递性离散数学
基于pHash分块局部探测的海量图像查重算法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语言追求
离散数学实践教学探索
严格偏好关系T-S-半传递性相关性质的研究*
二元关系传递性的等价定义及其判别法
基于实践教学的《离散数学》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