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平利县:精准滴灌润民生
2020-05-11郑旭
郑旭
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考察当地脱贫攻坚情况。
在该县老县镇,总书记进社区、入茶园、到学校和卫生院,与农户拉家常,关心脱贫致富情况,亲切询问中心小学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并衷心希望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像城市的名字一样:安康、平利,平安顺利。
平利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处在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属秦巴连片特困区的核心区域。至“十二五”末,全县仍有贫困村79个,贫困发生率高达22.4%。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平利县按照“统揽、带头、下沉、精准、真實、激励”十二字工作要求,发扬“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创优”的顽强作风,精准发力,苦干实干,举全县之力攻克贫困堡垒。
“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新社区工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搬迁群众在康士利工艺品社区工厂加工毛绒玩具。图/柳伟
贫困不除不罢休,精准滴灌润民生。截至2019年底,平利县贫困村已全部出列,累计减贫20466户58391人,贫困发生率由22.4%降至1.2%,先后荣获13项国家级荣誉和15项省级荣誉,多种创新模式在省市推广。
4月23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平利考察足迹,《民生周刊》记者就该县脱贫攻坚成效采访了当地部分干部和群众。
易地扶贫亦可安居乐业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平利县已有13490户37974名群众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所有农户安全住房得到保障。
4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该县老县镇的锦屏社区,实地察看了社区电子加工厂、毛绒玩具厂、服饰公司产品展示厅,对当地“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给予肯定,勉励企业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问题非常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法保障贫困群众就业。
在搬迁户汪显平家,习近平总书记同一家老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
汪显平告诉习近平总书记,以前在山里,住的是土房,走的是山路,干啥都不方便;搬到社区后,一家人住进了三室两厅的楼房,夫妻两人就近务工,还能照顾老人,过上了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易地搬迁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加强社区建设很重要。基层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抓好,求真务实,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平利县委办工作人员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锦屏社区安置了老县镇11个村的1346户高山危住户、地灾户和贫困户,共4173人。很多贫困户都和汪显平家一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一家几代人的命运。
据了解到,近年来,平利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先手牌”,本着“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要求,在全县每一个移民安置区都建有社区工厂,让贫困搬迁户实现了楼上生活、楼下上班的梦想。
“在社区工厂上班虽然比在沿海城市打工赚得少,但每个月也能拿到2000多块钱,而且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一位在社区工厂工作的女工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目前平利全县累计发展毛绒玩具、服装手套、电子元件、手工艺品等社区工厂83家,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
有评论指出,这种社区工厂模式,让搬迁群众离土不离乡、挣钱又顾家,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形成了“稳就业”闭环,又解决了农村留守和社区管理问题,凝聚并激活了各种生产要素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农民、企业、政府共赢。
沉好群众健康的“压舱石”
在当天的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老县镇的卫生院,实地了解基层卫生防疫、医疗保障工作,并向坚守在基层防疫抗疫一线广大医务人员表示亲切慰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把各项防控措施常态化。
斗赢“病魔”,才能拔掉“穷根”。在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就在这一年,《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实施,多措并举补齐贫困地区医疗卫生能力短板。
据《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在平利县,贫困户就医门诊医疗费每人每年100元,户内通用,结余转存,在镇、村门诊就医免除一般诊疗费,在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符合转诊规定的,在县级以上医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80%,五保户按民政部门相关政策执行。
与此同时,该县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健康档案,每年提供一次免费体检。
除了上述举措,平利县设立了大病补充保险基金和大病补充救助基金,先后与省市定点医疗机构分别签订了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服务协议。
根据协议,凡平利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上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不用支付医疗费用(限额内的非合规费用除外,只支付个人自付的10%)即可出院,实现了省、市、县一站式结算。贫困患者出院后,上述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与平利县合疗办打包结算后再按照“五重保障”政策与各相关部门单位核对结算。
“‘一站式结算服务既简化了结算流程,又减轻了贫困群体的医疗负担。”平利县扶贫办一位工作人员称。
扶贫必扶智
4月21日当天,习近平总书记还对老县镇中心小学进行了考察。该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已于4月20日开学。当总书记走进五年级一班的教室时,同学们齐声向习爷爷问好。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询问同学们学习和生活情况。他强调,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體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2019年,老县镇按标准兑现了8名贫困寄宿生、171名贫困非寄宿生生活补助和152名贫困学生价格临时补贴,把精准资助政策送到每一个贫困学生的手上。
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在2016年7月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西部地区要彻底拔掉穷根,必须把教育作为管长远的事业抓好。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平利县教育部门通过完善资助体系,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精准资助,覆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职业中专等不同阶段,确保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学可上。
此外,该县积极统筹扶贫、民政等有关部门资助项目资金,协调引导社会爱心人士、公益组织开展社会资助活动,通过政策叠加,集中解决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突出问题。
事实上,平利县在落实教育精准资助的同时,还重视推进扶智扶志,引导贫困山区学生从小立志成才改变贫困山区面貌。
近年来,平利县累计投入1.2亿元实施边远山区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尤其加大对全县贫困村、深度贫困村教学点的资金投入,通过全面消除危房校舍、硬化软化学校运动场、配置多媒体等措施,推进边远山区学校标准化建设。
特色产业铺开脱贫路
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位于老县镇蒋家坪村,是苏陕扶贫协作项目,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园区带动了100多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在千元以上。
深山之中,春雨蒙蒙。习近平总书记拾级而上,步入茶园,沿途察看春茶长势,同茶农们亲切交谈,仔细询问茶叶收成、价格和村民土地流转、参加分红、务工收入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他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平利县围绕茶叶、绞股蓝、生态猪、中药材、富硒粮油“5个10万”特色产业,做大基地规模、发展产业园区、壮大龙头企业、做亮市场品牌、拓展销售渠道,确保村村有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中12053户产业需求户有增收项目,稳定达到脱贫标准。
为持续深化“支部+市场主体+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该县进一步完善222家扶贫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流转、劳务用工、产品回购、技术培训、发展产业等帮扶措施,真正把贫困户增收嵌在产业链上,让企业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赚,实现互利双赢。
与此同时,该县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大力推广“村党支部+集体经济+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精准选择有能力、有实力、有担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租金、务工薪金、资本股金等方式,确保79个贫困村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有股可入、有事可做、有利可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