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身去哪儿”瓶颈如何突破

2020-05-11王兵

民生周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瓶颈百姓

王兵

随着“十三五”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进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诸多成绩。其中,场地设施变化尤为明显。数据显示,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13年的1.46平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1.86平方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数量更是比10年前增长一倍多。

然而,百姓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需求仍然没有满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瓶颈未从根本上突破。对此,本文从思想认识、推进落实、基础保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脑中有问号、心中有考量

解决“健身去哪儿”不只是场地设施建设,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服务。城市管理者侧重点要由“我要建什么”向“百姓需要什么”转变,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

首先要问百姓“会去哪儿”。百姓锻炼目的不同,对应的锻炼项目、方式和所需要的场地设施各不相同。因此,在场地设施建设上不能“一刀切”。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人们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认识也在拓宽,无论是家中、办公室、商场,还是通勤路上都可以成为健身场地。

其次要问百姓“爱去哪儿”。百姓爱去性价比高的、贴心的场地设施健身。

就单体场地设施而言。百姓希望除了基本的健身设施外,更希望有与运动项目相关的文化交流、科学健身指导设施,以及贴心的便民配套设施。

就一个锻炼区域而言。百姓希望除了有直接能满足其第一锻炼需求和潜在的全方位锻炼需求的各类场地设施和活动赛事等服务外,更希望有同行人能够共同参与的各类场地设施和服务。还希望有休闲、娱乐、商业等设施和服务,以及安全、医疗等基础保障设施。

就一个地区而言。百姓希望结合其日常就近就便健身和节假日出行的需求特点来布局,尤其涉及到跨区、跨市、跨省出行时,希望有一体化、联动的场地设施和活动赛事等服务。

还要问希望百姓“去哪儿健身”。从本地区民生和产业发展需求出发,针对目标人群布局他们“会去”“爱去”的场地设施和配套活动赛事等服务。同步建立智慧化管理服务平台,让百姓更便捷地知道“健身去哪儿”,并通过激励等手段让其去到相应的场地设施,实现人流和消费引导。“十三五”期间,这方面已有明显提高,但整体仍有待加强。

瓶颈之所以难突破,除了对“健身去哪儿”的认识有待提升外,更与对新时代下全民健身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不足有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健康将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第一需求。在满足健康需求的相关工作中,全民健身是主体工作之一,同时又是短板,是解决未来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系列国家文件的出台,中央对新时代下全民健身工作的综合价值和战略地位进行了明确。

但从地方对全民健身工作的摆位、体制机制安排和资源投入等实际情况来看,在认识上仍然有待提高。在一些领导看来,上级对全民健身工作的要求是弹性的,不是刚性的;全民健身是花钱的,不是挣钱的;发展全民健身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党和国家的判断和政策就这样被“稀释”了。

总的来说,只有城市管理者对“健身去哪儿”,以及对全民健身价值和地位的认识发生彻底转变,形成共识,才能形成突破“健身去哪儿”瓶颈的认识基础。

优化“全民健身”体制机制

当前,我国全民健身供给模式处于新旧动能的换挡期,正在从单一供给向多元供给转化,社会组织的服务供给能力短时间内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理应按照新时代全民健身的综合价值和战略地位进行相应的体制机制安排。

然而,在市、县两级,随着体育部门的合并,落实全民健身工作的人员编制和资金明显不足,越到基层越弱化,呈现“倒金字塔式”的现实困境。加之一些地區的全民健身部门联席机制尚未建立,许多已经建立的作用发挥也不充分,导致体育行政部门和政府调动各界落实工作的执行力明显弱化。为了更好地突破“健身去哪儿”的瓶颈,亟须对全民健身工作体制机制进行优化、提升。

夯实基础保障工作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北京、上海、山东、河北等20个省(区、市)已经出台了本级《全民健身条例》,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提供了法律支撑与保障。然而,还有10多个省(区、市)至今尚未出台《全民健身条例》。虽然我国依法治体的意识在不断加强,但法治建设总体还不完善。在解决“健身去哪儿”问题“最后一公里”的细化政策、标准体系、激励举措上,各地均有一些好的探索,然而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待提升。

这也就是说,突破“健身去哪儿”的基础保障需要进一步夯实。

可供参考的个人建议

一是通过党校学习等途径,加强市、县主要和主管领导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系列讲话和国家相关文件的深入学习,并针对如何切实落实开展研讨。

二是严格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全民健身部门联席会议机制。

三是有条件的地区单独设置体育部门,适合的可上升成“委”。已合并的地区要增加体育部门人员编制和资金投入。

四是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将体育相关内容单独成章。

五是将全民健身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

六是加大对民间智库、科研机构的购买服务力度,加强全民健身基础科研,以及国家标准体系、激励体系和智慧化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

七是加快国家《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修订工作,未出台和需修订本级《全民健身条例》的地方应尽快出台和修订。

综上,一旦我们对新时代全民健身的综合价值和战略地位有了共识,做好相应的体制机制安排,夯实各方面基础工作,那么在“十四五”期间,突破“健身去哪儿”的瓶颈以及发挥全民健身综合价值服务人们美好生活将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瓶颈百姓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百姓看家“风”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
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绕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