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20-05-11龙冰
龙冰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在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探究、创造、情感三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2-0030-02
当前的音乐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小学音乐教育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单纯教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念,趁着课改大潮,我结合自己的高中音乐教学实践,在教学模式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发现——探究模式
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所以教师上课伊始有一个精彩的导入,就像是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能迅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何才能为高中音乐课堂设计一些独特有效的导人方法呢?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有自己设计的教学手段、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更要非常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二、探索——创造模式
教学活动程序为:提出问题一学生独立思考一小组分析讨论一组际交流一教师评价。第一是课堂伊始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此环节是学生进行讨论的前提,每个学生都准备好讨论素材,最终形成对讨论内容的个人见解。第二是学生分组讨论,这是核心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为每名学生提供发表见解、参与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能力。第三是小组交流,该环节由小组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展示。第四是教师评价,教师始终只作为引导者,在各组展示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他们在交流中进行比较、选择、认定,化异求同。
例如,在讲授外国管弦乐曲《蓝色狂想曲》这节课时,我的教学过程是这么设计的:在导入环节设置几个问题“在这部作品中,一共用了几个代表人物,分别反映出哪些社会现象?”“整首曲子采用了什么音乐风格来表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视频,边看、边听、边思考问题的答案。曲子听完后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进行分析讨论,由于学生之前已经独立思考过该问题的答案,所以這个环节进行得很顺利,大家各抒己见,人人参与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在下一个环节的小组交流中将每组的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展示。教师在各组展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比较、交流中得出问题的答案:“这部作品一共有四个代表人物,工人、失业者、小女孩、有钱人。工人代表社会上的有工作一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自己的工作,单调、乏味,很想挣脱现时的牢笼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却又受生活所迫而无能为力;失业者是当时社会的另一代表,代表着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每天看着人来人往的车水马龙,自己却融不进这种生活当中,非常渴望拥有一份工作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小女孩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却受到父母的约束和安排,不管自己是否喜欢,每天都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失去了孩童时代应有的自由和快乐;有钱人则代表了上层社会,外表光鲜却内心空虚,梦想着有一天能摆脱束缚、重拾自由。整首曲子采用的音乐风格是爵士乐。”导人环节做好了,学生已经对这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整堂课的过程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体。接着教师告知学生蓝调音乐(即爵士乐)的特点:19世纪后半期黑人演唱的田间号子,节奏强烈、旋律明晰、情绪多变,常常带有滑音。对爵士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之后,让学生再次聆听曲子,感受是如何用音乐去表现每一个人物的。最后进行课堂延伸,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听教师播放一段音乐,把它改编成爵士乐。
三、情境——情感模式
1.情境创设阶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实物展示、音乐渲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且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欣赏《春江花月夜》这首民族管弦乐曲时,我先通过语言给学生描绘这样一个场面:我国中央广播艺术团在西德演奏此曲时,当地报刊评论到“台下听众静极了,大厅仿佛空无一人,瞬间的寂静,随之而起的是暴风雨般的掌声”。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团1979年8月在英国布伦东音乐节上演奏这个作品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场彻底征服了西方观众,被誉为“可以和世界一流的室内乐团相媲美”。1988年,中央民族乐团又把这个作品带到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演奏,这一行为代表着中国国乐在国际乐坛上已享有崇高的声誉。听完这个描述,学生立即对这首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我在课件上展示了几幅动人的美景图,从视觉上再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活动参与阶段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展示,如唱歌、表演、绘画等活动,在一个特定的氛围中学习与熏陶。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听了一遍音乐后,我会请几名学生根据我提供的道具进行创作表演,再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作画,把音乐要表现的内容画出来。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始终都被“美”包围着,深深地陶醉在乐曲里。
3.审美体验阶段
在体验上述活动之后,学生理解了《春江花月夜》中每一段音乐所表现的内容,通过参与,也感受到活动的美、音乐的美,最终上升为自己的审美标准。
4.总结转化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进行启发总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能做到情理统一,使情感体验转化为理性认识,达到教学目的。如《春江花月夜》这一课中,进行到这个阶段,教师总结这首乐曲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黄浦江一带的美丽夜色,学生从这首乐曲中感受到了夜色之美,最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首乐曲表现的主题:江山如此多娇。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欣赏课应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发现一探究、探索一创造、情境一情感”的新教学模式中,亲身参与欣赏音乐的过程,在欣赏中学、在主动中学,在合作探究中不断创新,在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中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