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合练习”在体育类学科中的运用

2020-05-11陈朝霞

教育·综合视线 2020年5期
关键词:运球负荷动作

陈朝霞

新课标环境下,传统的单一练习的弊端进一步显现,“组合练习”悄然而生。组合练习是指把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技能+应用”“技能+体能”“技能+乐趣”等方式,根据对人体机能的不同影响,在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组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合练习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等特点,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它能够摆脱部分学校教学场地狭小、体育设施不足等局限,增强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能让学生学动作、练技能、增体能,并通过这种协同一致的活动,体验到合作力量的强大。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谈组合练习在体育类学科的运用策略。

合理设计,学用结合

坚持教学内容结合原则,体现“技能+应用” 此类方法适合对同一类内容的不同梯度进行有效组合,如篮球的运球、传接球、投篮等,可以结合在一起。在学习传接球时,可以将不同方式的运球组合在一起;在学习直线(曲线)运球时,也可以将“运球+投篮+抢篮板球+运球折返+传接球”进行组合,既是对已学动作的复习,也提高了篮球项目的实效性,将所学的技术、技能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情境中,体现“用教材教”的原则。

在技巧《后滚翻》的练习方法一课中,可以将“前滚翻成蹲撑+后滚翻成跪撑+跪跳起”等动作进行组合,这既能巩固后滚翻动作,也能让已学的技巧动作得到了熟练运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滚翻能力和平衡能力,形式多样、学练有趣,让学生在垫上运动中有获得感与成功感。

坚持运动负荷互补原则,体现“技能+体能” 组织形式新颖、运动负荷适宜是体育活动的最佳标准。组合练习不仅避免了练习的单一和枯燥,还能使运动负荷突破项目本身的局限变得更加靈活,进而满足不同的学生群体的要求。如在水平三《弯道跑动作方法》的单元教学中,因为场地限制等原因,如果按照常态的组织方法,这节课的练习密度比较小,为了提高运动负荷,可以将不同姿势的起动与弯道跑相组合,设计出“俯撑+叫号弯道跑”“弓步交换腿跳+弯道跑”“8人组合边线慢跑+叫号圆上追逐跑”等组合练习。

这些丰富多样的练习方式,大大减少了等待练习的时间,“一人跑多人等”的现象不再出现,灵活实现运动负荷的互补。

坚持趣味性原则,体现“技能+乐趣” 教师在设计组合练习时,要重视让学生多感官、多渠道接受信息以及不同部位交替练习,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单调枯燥的练习变成组合性的竞赛活动。如在《弯道跑的练习方法》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体验“身体内倾”动作,可以通过“单手叉腰+弧形跑”“两臂侧平举+弧形跑”等不同组合练习,使空洞的体验变成有趣的游戏;在《耐久跑的练习方法》设计中,可以将“定时跑+折返跑+跨跳过障碍”相组合,既可以克服耐久跑时身体的不适感,也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学练目标。

坚持教学目标达成原则,体现“育体+育人” 在设计组合练习时,教师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设计,要牢牢抓住“技能提高”这一核心,并紧紧围绕该核心合理进行内容的组合。既要做到形式上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避免华而不实,为组合而组合,忘记了设计组合练习的初衷。如在《快速起动的运用方法》一课中,为了提高练习的积极性,教师设计时可将快速起动与篮球运球相组合,在“快速起动-途中降重心取球-运球折返-放球跑回”的练习和比赛中,让学生做出快速反应、运球折返、快速奔跑等多个动作,这样既发展了灵敏、速度等体能,也较好地体现了快速起动在篮球运球等教学环境中的运用,目标达成度较高。

梯度设计,明晰范围

有一定梯度设计 组合练习的单项内容都必须是学生已学或者已会的项目动作,虽然不少学生对单项练习已经失去了好奇和兴趣,但是通过项目重组,他们仍能重拾兴趣和信心,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弯道跑动作方法》单元第四课时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弧线跑+直线运球”的组合练习,因为弧线跑和直线运球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项目,所以这样的组合比较适切,学生也表现出较高的学练热情。

突出学生身体素质 组合练习形式新颖,容易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组合练习对运动负荷的控制非常灵活,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灵活地调整活动的节奏和强度,把运动负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在《弯道跑动作方法》单元教学的另一教案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直线跑+弧线跑、曲线跑+弧线跑”两种组合练习,用来增强学生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强调学生心理适应 培养心智健全的学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当今生活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从小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是包括体育教学在内的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组合练习包含很多合作、竞争的内容,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及抗压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在合作环节,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团队的力量,增强团队凝聚力,学会理解他人,形成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在竞争环节,能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敢于应对挑战的坚强意志。如在《耐久跑的动作方法》单元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从技术维度出发,通过呼吸方法、体力分配、跑动节奏等的练习设计,提高学生的耐久力,更能通过耐久跑时同伴的变化、路线的组合等不同设计,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相互激励、相互指导、与同伴一起合作挑战困难的品质。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小学)

猜你喜欢

运球负荷动作
下一个动作
完形填空一则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生如夏花
商业用电负荷特性分析
“双人运球”乐翻天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